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信息社会的发展缘起、理论探索和发展阶段三个方面对信息社会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全球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推动经济迅猛增长、信息引起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变革、智能化信息设施与数字化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管理日益高级化;分析了阻碍信息社会发展的问题:信息爆炸加剧决策和管理难度、信息渗透造成文化冲突、知识过度商品化带来危害、数字鸿沟影响社会和谐;探讨了促进全球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息平等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玺  周秀会  董真 《情报科学》2008,26(3):359-363
通过对信息平等概念的剖析,指出信息平等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国家稳定发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详细探讨信息社会建设过程中实现信息平等的途径,即加大经济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加强信息服务事业建设,提高信息公开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信息弱势群体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提供,以提高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缩小数字鸿沟。信息弱势群体电子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供给模式和供给渠道两个方面。在供给模式上,应当采取公私合作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在供给渠道上,应当综合采用互联网、移动电话、政府呼叫中心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信息弱势群体能便捷地获取到政府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的推进,社会群体的信息接收产生了严重不对称的情况周而造成了信息弱势群体的出现,该群体在信息获取与利用有价值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弱势群体进行信息获取的帮助与提供获取信息必备的公共服务是必要的。本文针对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与信息服务的对策进行讨论,着重研究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析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信息权利的平等成为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应同其他社群一样,事有信息权利.因此,要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援助,使他们利用信息尽早地摆脱贫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既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和知识宝库,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援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显得相当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问题缺乏系统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收集,从信息援助视角出发,构建信息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文献分析,从提供方、目的、主要议题、基本手段4个方面对信息援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中存在的障碍类型,针对障碍类型划分了不同的公共信息服务渠道。收集国内相应的实例,对渠道划分提供支持,设计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沟通及期望确认体系,构建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援助存在的不同障碍造成了不同信息弱势群体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这决定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既要提供同质性信息服务,其受众范围面向整个信息弱势群体,又要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聚焦于特殊人群或者个体。公共信息服务需要考虑信息客观性和需求的主观能动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多维的且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是以服务、信任、自愿及互利为出发点的社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7.
从微观角度来看,校园数字鸿沟主要是存在于校园内不同人群间的数字鸿沟,既是"信息富足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也是"信息工具使用良好者"与"信息工具使用不良者"之间的差距.借鉴简·凡·迪克(Jan A.G.M van Dijk)提出的数字技术接入类型的累积循环模型,分析了校内不同人群间存在的接入动机差距、接入工具差距、接入技能差距和接入应用差距.为尽力缩小校园数字鸿沟,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信息意识宣传采缩小接入动机差距;以数字校园建设来缩小接入工具差距;以信息素养培育来缩小接入技能差距;以关注重点需求来缩小弱势群体差距.  相似文献   

8.
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春 《情报探索》2008,(4):101-103
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含义与构成,阐述了各类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特点,对图书馆如何作好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平 《现代情报》2009,29(11):8-12
从管理效率、资源分布、政策法规调控、数量质量等4个方面,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从目标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质量管理、统一管理机制、人员素质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信息环境保障等7个方面,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健  ;范凤霞 《现代情报》2014,34(8):37-41
解决城乡信息鸿沟问题,首先要对城乡信息鸿沟进行测度,掌握其分化程度,因此必须研究具有普适性的城乡信息鸿沟测度指标体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乡信息鸿沟测度指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城乡发展实际,将城乡信息鸿沟置于城乡差异性特征的背景之下,构建了由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行为、信息素养和信息环境六个维度共45项指标组成的城乡信息鸿沟测度指标体系,改变了以往由一般性信息鸿沟指标衍生的城乡信息鸿沟指标体系不注重城乡差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信息社会,解决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保障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文章基于对农民工、下岗工人、空巢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这5类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了确立弱势群体信息获取保障范围和内容的意义和影响因素,针对各类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相应的信息获取保障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鸿沟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现象.民众如不能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政府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如不从用户视角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就不能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复杂性.本文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鸿沟的关联性,有助于从更加复杂的角度,认知政府信息公开,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缩小填平“信息鸿沟”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青 《情报科学》2002,20(6):575-577
本文在对“信息鸿沟”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鸿沟的深度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可决策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当今人类社会信息关系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现象及问题,揭示了信息关系的种种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的信息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若兰 《情报杂志》2004,23(6):106-107
分析了我国存在的“数字鸿沟”现状 ,指出信息扶贫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信息扶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俞立平 《情报科学》2008,26(2):257-262
在研究信息资源传输机制的基础上,从信息存储与信息传播的角度,以邮政、电信行业的相关指标为主,通过人均指标及发展速度、地区不均衡系数的测度,分析了地区间信息资源水平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信息资源差距正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国外信息差距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传雷 《情报杂志》2001,20(6):9-10
分析了世界上存在的信息差距现状,并对国外解决信息差距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信息弱势群体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信息弱势群体的成因,并提出了救助信息弱势群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柳州市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为样本,结合柳州市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查询行为、信息交流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行为主要囿于传统的模式,没有充分享受到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据此,文章提出,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关注信息弱势群体,对信息弱势群体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递中的损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在其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损失,本文从信息加工和信息检索两个方面讨论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