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夏莲 《甘肃教育》2014,(11):64-64
正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语文教学究竟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认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生命教育;还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能读会写,能听会说,所以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教育。凡此种种,都反应了当前大家对语文教育的关切。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简单",有人认为是"快乐",也有人认为是"启智",钱理群教授则以为是"立人"。近年来,笔者对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凤的"无痕语文"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李老师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痕语文"教学主张,她指出,"无痕语文"的教学艺术就是尽可能地隐藏教学意图,淡化教学痕迹,利用亲和氛围、语调色彩、人格魅力等诸多外部因素,在伙伴化关系、生态化情境中,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当有人把"语文"与"言语行为"[1]划上等号时,我认为这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从而把语文教学从过去重知识学习的僵化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对思维的拓展与磨砺,对运用的转化与提升。"言语行为"其实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动态结合,"言语的本质在语言与思维的组合;既不在语言也不在思想,而在二者的组合上"。[2]所以,语言是思维着的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工具论”观点由来已久,认为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什么是工具?原始意义上说工具是身外之物,拿来为我所用,完成我的一项工作。那么拿语文作工具,就是以语言、文章之类作工具,完成“交流”这一工作。将语言看做  相似文献   

6.
袁昌仁 《辽宁教育》2012,(15):30-31
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哲学思想。语文字词教学,要与"思维和存在"对应;句子教学,要与"精神和物质"衔接。我们运用哲学思想指导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抛弃唯心主义教学观,树立唯物主义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涉及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目标。关于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传承文化,有人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人认为是学习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有人认为是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以为在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评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这种说法并不否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因为二者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人文关怀说”是植根于语文教育本体论,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所致,要求不再把人文性当作目标。有的老师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范畴内,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人文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分析,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理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论的引入,引起了语文界的高度兴趣和高度重视,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路有多长,又成为广大语文研究工作者和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是《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新突破;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并不新鲜,不但不新鲜,且十分陈旧,因为说话者自认为他的课堂讨论早就是一种对话。那么到底什么是对话,应该如何展开对话呢?首先,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对话。我…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今天有人问:“你活着是为了什么?”程翔先生会明确回答:“其中一个目标——为了心中的语文!”那么,他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 教了22年的语文,他深刻体会到语文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从语文的角度为学生奠定一个文化的底子。基于此,学生的语文学习一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指导好学生作文,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我认为应该端正以下四种关系。一、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要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怎样去写"。作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  相似文献   

14.
一、端正认识 ,明确什么是语文实践活动留心一些基层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 ,存在着这样一些认识 :有人认为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 ;有人认为不减少现行课程计划中的课时总量 ,没有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有人认为有些学生课本内容的掌握还存在问题 ,还谈何语文实践活动……凡此种种 ,归根到底是对语文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学习者有目的学习、应用语言的全部活动 ,它不仅包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习者开展的一切听说读写活动 ,同时也包括学校组织的校内外的一切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 ,以及学习者在课余活动中自主…  相似文献   

15.
肖芳 《考试周刊》2014,(38):46-46
正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将45分钟的课堂充分利用好,"向45分钟要质量"这样的口号也就应运而生,道理容易懂,实践起来却未必容易,怎样做才算是有质量的45分钟?有人认为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有人认为应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深挖细讲;有人认为传统语文教学效率低,便将别人好的教法"拿来主义";有人认为要多讲多练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其实,说到底,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和教育美学专家朱学坤认为:"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特级教师陈日亮在<我即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重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临课     
临课,临摹上课,乃每位教者都绕不开的专业成长之路。临什么?怎样临?是临课最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临什么有人认为,临教学技巧;有人认为,临教学艺术;有人认为,临教学理念;有人则认为,技巧、艺术、理念,三者皆应临。究竟临什么?在我看来,临课有两个层次,一是形似,二是神似。针对教学新手而言,临课不妨先"入格"求形  相似文献   

18.
近来读了不少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其中谈论最多的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合卷静思,觉得语文教学创新也好,语文教学人文性也好,取其核心,其实就是语文课应如何体现它的特质。谈创新是针对守旧,论人文是针对“物化”。确实,很多年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特质的认识一直都很模糊。那么,什么是语文课的特质昵?在此且借用叶澜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活  相似文献   

19.
一个异端的前世今生——泛语文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当语文教学擎着人文大旗一路高歌猛进时,忽然发现阵营里出了个异端--泛语文现象,于是不断有人仗义讨伐.这种讨伐大都是在语文是什么或语文不是什么之类本体论上展开.但是,由于语文本体论的争执一直没有一尊可定,讨伐显得有些仓皇,自然收效不大.泛语文现象依然以人文之名,波澜壮阔地蔓延开去.近期在"教育在线"网站的语文论坛上发有深圳市教研员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程老师开宗明义地说,以往大家是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读小说,今天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伍:周校长,房县一中的语文教学发展势头一直很好:高考成绩多年在区域同类学校独占鳌头,声誉颇佳;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一中先后竟产生了五位语文特级教师。这其中有什么妙招绝活呢?周:没有。我们只是还语文课和语文教师本色,尽量少犯一些错误,少留一点遗憾而已。伍:您说的“本色”指的是什么呢?周:是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师的自身优势。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师,而不同于别的教师,自身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创新意识。这就是“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