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评论文字,或是作者的缘故,或是文本的缘故。那么这次,无疑是因为《第N次重复》的巧妙而迷人的构思,令我欲罢不能。因为中国的微型小说创作,还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好的作品并不多见。《第N次重复》无疑称得上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胡彬 《新高考》2009,(Z1):73-74
一、知识梳理1.一般地,如果在1次(某)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n∈N*)次独立重复(该)试验中该事件恰好发生k(k=0,1,2,…,n)次的概率Pn(k)=Cknpk(1-p)n-k,它是[(1-p)+p]n展开式中的第k+1项.2.设在1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在n(n∈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发生的次数是ξ,则Pn(ξ=k)=Cnkpk(1-p)n-k(k=0,1,2,…,n).  相似文献   

3.
正时下,不少名师是一课上遍大江南北:同一个课题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研讨会上了N次,一些学习者甚至可能有幸学习过N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是似曾相识,风景旧曾谙。不少所谓的"专家学者",也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专题演讲包打天下,很少加以调整与改进,甚至连PPT都是一模一样的。重复固然是最节省心力的方法,但是,重复往往是因为江郎才尽,因为走向了僵化,停滞不前。这种状况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雷区——"一优秀就落后,一成名就沉沦",社会学称  相似文献   

4.
握手与计数     
问题n个人,每两个人都相互握手,共握手多少次?分析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和其他人进行一次握手,即(n-1)次,则n个人共握手n(n- 1)次,两个人之间只需握手一次,上面的握手次数重复计算一次,故总的握手次数的计算公式为N=(1/2)n(n-1).这个公式及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解超几何分布,并能进行简单应用.""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借助直观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人教A版选修2-3中涉及了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根据这些内容与要求,在各地的模拟考试或高考中,不断出现考查几种分布的试题,重点考查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原因就在于两点分布是二项分布的特例,而正态分布与前几种分布有直接与间接的联系,比如二项分布,N个人每人都试验n次后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这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如果N个人都做同一个试验,当N→+∞时,这N个人抽到的正品数的分布就是一个正态分布了.  相似文献   

6.
抱起来,放下去,这是新手父母每天都要重复N次的事情,这个技巧是一定要掌握的。 让他高兴的抱法 让宝宝脸朝外,后背贴着你的身体,这样的抱姿既让宝宝的视野增大,又能依靠着妈妈温暖的怀抱,这会令他很高兴,而且感至晰艮安全。一只胳膊托住宝宝的小屁股,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我们家不燃放烟花爆竹了。”“为啥?”“因为,我与蓝天有约!”“蓝天是谁?”……今天,像这样的对话我与小区的小朋友重复了5次,与爸爸、妈妈同事的小孩重复了3次。与亲戚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重复了5次,与要好的同学重复了4次!  相似文献   

8.
超几何分布与二顶分布是两个重要的概率模型,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如课本的概念从概率的角度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n次试验中,某一事件A出现的次数X可能服从超几何分布或二项分布.当这n次试验是独立重复试验时,服从二项分布;当这n次试验是不放回摸球时,事件A为摸到某种特征(如某种颜色)的球时,X服从超几何分布.但是当袋子中的球的数目N很大时,X的分布列近似于二项分布,并且随着N的增加,这种近似的精度也增加.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从概率角度得到的以上关系可以通过计算观察也易于直观理解,通过以下两个题目,从期望的角度探究二者之间的一个新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献1)、2)、3)都曾提到一种减少验血次数的新方法:对众多的普查对象(N个人)进行验血时,可以把K个人分为一组(N应是K的倍数),当某个组里K个人的混合血化验为阳性时,再对这K个人逐个化验一次;否则即不再重复化验。设普查对象作该项检验时呈阳性的概率为P,且化验是相互独立的,则得这N个人总化验次数的均值Eξ=N[1-(q~k-(1/k)],于是使得总化验次数小于N的充要条件是q~k-(1/k)>0(q=1-p).。依此,本文进一步证明了使得该验血次数小于N成立的充要条件得p<1-e~(-(1/e))=0.3078;为了方便于实际化验操作,本文又进一步给出了使得总化验次数为最少时K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敏婵 《中国教师》2011,(14):60-61
<正>数学练习课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练习课的重视不够,练习过于重复,没有层次性,有的甚至是题海战术。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一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7%;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零。由此可见,练习  相似文献   

11.
近来,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了与中文视觉词汇加工相关的N200,刺激重复呈现时出现N200波幅增强的现象,并且与词汇词形加工相关。文章基于N200的已有研究,综合分析了N200波形识别、常用实验范式、刺激属性因素对N200的影响以及N200所反映的语言加工机制等,并对N200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炼字不苟,对语言精练的追求达到“洁癖”的程度:然而先生的许多小说却不避重复叙事.甚至大量使用反复修辞。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述,仿佛打击乐器中的重点锣鼓,一次又一次撞击读者的心弦。每一组语言的重复,都是思想意蕴的不重复;每一种形式的复现,都是审美空间的拓展:先生貌似罗嗦,实则着意重复,其美在骨。  相似文献   

13.
重复司法鉴定是指就同一专业性问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司法鉴定。在司法实践中,重复司法鉴定现象很普遍,尤以故意伤害类案件为甚。重复司法鉴定存在的弊端很多,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亟待出台司法鉴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以规范司法鉴定行为。  相似文献   

14.
向美均 《考试周刊》2012,(40):134-134
高中教师工作的重复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要学会在重复中创新,一遍又一遍地讲授同一个知识点,每一次都需要认真地思考和准备,力争新的一次比上一次讲得更好,学生收获更多,这样,教师自身才会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5.
重复,在现代小说家尤其是在先锋小说家笔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叙事技巧。重复一般包括事件的重复和叙述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的事件在作品中的反复出现,比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就反复出现卖血事件,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情被叙述者反复的叙述,是讲叙几次发生一次的事(热奈特语)。这种叙述的重复如果运用得当,能收到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和突出主题等写作效果[1],当然了,它对揭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命运,同样能起到很好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正整数 N,若把它的各位数字颠倒过来所得到的数仍然是N,则称 N 为回文数。例如11、101、313、1991等都是回文数.数学里有个“回文数猜想”,说的是不论开始取什么数(两位数以上),把它倒过来,并将这两个数相加,然后把这个和数再倒过来与原来的和数相加.重复这个过程,在有限的步骤内,一定会得到一个回  相似文献   

17.
人们总是不断地记忆,又不断地遗忘,不忘记的东西则逐渐成为牢记的东西。记忆过程就是战胜遗忘的过程。而且记忆和遗忘都是有规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和李树华老师所做的及时复习测试实验,提出新的循环记忆法记单词。循环记忆法要求在一天内重复所学单词2次,三天内重复4次,五天内重复6次,十四天内重复7-8次。这样,以月为单位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有效地防止了遗忘,达到了保持长时记忆的效果。循环记忆法科学地设计了重复次数和重复间隔,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记忆方面任何人都可尝试,任何人都可成功。  相似文献   

18.
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似乎是日日重复,但每天所备的课不同,所针对的学生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小同.我们要用敏感的心体会这些不同,要耐心地对待这些"重复",以崭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重复",这样我们便能从这一次次的"重复"中感知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18日,应该算秋天吧。这天不冷。有很大的太阳,也有很大的风。校园里大部分人还穿着短袖衫,甚至还有人穿着五分裤或是七分裤。我走下楼,朝下望了望:该死的,待会儿我又得像蜗牛一样爬上来。我心里再次狠狠地把那句诅咒了N次的话重复一遍。叹口气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18日,应该算秋天吧。这天不冷,有很大的太阳,也有很大的风。校园里大部分人还穿着短袖衫,甚至还有人穿着五分裤或是七分裤。我走下楼,朝下望了望:该死的,待会儿我又得像蜗牛一样爬上来。我心里再次狠狠地把那句诅咒了N次的话重复一遍,叹口气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