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独立灼大幅度的改变,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它名为复述,意在创造。一般可通过“变”、“扩”、“补”、“演”等形式训练。(一)变,就是复述时对原文作某一方面的改变。主要有:①改交人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第一人称叙述的,训练时可结合单元练习,要求学生以第三人称复述课文,展现英雄的精神风采。②改变顺序,如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一、口述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多说,可以使学生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这是写文章必备的条件.从一年级起,我就加强说的训练,教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我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改变课文顺序的复述——有的课文,复述时改变其叙述的顺序,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也可以使学生逐渐熟悉倒叙、插叙等写法。如复述第四册《西瓜弟兄》,我提出要求:先从解放军不吃老二的  相似文献   

3.
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归纳、记忆、口头表达能力有效的手段,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然而,当下的课堂上复述很少“露脸”,在公开课上,更难见到它。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复述形式单一,呆板和机械,以致学生感到寡淡无味,是导致其很少“露脸”的原因之一。倘若不断丰富复述的形式,就像川剧里头的“变脸”,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复述便了不起有在课堂上播种的土壤。那么,如何丰富复述的形式呢?我试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来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先请看《蟋蟀的住宅》一课有关复述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复述描写蟋蟀的住宅特点的…  相似文献   

4.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能够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  相似文献   

5.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能够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中的复述按照不同的要求与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详细复述。按课文的顺序和内容做详细、具体的复述。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就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巩固课文的内容,有利于强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详细复述又可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复述课文往往容易忽视,公开课上更是极少见到教师在此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复述"的解释是: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复述课文,就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一种综合训练,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地、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是引导小学生积累作文知识的好方法。通过复述,不仅可以积累词汇,提高说话能力;还可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目力以及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笔力,大大有利于作文练习。《大纲》也强调“要重视复述”,并提出了复述“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有鉴于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教材,按年级段要求序列和语言因素,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复述训练。 一、从课题展开复述 文章的中心大多体现在课题上,只要看到课题,就能想到课文的中心及内容,还可以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课题展开复述也就不困难。如复述《飞夺泸定桥》一课,从课题切入,让学生抓住“飞夺”这个重点,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红四团怎样跟敌人“赛跑”抢时  相似文献   

10.
复述是把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复述可以使同学们感受课文,熟悉课文,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检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发展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提高书面语言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要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复述,不能脱离课文的原意,要以原文为依据,更不能改变原意。复述是有选择性的叙述,要突出重点。二是恰当运用课文语言组织自己的语言,做  相似文献   

11.
复 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复述课文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雨中》这篇课文的复述,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货车上”这一顺序,用下面的方法复述。一、利用挂图复述“撒苹果”“撒苹果”这部分主要写在雨天的傍晚,送货姑娘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围绕这个中心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讲雨中街道的情景;第二层讲送货姑娘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地。可分别用两幅图引导学生复述。出示第一幅图(雨中街景)。先着重观察马路、…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复述。”复述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训练,它把理解、记忆、表达融为一体。复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雨中》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按顺序复述这个故事。笔者发现学生复述时,大多数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课文的内容及情节,有的甚至用背诵代替复述,体现不出复述的特点。其原因在于 :复述时仅仅注意了课文表层的语言形式训练,忽略了思维训练。笔者认为,复述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要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质量,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相似文献   

13.
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途径有多方面,如朗读、背诵、演讲—。这里,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口头复述谈一点体会。复述就是把课文中所叙述、描写的事情,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发展顺序及因果关系,依次作口头重叙。通过复述,使学生熟悉更多新词的用法。扩大掌握词汇的范围,熟悉更多完美的句子,进而使学生把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语言明确地表达思想,提高口头表达思想的能力。我曾采用过下列几种复述形式。一、详细复述。这种形式适用于短课文。它的  相似文献   

14.
背诵课文,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大纲指出:“要重视复述和背诵。复述和背诵,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教学《黄继光》这一课时,我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式小练笔活动,培养学生用同一体裁的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叙述,提高了学生练写记叙文的能力,收效良好。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程序性结构形式写的。接着要求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经过三、四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后,学生就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同时也进一步熟悉了文章的结构形式。第二步,在分析文章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归纳、记忆、口头表达能力有效的手段,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然而,当下的课堂上复述很少“露脸”,在公开课上,更难见到它。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复述形式单一,呆板和机械,以致学生感到寡淡无味,是导致其很少“露脸”的原因之一。倘若不断丰富复述的形式,就像川剧里头的“变脸”,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复述便了不起有在课堂上播种的土壤。那么,如何丰富复述的形式呢?我试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来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复述课文一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顺序,连贯清楚地叙述课文的内容。学生往往容易把复述变成照本宣科地背诵原文,为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建立框架图、巧用连环画、画出游程图、运用小表格"等复述方法,从而使复述课文有层次、有语境、有情景、有重点。  相似文献   

18.
复述就是把读过或听过的语言材料重新叙述一遍。其基本要求是 :忠实于原材料的内容或重点 ,条理清楚 ,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书面语转换为口语。同其他能力训练一样 ,复述训练也要由易而难。小学生应以详细复述为主。教师要挑选那些故事性强、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复述的训练材料 ,不必拘泥于课文。研究表明 ,大脑能将信息储存在树状的树突上 ,类型和关联是其存储的主要形式。因此 ,作复述训练时 ,教师不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而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画脑图” ,通过树状结构和图象 ,再辅以颜色、符号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这种…  相似文献   

19.
复述课文的能力,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形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能够说好话,才能写好话。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更加严密。 近年来,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较多地反映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中。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呢?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按照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复述方法。如《半夜鸡叫》,记叙了高玉宝和长工们机智。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年级到四年级课文中都一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为了体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精读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