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故事宋朝欧阳修得到一张古画儿,那张画儿画的是一棵牡丹花儿,花儿下边有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画得好不好,就拿给他的亲戚吴育看。吴育一看就说: “这张画儿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不准确、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观察。《梦溪笔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欧阳修曾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下面躺着一只猫。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当时的丞相吴育。吴育一见古画就说:“画的是正午牡丹。”欧阳修吃惊地问:“您凭什么说它是正午牡丹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不准确、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观察。《梦溪笔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欧阳修曾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下面躺着一只猫。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当时的丞相吴育。吴育一见古画就说:“画的是正午牡丹。”欧阳修吃惊地问:“您凭什么说它是正午牡丹呢?”吴育笑着说;“这画上的牡丹花,开得花瓣四下张开,有些下垂而且颜色不润泽,这是太阳到了中午时候花开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正午牡丹     
《阅读与鉴赏》2002,(1):23-23
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面蹲着一只猫。欧阳修知道这是珍品,却不知道珍在何处。于是,去请教丞相吴育。吴育看罢,盛赞好画。他说:“这是画的正午牡丹。”欧阳修很奇怪,画面上又没有皓日当空,不知吴育是怎么看出来的。吴育说:“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恰是花在正午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线,也是正午的神态。所以,虽然画面上没有当空的皓日,也可以知道这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5.
一、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的浪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讲个欧阳修的轶事。有一次,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古画上画的是一丛牡丹,牡丹下一只猫,题目是"正午牡丹",他看不出画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就去请教他的好友吴育,吴育是一位古画研究家,他就告诉欧阳修说,这画上的牡丹四瓣花瓣张开,有些下  相似文献   

6.
观察出真知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曾得到一幅不知名的古画。画上绘有一丛牡丹花,花瓣红白交杂,非常艳丽。花下有一只猫,懒洋洋地躺在那儿。这幅画画得栩栩如生,但是欧阳修仍觉得不解其意。他几次三番地向行家请教,可也不得要领,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有一天,他的亲家吴育来访。吴育揣摩了这幅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花呀!”欧阳修感到十分惊诧,问:“你怎么知道?”吴育指着画说:“你看,牡丹的花瓣都被晒干了;花的色彩绘得干燥,不鲜艳,这正是烈日当空直晒造成的结果啊!”接着他又说:“花下的猫,眼睛好像一条线,这也正是中午的猫眼呀…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评析     
【翻译】收藏书画的人大多凭着书画家的名声收藏其书画作品 ,偶而听到说是钟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顾恺之、陆探微的绘画作品 ,看见了就争相购买。这种收藏作品的行为就是所说的用耳朵来鉴赏作品。另外还有用手抚摸画儿来鉴赏绘画作品的 ,相互言传手指摸得出的画儿是好画儿。这种鉴定书画作品的方法又在“耳鉴”方法之下了 ,这种方法就叫做“揣骨听声”。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画着牡丹花丛的古画 ,牡丹花丛下还画了一只猫。他识别不出这幅画画得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吴育一看到这幅画 ,就说 :“这幅画画的是正午时的…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吴正肃评画欧阳修虽然在诗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对于绘画,却并不怎么内行。有一次,他得到一轴古画,上画一丛牡丹,下卧一只猫。这轴画的功夫深不深?是否值得珍藏?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他的亲家副丞相吴正肃来访,闲谈中,欧阳修就把那幅牡丹画捧出来请他评鉴。吴公轻轻展开,仔细端详了一番,高兴地说:“这幅画有功夫!画的是正午牡丹。”欧阳修问道:“你根据什么说是正午牡丹呢?”吴公说:“你瞧,这牡丹的花瓣和枝叶萎散无力,花色枯燥,这是因受强光照射的缘故。而早晨的花,花瓣收敛,色泽鲜润,露珠晶莹,两者状态、色泽全不相同。再…  相似文献   

9.
正午牡丹     
有人赠送给欧阳修一幅古画。欧阳修展开画卷时,见上面画着一丛牡丹,画下有一只猫。欧阳修只觉得画法圆熟,玩赏了一会儿,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就吩咐人挂在书房里。这天,丞相吴育来访。欧阳修把客人领进书房。刚坐定献茶,吴育突然发现墙上新添的一幅古画,便起身近前观看。端详了好一会儿,吴育禁不住连连点头赞赏起来: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一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正在这时,丞相吴正肃来了,欧阳修连忙迎了出去,吴正肃走进客厅,看见桌上的画,便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  相似文献   

12.
一、游戏在新课导入当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新歌教学之前,运用儿童日常喜爱的游戏导入,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打花巴掌》一课,先组织学生玩一个熟悉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游戏之后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小朋友把这种游戏叫《打花巴掌》,学生们可以边拍手边按季节数花名,而且念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不但能说,而且会唱。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笔者多年来尝试过多种趣味导入法,现举几例,以飨读者。一、故事传说导入法即通过讲故事的办法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上新课前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课也是这样,导入新课这一步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抓住“好奇”,引起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做演示、设悬念、看实物、提问题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黄河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几只大象?两只大象有什么不同?然后问:这古代黄河象活着时,将有多大呢?”又问:“那么,这样大的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颗明珠。新颖、别具一格的导入语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一、直接导入法即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在我国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  相似文献   

16.
真假名画     
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叫吴育的人喜欢收藏书画,并有很高的鉴别力。一天,一位官员高兴地带着自己最近买到的一幅名画来请吴盲鉴别。这幅画名叫"正午牡丹图",画面上,繁茂的绿叶映衬着色彩缤纷的牡丹花,艳丽动人。牡丹花下,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猫。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板画荷叶)同学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呀?(生答:荷叶)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生答:绿绿的、圆圆的)你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荷叶圆圆》。(齐读课题,拼读生字“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文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中)二、新授1.打开课文,仔细  相似文献   

18.
浅析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导入新课做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愉快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故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设疑导入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的导入方法。如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这样导入:“大家知道,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注重抓好导入新课、巩固练习两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导入新课。 (一)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导入新课。如教学第九册《题临安邸》,可结合历史内容进行诱导:“宋朝分哪两个时期?南宋是怎样建立的?都城在什么地方?南宋统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浅,好动、爱玩,注意力不易集中,道德观念很难于形成。只有从情趣教学入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促使道德观念的形成。(一)以情引题,导入新课根据教学内容,以情引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如城北学校一年级何清老师教《爱惜学习用品》一课时,老师说:“今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