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意象说浅探     
刘勰的意象说源远流长,从质文关系探讨了"意"、"象"、"言"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流转,以揭示"意象"的生成、变化及美学特征。由于刘勰将"意象"作为质文关系的综合核心看待,所以其"意象"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影响了中国古代后起的许多文论学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多文论家都以草木意象来说明、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尤为典型。《文心雕龙》遍及文学理论中的创作、鉴赏及文学观念等各方面,具有体系性,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意义。草木意象作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抒发、赏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刘勰通过"草木意向"分析了《文心雕龙》中"情"—"物"—"采"的关系,通过"草木意象"探讨"文原于道""经典学习"及"继承和革新"诸多重要问题,为此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作出了理论性的奠基。  相似文献   

3.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构建艺术符号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而音乐幻象论,即时间意象论又是艺术幻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苏珊·朗格在《艺术与情感》一书中,不惜笔墨地对“时间意象”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其目的不仅是竭尽全力地阐述音乐艺术幻象性本质的特点,也是重在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更鲜明、透彻、明晰地阐述整个艺术幻象理论。由此可见,音乐幻象理论在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构建艺术符号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而音乐幻象论,即时间意象论又是艺术幻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苏珊·朗格在《艺术与情感》一书中,不惜笔墨地对“时间意象”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其目的不仅是竭尽全力地阐述音乐艺术幻象性本质的特点,也是重在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更鲜明、透彻、明晰地阐述整个艺术幻象理论。由此可见,音乐幻象理论在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颇具特色的修辞幻象,其逐步生成的轨迹表现为:文本系列化的修辞选择--推动"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生成;"少年人"--赋予"香椿树街"修辞幻象以生命;词语制造悬念--渲染"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的神秘氛围;叙述形式独特--产生"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真实感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回族"花儿"的灵魂,是构成其唱词的最基本要素。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在于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和推理过程。本文以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宁夏回族"花儿"中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认知推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网络能很好地反映意象构建"花儿"作品的文本意义和认知机制,隐喻为其主要认知机制;"花儿"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建构是实现"花儿"作品成功创作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峰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6):29-30,51
“意象”概念是中国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之一,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的。刘勰身处南朝,当时诗学思想对他影响颇多,而他本身又有着独立的诗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意象”概念的提出必然显现出自身的表现层次,而不该是突兀地提出,对于这一层次的诗学逻辑,需要做深入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把"幻象"视为新诗的内在质素,闻一多谈"幻象"常常用意象来表述,其创作的意象大致存在两个有机联系的系列,即"红烛"系列和"死水"系列,体现着不同的审美特征。闻一多新诗形象所构建的幻象,包含着观念的具象、描叙的事象、诗人的心象、自然的景象和戏剧的场景等。闻一多新诗的幻象创造提升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水平,推动新诗进入新的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10.
学界通常认为意象是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结合;王元化认为"比"附理、"兴"起情,"比兴"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近于"艺术形象"。詹锳释"意象"为"意想中之形象""心意中的形象",表明形象可能但不一定与思想、概念、情感、意志结合;并指出比、兴相当于心理学上的类比联想和接近联想。本文以詹锳的心理学解释分析比、兴概念及二者与意象的关系,认为:比喻是人的某个表象记忆联系着某种情意或感觉,一个相同或类似的表象能够唤起这种情意或感觉;兴是变形、综合的表象唤起复合的情意或感觉,此即象征、暗喻。前者可谓单一意象,后者可谓复合意象。二者只有寄意显隐之别,没有附理还是起情之分。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标示艺术本体的概念,而中西文化中的"意象"涵义截然不同,这由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哲学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所致。中西的意象在其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西传统绘画中的意象为切入点,通过其审美本质与审美语言形态的比较,以发现意象性在绘画中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入兴贵闲"一语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是刘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理论。"入兴贵闲"从"心物互感"的角度,着重强调了触物起情、因物兴情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深刻阐明了自然闲适的心境、徐纡从容的气度对于文学创作的必要性。同时,刘勰认为"入兴贵闲"应当与"析辞尚简"结合,其审美追求在于营造一种"情""味"有余、回味无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张可久散曲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发现,其中"诗"类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所谓"‘诗’类意象",隶属于人文意象,特指以诗人、诗友、做诗、诗作作为审美对象的意象,它们又可分为以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成果分别为中心的三个层次。"诗"类意象的频繁使用使张可久散曲形成了浓重的诗化倾向,其在散曲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呈现出一种趋向:创作主体的自我定位由浪子型向雅士型回归;曲体功能由娱乐性转变为言志化;曲作的审美情趣由世俗化走向典雅化。  相似文献   

14.
主体在幻觉中获得的心理意象,美学家们谓之幻象。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把事物的表象也叫作“基本幻象”。其实幻象与表象之间,其审美特征是有很大差异的。幻象除了同表象一样,具有直觉性、鲜明性和美的感染力之外,还有它作为幻觉形  相似文献   

15.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组合生成的修辞幻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修辞幻象1、修辞幻象2和修辞幻象3.其中,修辞幻象3是理想的类型,可以让公众理解表达者的个性化认知,该修辞幻象也有可能最终转化为意象.  相似文献   

16.
易欣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24-126
"意象图示"是认知语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对"上下意象图示"的分析和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与其相关的隐喻投射问题,以更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上下"相关的一系列表达。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且在《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运用于美学领域,可以说“意象”说是由刘勰真正建立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心雕龙》环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意象”说集大成的论作。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是其理论体系"文之枢纽"之一,文论宗旨在于"禀经以制式"。刘勰从其文论指导思想的角度讨论了"文"与"经"的关系,通过"文"溯"经"之源来以"文"释"经",从而达到"制式"以"辨体"、"正体"、"正式"的目的,使其"宗经"说具有确立文学法则、规则和体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象"由意和象组成,立象以尽意。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第一次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孩童"作为人物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因为其纯洁无暇、天真烂漫、悠游自在,可以让诗人感受到宁静平和、返璞归真的象外之趣。  相似文献   

20.
正对诗歌的解读往往离不开"意象"一词。意象是诗歌创造的主要手法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简洁明了的概念词汇,而具有抽象性和隐喻性,并且更强调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初中语文教师由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注重对教学质量中"质"的提升,从而对"意象"这一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定义。这虽然有利于学生能够更通俗具体地理解"意象",但是却让意象失去了原有的隐喻美和灵动朦胧之美。所以,让诗歌"意象"概念回归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师需要去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