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特网”,也就是Internet(中国的域名是cn)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是个信息的海洋,你可以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信息。你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到Internet上,通过电子邮件你只需要数秒钟就可将信息传输到目的地……中国互联两络信息中心第十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排名前三位的是获取信息,娱乐休闲、学习。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吸取着各种各样的营养,同时网络上各种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也很容易进人他们的视野,伤害他们健康的心灵。为此,社会各界正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2003年7月中国电信联台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网  相似文献   

2.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为最甚。  相似文献   

3.
Web 2.0时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武琳 《情报杂志》2006,25(3):10-12
互联网进入新的时代,网络应用从信息内容的互联到“人”的社会互联.在Web2.0时代,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Blog、RSS和Wiki是三项重要内容,网络用户处在社会性网络中是网络知识应用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知识的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TCP/IP协议是针对Internet开发的一种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其目的在于解决异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问题,使得网络在互联时把技术细节隐藏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种通用、一致的通信服务。但是在物理网络上发送IP数据包时,最终的通信必须通过硬件提供的物理地址(MAC)进行。本文探讨了在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络上,IP地址与硬件物理地址(MAC)转换时的各种实现方法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Internet 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间互联的网络体系,能提供庞大的信息资源。它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目的、对象、工作程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或同一性,必将对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产生影响。克服其弱点,改进传统采购、编目、流通等劝能,产生一些新的面向公众的新功能,使其向自动化的最高形式——“电子图书馆”迈进。  相似文献   

6.
Internet的小世界网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司徒俊峰 《情报杂志》2004,23(12):86-88
介绍了经典的“六度分离”现象和W-S小世界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小世界网络的基本特征来分析研究Internet上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改善Internet信息交流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通过Internet互联已经成为趋势.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而且在网络上有一整套协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文选择嵌入式以太网串口数据转换模块ZNE-10T实现了串口网络向以太网的升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门禁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个人微机(PC)功能再强,它也只是网上的一个部件。微机处在网络中,将发挥出强大的、有时竟是意想不到的功能。微机联网是大势所趋,80年代是个人电脑的时代,90年代则是网络的时代。本文不讲局域网(LAN),而要讲对我国微机用户来说具有极大诱惑力的互联网(Internet),它是广域网(WAN)的一种,并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使用最方便的网络。到1995年初,Internet已联有200多万台宿主机,可向154个国家发送电子邮件(E-mail),有2000万  相似文献   

9.
Internet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效掌握检索和提取这些资源的技术和方法 ,是信息时代技高一筹、领先一步、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基本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是开启网络信息资源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张贺勋 《科技与管理》2000,(2):87-88,9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Internet,将规模大小不等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形成广域网WAN覆盖着整个世界。Internet作为最大的广域网把全球上亿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包含着各个领域难已计数的信息资源。它相互交换信息,提供各种服务。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展现了一种新的通信手段,使Internet迅速进入世界上的各个政府部门和军事、工业、商业、学校等各个领域并延伸到陆地、海面、空中等各个区域,几乎影响…  相似文献   

11.
CDN(Content Delively Networks)网络是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可以使内容在网络中有效分送,减轻服务器负载、缓解网络拥塞,加快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流媒体传输的服务质量。本文分析了CDN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的CDN解决方案。CDN技术的相关应用必将成为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进入 2 1世纪 ,“数字”已经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 ,迎来了一场新的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革命。面对着 Internet强大的信息资源 ,从而使人类生活、生存的空间和距离缩短。人们通过 Internet上网等各种通信手段 ,随时可了解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 ,也随时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为Internet不仅是一个全球网络 ,也不仅是一种通信媒介 ,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化”的信息海洋。目前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行业 ,“数字化”似乎已经无所不在 ,基于“数字化”的计算机、通信设施等种种信息技术的组合使得“数字化”的进程越来…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采用中国2013—2021年的产业互联“智造”企业专利申请数据,首先运用Gephi软件对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与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接下来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具有小世界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的格局。研究结论为产业互联“智造”创新网络成员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短暂历史上,Internel(译为国际电子通信网络,国际计算机网络,或国际互联网络)技术在商业化发展的速度上首屈一指。现在,In—ternet就像一张无形的、神秘的、超越时空和国界的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吸引力迅速地聚集着全人类巨大的财富:智慧和资金。每时每刻这张魔网都在展现着它那惊心动魄的、日新月异的面貌,令人刮目相看。 世界上最大的网络 有人将Internet解释为联网,即一个个网络联接起来的大网络。尽管这种解释是对的,但究竟这个网络有多大?谁也说不准。Internet开始建于70年代初期。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胎面的挤出联动生产线为背景,研究基于PLC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下层网络采用PROFIBUS-DP通讯,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中层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实现对厂内一工区、二工区两条生产线的监控,上层网络呆用Internet,实现与远程诊断中心的互联以及厂间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6.
目前,VPN技术是网络交互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互联方式,基于VPN技术的网络安全平台的设计具有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构建稳固的网络安全,切实地推行VPN技术的隧道通信方式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的网络和IP节点以惊人的增长率连接到Internet上,32bit的IP地址空间即将用尽。为了满足这种对IP地址的不断需求,一种新的IP协议IPv6出现了。本文介绍了当前IP的分配情况,IPv6相对于IPv4所具有的优势以及从IPv4向IPv6迁移的实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运军 《科教文汇》2008,(1):193-194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互联网的使用中。现在互联网仍广泛采用IPv4技术,IP地址即将耗尽。在IPV6尚未实施时,解决IP地址资源的最有效的过渡办法就是采用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虽然NAT技术暂时缓解了IP地址短缺问题,但经过IP转换,因更改了IP包报头,网络互联出现较多问题,部分情况下无法满足供电企业实际应用系统直通互联需求。笔者在网络管理实践中,通过对NAT技术的改进,采用公私IP地址混用技术,即解决了IP地址短缺问题,又解决了与上级公司直通互联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ternet依靠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 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在Inter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但是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IP地址带来了 很大负担,本文就上述问题详细地介绍了IP网络地址的多重复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一开始,美国就爆发了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可谓“出师不利”。尽管这次危机是1854年以来最温和的一次,从高点到低点只历时七个月,下降幅度只达8.1%。但危机过后一年,许多重要指标回升乏力,1981年又出现新的下降,给整个八十年代蒙上了一层阴影。前景如何?这是美国及世界各国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