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树牢为党为国育人育才理念。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倾听者、辅导者、教育者、传授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育人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必修课。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辅导员的视角创新探索“一核三链”育人路径,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要引领学生认识历史进步、增强阶级认同、站稳人民立场、弘杨奋斗精神、坚持才能报国、追求幸福生活,要把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用劳动教育新要求指导实践育人,构建实践育人的目标内容、平台支撑、政策保障、协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4.
杨嘉汉  陈立条 《快乐阅读》2023,(12):105-107
<正>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教学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既是组织者与管理者,也是实施者与指导者。为此,高校辅导员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新要求下,提升综合育人能力,是实现“三全育人”教学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的规模大幅增加,00后已成为高校主力军,如何做好对其的育人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育人对大学生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新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培育可以有机结合、相互支持,文化自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辅导员应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观中充分发挥文化渗透的力量。通过营造校园文化自信的培育环境、提高高校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学生集体文化氛围、强化实践养成的自觉行为,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达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工程岩体力学”课程是岩土工程方向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课程。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背景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相应课程教学改革应立足新时代“四新”建设的教育布局,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教报国的志向。结合川藏铁路伟大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文章致力于“工程岩体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教学改革,提出一套以重大工程需求为牵引的教学改革措施,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按照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职责和工作实践,基于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分析了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意蕴和重点任务,旨在提高青年学生党史学习的自觉性、实效性、针对性和长效性,提高辅导员育人质效。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蕴含大视野、大师资、大资源、大历史观、大格局等丰富内涵。善用“大思政课”需找准着力点,抓主要矛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师”与“人师”、统一性与多样性、历史与现实、价值与知识等五对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质与量的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鉴往知来把握历史主动;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卓越教师,基于三全育人、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开展“影子校长”实践育人项目,旨在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这一卓越型人才。本研究揭示了该项目通过组织机制、学习模式与认知方式的重构对育人模式进行深度变革,促使师范生在知识场、文化场、实践场的共同作用下,以循环互构的方式生成实践性知识,提升教育领导素养。并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的角度对项目的优化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航天报国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精神。将载人航天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定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应然之举。可以通过推进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等多维路径,将载人航天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宣传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在阐述“三全育人”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三全育人”的视角设计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工作时效调查问卷。通过对多所高职及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揭示辅导员职业能力与学生满意度的关系,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彼此成就。在理论层面,二者融合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关联逻辑;从传统“单向育人”到新式“协同育人”协同逻辑;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层面,探讨构建“课程+实践+文化”的实施体系,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格局,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保障+评价保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迅速发展,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与思想上的不稳定性和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与育人紧密联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文化育人工作上责无旁贷。本文从辅导员承担文化育人工作的意义、辅导员具体工作职责与文化育人,以及提升辅导员文化育人担当能力三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辅导员的主体担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抓手,以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趋势和要求。新时代高校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必须深刻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以爱国主义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精神内核,从理论、历史和实践层面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蕴含。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途径,突出打造并依托“五位一体”全员育人团队,形成“三层次五模块”的课程架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贯穿红线,把握新时代实践育人价值导向,实现实践育人、德才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线建设所蕴含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汲取其精神养分,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利于新时代中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国之情、锤炼意志品质、树立报国之志、捍卫宪法法律。针对融入所面对的困境,从紧扣课程标准、深入挖掘资源、丰富授课方式、回归课外实践等途径入手,充分利用好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其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将“两个结合”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实践价值、社会价值。从理论定点、实践定位、思想定心、渠道定向等层面明确“两个结合”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设策略,即用理论指导实践,秉持实践育人思想;由实践决定理论,注重学生知行合一;以文化滋养思想,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借科技扩展渠道,优化学校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学生生活图景的变化,使学生公寓已然成为高校第二课堂和育人主阵地之一。这给学生公寓带来无限活力的同时,公寓管理服务主要矛盾也变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寓文化建设要坚持满足师生需求与发挥育人功能并举,积极探索建立与学校未来发展相匹配、与学生成长成才相契合、与社会期望相适应的公寓管理体系。从“德、智、体、美、劳”五维一体育人体系出发,全面带动“十进公寓”工程项目实施,即辅导员、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安全文明教育、就业指导等十项工程进公寓。打造公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在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领域走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均衡、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发挥公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敏 《教书育人》2023,(9):73-76
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协同教育机制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运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整合院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打造“大实践”育人新平台,构建“学院-学校-医院-社会”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学生从入学到培养再到毕业的“辅导员+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全员实践育人、“价值塑造+知识构建+医院实践”全过程实践育人、“院校培养+医院实践+社会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校府院多方合作共赢,优化现行医药院校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主要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淡化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解构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新自由主义弱化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普世价值”思潮动摇着新时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极端民族主义消解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面对多元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冲击,高校应注重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合力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师、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积极营造具有浓厚家国情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构筑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