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至40年代,吕振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在研究中国上古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华民族史、中国通史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体育为民这一苏区体育精神核心价值观。实现这一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有:方针政策着眼于体育为民、基层组织贯彻体育为民、五个抓手(体育机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硬件、体育文化建设)落实体育为民;苏区体育为民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与历史文化渊源,体现着共产党人体育价值观上的一脉相承,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光辉,有着深厚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历史渊源。苏区体育为民对新时代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体育为民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必须传承的红色基因,是落实习近平体育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从方法论、学风等方面对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希望。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过程是他不断接受时代挑战、回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通史的研究与著述是抗战时期史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在通史研究与著述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的研究极具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为中国通史的研究和编撰开拓了路径,并构建了一种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之一。他不但是中国西周社会封建论的最早提出者,也是最早应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思想文化史,进行开拓性研究的学者。他对墨子和墨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新评论,把我国“五·四”以来的“扬墨抑儒”的学术思潮,推进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阶段,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认真深入研究他的墨学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在关于吕振羽的生年、原名和其曾祖父何时参加太平军等问题上颇有异议,笔者认为:(1)根据《吕氏三修族谱》,吕振羽的生年应确定为1900年1月28日,《吕氏三修族谱》所记载的出生时间是唯一可信的依据;(2)根据吕振羽曾祖父墓碑文,吕振羽原名叫吕典福,族谱所载吕典爱当是1910年以后所呼之名;(3)1859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将领石达开率部围攻宝庆。是时,吕振羽的曾祖父吕先纪参加了石达开部赖裕新、朱衣点太平军,并随朱衣点太平军“转战闽赣”,直至太平天国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7.
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吕振羽纪念室揭幕暨吕振羽史学研讨会,由吉林大学主办,于93年8月月30日在北京举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国内著名学者及吕老生前友好张爱萍、胡绳、段君毅、张致祥、史立德、王国权、王忍之、王子野、李锐、李普、黄葳、廖盖隆、吴泽、刘大年、林甘泉、李学勤、蔡美彪、丁仰炎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国家教委逸仙堂举行的纪念室揭幕会议。会上由吉林大学副校长李树家宣读了吉林大学为弘扬吕振羽对发展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关于在北京建立吕振羽纪念  相似文献   

8.
从三十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对待传统伦理道德和西方伦理文化问题上,吕振羽主张采取辨证“扬弃”的态度,坚决反对道德贩运主义和伦理闭关主义。在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吕振羽提出爱国、爱民的道德要求以及适合社会主义实际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吕振羽的道德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以后要编写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史,不能忽视吕振羽这个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观,被列宁称为"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是对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完美诠释。唯物史观属于人文科学的分支,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无时无刻不折射出人文智慧的魅力。严谨的哲学理论如明灯一样,为迷茫的旅人照亮思想之大道。唯物史观教学也以其唯物辩证的哲学要义为罗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其在云雾弥漫的海上,找到通往彼岸的方向。因此,政治教师的哲学底蕴、人格魅力和道德坚守对唯物史观教学以及学生哲学素质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同一切的唯心史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哲学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是唯物史观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吕振羽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名家大师”之一,他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以及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他方面的重要贡献,弘扬吕振羽史学研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邵阳学院主办,中共邵阳县委、邵阳县人民政府、中共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协办的“吕振羽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22日至24日在湖南省邵阳市召开。  相似文献   

13.
回顾吕振羽的史学成就和学术思想,可以看出,吕振羽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卓越功臣。  相似文献   

14.
《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是朱政惠博士撰写的一部研究吕振羽史学的学术著作。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其一,注重把吕振羽的史学置放到“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全程中去横剖纵割。  相似文献   

15.
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六日至十月八日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联合发起召开,是全国第一次关于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出版单位的专家、史学工作者四十余人(包括一部分吕振羽同志的生前战友).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的"新史观"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其"新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李大钊"新史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揭示出唯物史观与"新史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生既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分析民生问题,研究民生问题的唯物史观基础,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解放具有重要的作用。民生问题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基础,生产方式与民生问题、历史观与民生问题、群众史观与民生问题都有着密切联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唯物史观的视角解决现代中国民生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同志回到了故乡,特别来到邵阳师专。陪同前来的还有湖南师范学院院长刘寿祺同志和吕振羽同志的夫人江明同志以及地委宣传部部长张瑞川同志。我校师生对吕老、刘老等革命前辈不辞劳苦来我校访问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 ,我曾在师专历史系任职 ,和戴开柱同志曾有过几次会议上的接触 ,深感其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年青有为的史学新秀。近年来 ,我们未能见面 ,音讯亦无。日前 ,他托人带来了他的新著《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 ,我非常高兴。吕振羽 (190 0 - 1980 ) ,湖南邵阳人 ,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长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 ,他的《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民族简史》及其他学术著作 ,在中国以至世界史学界 ,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同时 ,吕振羽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早期形成的吞吐中西文化的世界文化观对他接受唯物史观有着一定的影响,唯物史观成为郭沫若的思想武器后,又反过来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了他的世界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