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改进微光机电系统中加速度集成化差、灵敏度低问题,采用过振保护、稳定性较好固支梁进行加速度传感系统设计。通过环形谐振腔和直波导耦合的方式实现微环谐振腔设计,利用控制波导长度参数实现耦合稳定性、强度等调节。理论分析了实现光强谐振、光放大的过程,固定的固支梁系统,得到了微环谐振腔波长,模型分析得出通过波长变化得到检测微环输出端的光谱变化。传感特性分析表明:微环谐振腔的输出光强谐振峰值高,自由频范围明显小,有利于测量高精度变化量;加速度变化量与输出光谱表现为线性关系,设计的加速度传感系统灵敏度可以达到50 pm/g。  相似文献   

2.
多模式攻击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对传感网络的攻击危害性较大.为避免传感网络入侵干扰,提高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检测性能,提出基于特征加权聚合的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检测方法 .利用多模式攻击环境下的多条攻击路径函数,构建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特征分布函数.结合攻击信号的抗干扰抑制,加权融合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信号特征.通过将网络数据的非线性关系转换为线性关系,建立风险评估函数.根据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行为的分布状况,计算不同攻击行为之间的攻击关联度,完成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行为的判定.结合传感网络多模式攻击检测算法设计,在传感网络中检测出多模式攻击行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检测出传感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攻击,并将误检率和漏检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全光纤技术在变压器绕组温度测量中的原理,选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传感元件,设计温度检测系统,采取差值法有效解决测量过程中外界干扰问题,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集成化以及微型化依然是当前光电子、计算机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微纳光纤具备了相对折射率差大、光束缚能力更强,能够显著提高谐振腔的品质因数等优点。为了较好的实现新的可集成微纳器件,引入了微纳光纤制作的新型的环形谐振腔波导器件。从理论上分析了微纳光纤的光传输模式特性,通过电场的传输矩阵推导了谐振腔中的加速度与光强变化间的线性关系。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设计的微环波导新型器件光谱强度和3d B带宽变化较小,Q值达到104;设计的器件能够采用谐振波长的漂移量得到加速度传感量。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微机电系统发展及电子信息储存的快速发展有明显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荧光型光纤温度传感和热辐射型光纤温度传感,该文设计了一种结合荧光寿命与热辐射测温的光纤温度传感器,适用温度为30~800℃。首先,改进了传统的荧光传感探针,采用石英玻璃棒代替光纤,可避免高温下光纤吸收和散射损耗导致的光传输效率下降。其次,利用耐高温的Y(P,V)O4:Eu3+荧光材料进行中、低温段(低于400℃)的荧光寿命测温,获得材料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在中、高温段(高于300℃),使用光功率计测得1 490 nm波长下光纤探针的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拟合得到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阶表达式;然后,在两种测温方法都有效的温度重叠区(300~360℃),使用荧光寿命测温值标定热辐射的功率与温度关系式,确保高温段的测温精度;最后,将荧光寿命测温与热辐射测温相结合,实现30~8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6.
获得小型风力机轴向推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理论计算,其准确性不高,必须要进行修正;另一种是接触式的应变片传感测量,灵敏度不高,精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光纤传感测量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灵敏度比应变片式传感测量提高十倍以上,测量精度达到0.5%,可推广应用于转轴式的轴向推力测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阐明了硅材料PN结构的温度-电压传感特性,并利用此特性进行了温度测量,为有关实验提供了一个精确,可靠的测温装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轧机轧辊圆柱度误差测量的精度,简化测量手段,提出了激光测量方案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采用激光测量轧辊的圆柱度误差精度高,装置简单,测量方便.在测量时选用的狭缝宽度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香农采样定律中对信号采样频率的限制.测量矩阵的构造是压缩感知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减小传感矩阵的互相干系数,选择性能较好的测量矩阵,能够提高重构质量.设计了EigGrd算法,Gram矩阵是由测量矩阵和稀疏变换矩阵乘积构成,使用特征值分解对Gram矩阵进行初始化,在稀疏变换矩阵固定的情况下,利用梯度下降法迭代优化传感矩阵,使得传感矩阵互不相干系数达到最大,从而优化了测量矩阵.在仿真实验中,将该方法与已知的测量矩阵比较,用优化的测量矩阵在图像重建中有着较高的峰值信噪比.表明了该方法优化的测量矩阵在图像重构精度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舒适研究中皮肤温度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薄膜铂电阻(Pt1000)传感器的新型温度计测量皮肤温度的方法.该温度计把传感器焊接在印刷电路基板上,以消除引线导热产生的传热误差,并隔绝周围热环境的影响.为确定合适的基板厚度,建立了一种稳态传热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厚度为0.2mm的基板可有效隔绝空气影响,同时不会造成基板下皮肤显著温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皮肤温度时该温度计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24℃,平均测量误差仅为0.04℃.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适用于热舒适研究的皮肤温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两种空气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菁  张立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56-58,66
折射率是表征介质光学特性的物理量之一.空气折射率会随空气状态而改变,在许多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介绍了基于传感器的空气折射率测量仪的系统硬、软件设计,并给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空气折射率的测量结果;又利用传统光学方法对空气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对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在考虑到传感器温度测量精度仅为0.1℃的精度不高的情况下,该文设计的空气折射率测量仪的测量结果是正确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12.
电容式硅微加速度计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得出了不同方向上的加速度计的等效刚度.基于加速度计的集总模型分析,从能量和运动角度推导得出了加速度计的等效质量、精度和灵敏度的具体表达形式.从力学观点,总结了加速度计阻尼的影响因素.对开环和闭环加速度计系统的机械热噪声的特性和它们各自检测的动态范围进行研究后发现,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噪声主要由机械热噪声决定,并取决于加速度计系统的温度和阻尼.对闭环加速度计系统的测量结果表明,系统的精度可以达到mg数量级,量程为±50g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用熔融法在多模光纤端面制作半球微透镜 ,与自制的光发射接收器耦合 ,基于此装置 ,进行了光纤通信实验 .  相似文献   

14.
文中通过实验阐明了硅材料PN结的温度─—电压传感特性,利用此特性进行了温度测量,并设计了由PN结构成的电子测温装置,使得有关实验更精确,更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成本,实现高稳定性、高精度的波长解调,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高双折射光纤环镜滤波器的光纤传感解调系统。根据传统的矩阵光学原理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高双折射光纤环镜的滤波特性,分析了高双折射光纤环镜滤波器的解调原理。经传感检测验证,该解调系统对温度的分辨率为0.05℃,线性度达到0.9986,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显示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精确度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6.
随机误差统计规律研究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光电门装置的使用,使该实验的测量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缩短了实验时间,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单摆的异常摆动等情况所引入的随机误差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很好的避免或减小.本文采用双线摆装置、狭缝装置和三角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提高了该实验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双量热器电桥电路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和利用电压比值计算比热容的实验方法.为了解决传统的液体比热容测量过程中存在的温度读取误差大、电流不稳定、易短路、单次测量引入随机误差的可能性大等诸多问题,采用了由热敏电阻和非平衡电桥组成的测量系统,将温度测量量转化成电压测量量,并从传统的比热容计算公式出发,结合比值处理的新方法,给出了含有电压参数的比热容计算公式.新装置和方法不仅节约了测量时间,简化了测量过程,也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同时与传统装置相比,该套测量装置和方法在进一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上具有很大优势,也适合工业上高精度的液体比热容测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获取基于法拉第效应的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微弱光信号提出了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绕制光纤系统研究.系统将传感光纤绕制在直导线上,把激光通过起偏器之后耦合进入传感光纤,当在导线上加载电流时,通过功率计测量输出光信号的功率,运用法拉第效应中的微弱偏转量确定流过导线的电流大小,实现了利用旋光效应测量高压输电线电流的研究.实验中,通过比较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对线偏振光的消偏振影响得出,单模光纤更适合于作为本研究的传感材料;同时改变单模光纤绕制半径得出,光纤绕制半径越小线偏振光通过光纤以后消偏越严重,即双折射效应对测量精度影响越大;但受到导线直径大小及其周围磁场强度的影响,随着光纤绕制半径的增大,双折射效应对系统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大,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半导体控温的方式,设计了一套饱和蒸气压测量装置。实验装置通过LabVIEW程序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压力信号的采集,可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0~200℃。使用几种常见流体对实验装置的测量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了实验装置的可靠性。新研制的实验装置具有温度测量范围宽、测量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基于射频技术无线温度检测装置,主要由若干无线温度采集器和监控中心组成.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利用数字传感器DS18B20多点采集温度,通过射频收发器NRF905将数据发送到接收端,实现了对现场环境的不间断温度测量与监控,通过监控中心可以直观看到温度实时变化,做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各被测点的温度.此系统代替过去由人工来完成的温度数据采集,从而能有效的监控监测点的温度.该系统最大传送距离可达1000m;所采集的温度精度为0.5℃;稳定性强.具有多点采集,传输距离远,精准度高,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