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2,(21):58-59
“淋漓尽致”形容表达详尽、暴露彻底 “淋漓尽致”,《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淋漓:形容酣畅,尽情.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语见明末清初·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记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例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再就让我说,我也没姐姐说的这等透彻,这等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看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高度,居高临下,往往能比较完整地把握对象,孔夫子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有这层意思。而具体地分析问题,人们则讲究一个深度:入木三分,深入透彻,才能涉及问题的本质,才能使人心服口服。一篇好文章,应该具备这两个“度”。新闻评论尤应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看一篇具体的作品:今年《瞭望》周刊第九期上的评论员文章《惩办官僚主义》。谈到官僚主义,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说,官  相似文献   

3.
2010年,《连云港日报》改版推出《文化·闲情》,版面定位中提出要“记录文化生活、引导闲适情趣”,要在阅读消遣中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审美和精神愉悦。要实现这样的版面定位,前提就是让读者拿起报纸,可以轻松地读下去,艰深晦涩、枯燥无味的文章只会让读者退避三舍。由此,“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也成为《文化·闲情》版最重要的编辑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4.
理与气,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经常讨论的哲学领域的一对基本范畴。 气,是宇宙万物存在的质的实体和运动的力的载体。《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理与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有理则有气”(程颐)“言物则气与理皆在其中。”(朱熹) 人生修养讲求“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章写作讲求“气”。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刘勰《文心雕龙》有《养气》篇。 我们这里着重讨论说理文中理与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纵观武汉报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办报现象:自去年《楚天金报》率先推出“真情倾诉”专栏以来,不少媒体竞相仿尤,纷纷推出相关栏目,情感倾诉类的专副刊在武汉报界风行一时。 然而笔者在与不少读者交流时,他们更多地是称赞《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蛮好看”、“读起来过瘾”,而且不少读者专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说发展史》毛信德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约瑟夫·海勒虚构了一个著名的故事:美国士兵尤索林想要回家,但怎么也逃不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阻碍,后来他终于明白,“第二十二条军规”看似合理,其实荒诞;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你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羞惭、尴尬到极点.语见《敦煌变文集·唐太宗人冥记》:“皇帝闻此语,无地自容.”例如宋·司马光《言奉养上殿第三札子》:“臣惶恐惭慷,无地自容,夙夜循省,进退维谷.”清·曹雪芹著、高鹗补《红楼梦》一○七回:“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儿孙们没点孝顺,承蒙老祖宗这样恩典,叫儿孙们更无地自容了.”老舍《鼓书艺人》:“宝庆羞得无地自容.”李国文《那年故事》:“(她)说到这里,声音低得简直听不出来,那无地自容的窘态,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中作者单位一>=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媒体载文,提出要破除“天下为公”的“过时”观念。文章认为,“天下为公”宣扬平均主义,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利于让少数人先富起来。这种认识是对“天下为公”的曲解和误断,编辑部更应慎重把关,弄得不好,容易误导舆论,混淆视听。“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相似文献   

9.
1996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特刊这一新闻样式。此后,各报纷起效尤,到今年已有七八种特刊上会,竞争十分激烈,极大地丰富了代表委员的阅读渠道。 但是,“两会”特刊数量上的繁荣,掩盖不了其整体制作水平的停  相似文献   

10.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11.
一、“谘询”释义“谘询”一词已在周末见于古籍。《诗·小雅·皇皇者华》:“周爰谘询”。“谘”与“询”都是“问”的意思。《玉篇》“谘,问也”。《正字通》:“询,博问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深居简出,他们就是凭借着“问政”于臣属和“博士”一类的知识分子,制定对策,以巩固其统治的。及至资本主义社会,“谘询”又转化为有产者营业牟利、勾通情报、发展资本工商业的主要手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谘询”事业则是以发展学术研究、推动经济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  相似文献   

12.
“弥足珍贵”意思是更加值得珍贵.语见清·杨绍和《楹书隅录》卷二:“是书宋椠,著录者绝鲜,况此本较他本尤多所是正,弥足珍贵.” 例如陈思和《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虽然王朔与余华是那样的不同,但只有穿过面前一片黑色的世俗的坟场以后,才能去捕获那暗夜中虽然微弱,却弥足珍贵的萤火之球,从中去窥探那一片神奇光亮中蕴涵的末日感.”  相似文献   

13.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对“文章”概念的阐释,促进了以《文章流别集》为代表的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文章总集的编纂活动使作品的文学性特征进一步彰显,从而对别集的编纂产生影响。任何人都无法确立一个标准将“文”与“笔”截然分开,其实“文笔之分”问题主要是由文集编纂活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当《健康报·计划生育版》(以下简称《计划生育版》)刚创办时,有人讥讽地说:“计划生育版,不就是‘只生一个好’吗?有多少文章可做?”今天,该版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已引起一定反响,并荣获了第五年度全球人口新闻报道优胜奖的“最佳专版奖”。他们的经验概括起来是:计划生育的宣传报道要立体化,要围绕人口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宣传进行。从《计划生育版》创办之日起,编辑部首先注重  相似文献   

15.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观火”前面加一个“洞”字,用“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例如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公所作《宋论》四十篇,审时度势,洞若观火.”鲁迅《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陈忠实《白鹿原》二章:“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16.
为官当慎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写的文章竟然会被新闻网采用。那几天,我先后接到特约通讯员刘业林、冯作平打来的长途电话,非常高兴的告诉我说:陈大姐,您写的那篇“军中百灵鸟——记军旅歌唱家耿莲凤”一文我们在“千龙网”和“天讯网”里见到了。他们的兴奋之言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我立刻把这则消息告诉了《工人日报》“国防巡礼”版和《光明日报》“军事版”的编辑。他们在欣喜之余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作为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此时此刻那种幸福感是可想而知的。我由衷的感谢通讯员朋友为我传递的这则信息。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 在9月至10月这期中,发表了几篇在新闻界作的律师所撰写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情况以及感受。一篇题为《寻求说“是”的途径》,作者是《洛杉矶时报》的律师杰弗雷·克雷。他担任这项工作已有四年了,工作的职责主要是帮助记者们了解美国“第一修正案”的作用,告诉他们怎样聘用律师来打官司。 还有一篇是伊夫·伯顿写的《一个新闻编辑室律师的生活:热情和防范》。文章讲述了她自 1995年为《纽约每日新闻》工作以来所处理过的20多件新闻官司 的情况,诉说了她在工作中的甜 酸苦辣。 另一篇是明…  相似文献   

19.
《尚书·周书·洪范》属于殷商时代留下的儒学经典文章。曾巩的《洪范传》作为对《洪范》的传疏和阐发,展示了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能力结构”。它包括四项逐级递进的阅读基本功:阐释能力(引经解经、据史解经、以象解经),组合能力(逻辑重组、归纳整合),扩展能力(知其所以然、知其精微)和创新能力(个性化异解、创造性正解)。这一套“文章阐释学”的核心素养,不但彰显了曾巩“文章阅读学”的基本价值,而且使曾巩《洪范传》有资质荣列历代《洪范》诠释史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邓恩 《新闻记者》2004,(5):30-30
全美国最有钱及最有影响力的500万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之所以成功,用其出版人KarenElliottHouse的话说:“在全球拥有700名记者和编辑队伍的《华尔街日报》每时每刻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让我们的读者对这个日益复杂的商业金融世界保持清晰的认识,同时为他们提供取得生意、事业和个人生活的成功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最近,针对中国读者的口味,直接由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翻译过来的《人民币升值争议》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人民币升值争议》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观察”、“环球视野”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