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utt在Sperber和Wilson关联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杨宪益和David Hawkes所译《红豆词》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体现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和交际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分析探讨人物对话的翻译现象,旨在证明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魏艳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98-100,168
以美国动画片《海绵宝宝》的翻译为例,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海绵宝宝》的汉语翻译在获得最佳关联方面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及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应用,从而阐述关联理论对动画片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于1986年首先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后来,他们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关联理论对于翻译比其它任何翻译理论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大学罗经国教授翻译的<古文观止>英译本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小仙 《考试周刊》2011,(29):38-39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立足点,分析了比喻语言翻译中关联缺失或关联欠佳的原因,提出在比喻翻译中要以关联为前提,达到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商标翻译需充分考虑译语受众的认知背景和心理期待,力求使潜在消费者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足够语境效果。本文以商标翻译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以关联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骆驼祥子》英译本(施小菁译)为例,采用描述和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化词的不同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8.
连伟煌 《英语广场》2016,(12):17-18
琼·博厄斯-贝耶尔的著作《翻译文体学研究》提及了有关"关联理论"的内容,并对其作了简要介绍。其中第二章2.3小节重点谈及了"关联理论、翻译中寻求关联"的内容。本文试图以该部分内容为基础,以自己的翻译实践或现有译文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幽默言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将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应用关联理论对<围城>原文和译文中的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尤其是对幽默言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言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为认知语用学研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以关联理论观点为基础,以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一书中相关例子为语料,从翻译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解释关联论对翻译过程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是诗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诗歌翻译的特点决定了在译文中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的重要性。关联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文化缺省问题的途径,即:翻译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直接翻译是由Gutt提出的如何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的一种翻译理念。通过找出原文中的语义、句法和语音交际线索,译者可以在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诗歌原文本的特征,解决诗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戏剧的二元性本质使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有很大不同。在戏剧翻译中,译者处理特殊语言或文化现象时应采用何种策略一直是让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戏剧作品中的英汉译文实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的解释,提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语用学的理论成果如关联理论,语用推理,认知语境等应用到翻译领域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而且有效的指导了翻译实践。如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三元关系的翻译理论新模式。认知语境和示意-推理交际模式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在译文中要不要译出源文作者隐含意图。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在译者认知语境的视阈下完成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译者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随着交际的时空、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翻译的动态性决定了译文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同时使翻译标准呈现相对性,多元互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蒋莉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33-13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凸显了新闻翻译的重要性。关联理论给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从新闻原材料的选择,到翻译方式及方法的确定,关联原则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认知过程。将关联理论运用到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注重认知语境的分析,明确原文作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标准。而最佳关联又取决于推理和语境效果。由于译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再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传递给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使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这就为译者提供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广阔空间。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始终。翻译成败有赖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