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因及交流之实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因及交流之实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是针对《水浒》七十回本的评论著作,在话语形式上,张恨水的论赞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话语有着自觉的继承,在评论方法、评点理论以及某些观点上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均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是针对《水浒》七十回本的评论著作,在话语形式上,张恨水的论赞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话语有着自觉的继承,在评论方法、评点理论以及某些观点上对金圣叹的《水浒》评点均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5.
《古文观止》中《左传》选文及评点建立在《古文析义》基础上,《左传》评点里程碑之作《左绣》也从人物评点、辞令评点、文法评点等方面继承《古文析义》。综观清前期《左传》评点,《读书堂古文晨书》《正谊堂古文汇编》《古文析观详解》等都可见对《古文析义》的借鉴,其时众多坊刻本也反映出对林云铭《左传》评点的广泛引用。林云铭《古文析义》可谓清前期《左传》评点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6.
王望如评点《水浒》,从前学界研究甚少,重视程度不够。王望如对《水浒》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重要问题,都在评点中作了很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有很多论述非常精辟,这对我们研究和阅读《水浒》都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王评并非仅就《水浒》而论《水浒》,而是经常联系社会现实,拓展了《水浒》评点的内容。王评虽然深受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影响,但对《水浒》同样有着自己的独到领悟和见解,对金评既有所匡正,也有所超越,成为《水浒》评点园囿中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王望如评点《水浒》,从前学界研究甚少,重视程度不够。王望如对《水浒》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重要问题,都在评点中作了很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有很多论述非常精辟,这对我们研究和阅读《水浒》都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王评并非仅就《水浒》而论《水浒》,而是经常联系社会现实,拓展了《水浒》评点的内容。王评虽然深受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影响,但对《水浒》同样有着自己的独到领悟和见解,对金评既有所匡正,也有所超越,成为《水浒》评点园囿中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因评点《水浒》而蜚声文坛,但对于他评点《水浒》的是非功过,学术界至今仍众说不一。下面我仅就金评《水浒》中的弦外之音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夜寒薄醉摇柔翰,语不惊人也便休”。这是金评七十回本《水浒》用来结束全书的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实际上这是金圣叹评点《水浒》结束时痛苦心情的表白。这说明在明末“开门视天,云墨如磐”的黑暗时代,在厂、卫特务横行天下,文网密布,“张口犯刑律”的“寒夜”,评点《水浒》,不得不用曲笔来  相似文献   

9.
在吕祖谦《古文关键》之后,南宋后期陆续出现了多种性质相近的古文选评本,其中,楼的《崇古文诀》、真德秀的《文章正宗》与谢枋得的《文章轨范》最具代表性。本文以为,《古文关键》和《崇古文诀》、《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可谓中国散文评点的"一祖三宗"。三宗继一祖而起,各有继承和发展。《崇古文诀》以文法为中心,是文章家的评点;《文章正宗》以义理为中心,是理学家的评点;《文章轨范》则文法与义理并重,是传统文士的评点,它们三足鼎立,代表了古文评点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11.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科举事业的推动下,茅坤的古文评点本在明代十分盛行,其《史记抄》、《唐宋八大家文钞》皆广受好评。但茅坤的这些评点本并非仅为八股创作而产生,其编选过程及编选宗旨皆体现了茅坤为贯彻"文以明道"思想的复古志向。茅坤评点的体例、内容等呈现出"法"与"意"相统一的特征,使他超越了以往评点家,促成了明代古文评点的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用"画"来评点《水浒》,既与中国文论与画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史有关,又与明中后期时代氛围有关。从金圣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水浒"意与象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将"画"、"水浒"、"自身"三者同构在一起,这也是其用"画"评点《水浒》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胡适和鲁迅认为金圣叹以八股文的作法评点小说后,这便成为一种定评。但从金圣叹本人学习举业以及其接触《水浒》的过程人手,再仔细探究金圣叹的自我表述,实际上,其不是以时文的眼光去评点《水浒》,而是试图以评点《水浒》的眼光去阅读时文。而《水浒》评点中时文作法的加入应是金圣叹应对新的读者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胡适和鲁迅对于金圣叹的论述都与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有关,并非严谨的学术观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水浒》、《西游》和《红楼》,由于其本身异常丰富复杂,所以各自成为了一门专门学问.综述这四部名著的研究历史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这四部书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对当前的古典文学研究及文艺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各有其漫长的研究历史.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主要是明清时代一些古典评点家的"评点",如李贽、叶昼、冯梦龙对古典小说美学的研究,如金圣叹对《水浒》、毛宗岗对《三国》、脂砚斋对《红楼》的评论.从思想内容看,这些古典评点家较多的是以忠、孝、节、义的观念和信条,作为评点标准的;艺术方面,也作了多方面的具有开拓意义的探索.但这种评点或  相似文献   

16.
诗文评点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种独创的文学批评样式。明代李卓吾说:“书尚评点,以能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也。得则如着毛点睛,毕露神采;失则如批颊涂面,泻辱本来,非可苟而已也。今于一部之旨趣,一回之警策,一字一句之精神,无不拈出,使人知此为稗家史笔,有关于世道,有益于文章,……如按曲谱而中节,针铜人而中穴,笔头有舌有眼,使人可见可闻,斯评点所最可贵者耳。”(《出象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明代有人读《水浒》,因李卓吾的评点而领悟其妙,竟至拍案狂叫。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窗13,它始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淡化的内容。以往的古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评点法,老师讲,学生听。教学重点为字、词解释,而文章的思想内容,文学品位往往被淡化,学生大多觉得古文艰涩难懂,内容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中华  相似文献   

18.
清初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魏禧、汪琬、侯方域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文理论与创作家,他们不仅对秦汉以后历代散文理论做出了批评,而且还开启了清代桐城派散文创作。王源是清初很有名气的古文家,他通过对《左传》《孟子》等先秦散文的评点,把《周易》中的天道与文道相结合,并借鉴《孙子》中的观念,提出了以局达意、奇正结合等一系列古文创作思想和方法;在思想上积极反对宋明理学,对颜李学派所倡导的"实践""经世"等思想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把清代"经世致用"思想推向了高潮,成为颜李学派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9.
<正>《水浒传》的叙事艺术堪称经典,特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真可以说是"字字句句,皆有考究"。但中国古代的小说批评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叙事理论,而是对小说进行了"评点",中国的小说评点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评论家往往能够深入到文本的细节深处,发现文本的相互照应之处,对于某些字词也能够发现其精到之处。他们对于小说的赏析大多是印象式的,"妙"字就体现了这种印象式特点。评点家读到写得好的地方,往往着一"妙"字,至于因何而妙,则语焉不详。金圣叹对于《水浒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代雍正年间突现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姑妄言》自被发现以来就引发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姑妄言》在其小说文本之间还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这些评点对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定中所体现的艺术技巧多有详述,其中所体现的理论既有对金圣叹所批《水浒》及张竹坡所批《金瓶》的仿效,又有在此基础上的自觉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