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人际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生源地和不同性别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吉安亚 《考试周刊》2014,(74):165-166
作者分析了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水平的现状及关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具体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41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孤独感进行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低于理论值,不同年级存在差异;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处于中等孤独水平,不同年级存在差异;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少;被试的人际信任度越低,孤独感越强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大学生为对象,对人际信任问题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了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低于中学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特别表现在对社会角色和现象的信任上。理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文科大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没有性别差异。人际信任与人格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并能反映出一定的人格类型和个人的专业成就性。个人的人际信任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抽取郑州某高职院校新生2241名,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均值为67.18±8.323;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高中毕业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职新生不同专业之间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理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和艺术系学生,文科和艺术系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结论是: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高中毕业方式和专业影响高职新生人际信任得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区域被试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因素,采用由Rempel和Holmes(1986)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TrustScale),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65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均值略高于常模;性别与可依靠性、人际信任总分达到显著性水平;城乡被试在人际信任各因子以及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省区因素在人际信任各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并且甘肃省被试人际信任度明显高于内蒙古被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考察了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现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父母职业、家庭所在地、年级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普遍信任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家庭所在地、独生/非独生、性别、年级大学生在特殊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人际信任受内部因素(性别)、外部因素(家庭、学校)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师范大学34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印象整饰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源地区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监控总分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大学生印象整饰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2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大学生在校表现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试,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平均总体得分为152.48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学生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因子及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完美主义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总分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分别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对在校表现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及人际信任有关。完美主义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对在校表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信任问卷》对658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任的专业类别、年级特征和性别特征。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感情信任、道德信任维度,性别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人际信任、法制信任、系统信任、信任总分方面,专业的主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存在专业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南昌市6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人际信任的程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是交往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学习什么专业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并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四川师范大学15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水平,不同群体(文理、城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间师范生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代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比较科学;当代师范生的人际信任与母亲的部分教养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