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邱江 《记者摇篮》2006,(7):26-26
新闻故事化,这几乎成了现在所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经常采用的手法。曾经枯燥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了,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各大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容易千篇一律的旧貌也由此换了新颜。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阅读和观看的快感,但同时也使一些应该遵循的新闻要素受到挑战。随着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倍受重视,新闻故事化也出现了严重被误读的倾向。误读一:新闻故事化就是找一个人当例子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曾经对新闻故事化这样注解:“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  相似文献   

2.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被称为“耳朵媒体”。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是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来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本文着重阐述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能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而应当是对有故事、有可挖掘性的新闻事件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入调查和采访,这样才能保证有源源不绝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有一定深度和有各种社会意义的好作品,所以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挖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如何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进行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洁  张淼淼 《青年记者》2006,(24):39-40
新闻故事化的缘起与军事报道“三贴近”原则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媒体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形式讲述新闻,“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同时也涉及到军事报道领域。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  相似文献   

7.
庞颖 《新闻前哨》2010,(3):39-40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消防新闻报道因其行业特点和突发事件报道多的特点,不免给受众凝重、生硬之感。将新闻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运用到消防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8.
吴静 《新闻与写作》2005,(10):18-18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已经被众多新闻媒体所提倡。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种报道方式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使新闻报道情理交融,增强趣味性,加大受众力度,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在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四化”指的是电视业界流行的报道方式:“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在实际报道中,要将这“四化”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先从细节说起.然后讲人物故事,再把故事与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最后做主题提升。节目进展的脉络是:细节、人物、故事、事件、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朱岩 《新闻窗》2014,(4):89-90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对于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新闻故事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得主富兰克林提出的,他认为新闻故事化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13.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故事化叙事是当前新闻报道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其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化的描述多,写作中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通过形象化的描写事件发生的现场和事件中的人物来表现新闻的主旨,这样更容易激起读的阅读兴趣,唤起人们的注意力,它给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新闻叙事要追求细节化与视觉化—这种思路不仅在特稿和通讯中被广为运用。近年来,消息报道中也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体现在:封面加强导读、标题浓缩新闻事件、报道增加梭心提示、内容故事化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组照是由若干幅相互联系的新闻图片组成的作品,它通过记录新闻事件、讲述新闻故事、展现社会现象来表达新闻主题。①有人称新闻组照为深度摄影报道,因其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在全媒体时代深受用户青睐。②与单幅照片相比,新闻组照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增强讲故事的意识,充分挖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体现深度报道的特征。要讲好新闻故事,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6.
顾群 《新闻世界》2004,(9):48-49
近年来,都市报及晚报在经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后,当面临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创新的动力与激情逐渐消退后.都不得不面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同质化:特别是当竞争加剧,新闻信息的共享性越来越明显,同城媒体相互模仿时。事件性报道策划的种种经验不再具备优势,读开始对都市报的事件性报道策划不再满足了。因此.非事件性报道策划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丁新吾  梁军 《视听界》2013,(1):87-88
电视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往往表现在人物报道和事件报道方面,而在主题新闻尤其是大型系列报道方面还比较欠缺。泰州电视台做了有益的尝试,5集系列报道《村里来了群众工作队》,以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为支撑,把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相似文献   

18.
侯磊 《军事记者》2012,(5):29-30
新闻故事化,在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方面显示出了很大优势,深受读者欢迎。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业界的关注和讨论,故事化写作已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在报道中讲究如何讲故事.如何用故事吸弓1人。那么,新闻故事化真的就那么“必须”吗?我们需要对此作一些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故事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新闻传播》2010,(6):104-10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20.
何瑶 《新闻前哨》2010,(2):89-90
在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市电视台.无论是重大新闻报道还是民生新闻。我们都可以看见不少记者从幕后走到银屏前.向受众讲述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新闻事件。他们的出现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三者,为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