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天猫商城成功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仅人为地制造了一场购物盛宴,而且还把"双十一"变成了购物品牌。这种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完善的电商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更保障了消费者在虚拟的购物环境中的客户利益。成功的事件营销不仅在顾客心目中产生了永久的品牌印象,更是各种营销手段的成功综合运用的党的结果。可是巨额消费的背后也暗藏消费隐患,必须及时处理才能使"双十一"长久的狂欢下去。  相似文献   

2.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淘宝创始并开始在这一天举办促销活动,后来,苏宁易购和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此用来提高它们的销售额度,现如今的11月11日已经变成全国范围内一年一度的大型购物促销狂欢日。议程设置理论与双十一购物节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行为,本文就将结合这一理论对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背后的运行特征与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杰 《采.写.编》2020,(1):173-174
天猫"双十一"晚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以来,不仅成为启动"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仪式,也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存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把娱乐、文艺、消费、广告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打造极致狂欢与深度共情,刺激受众在仪式的参与中找到情感归属,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品牌推广,激发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行为,培养人们对"双十一"购物节的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其商业变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2009年的关键词是"起航"、2010年的关键词是"爆仓"、2012年的关键词是"191亿",那么2013年的关键词则非"移动网购"莫属。在今年"双十一"单日350亿的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碎片化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和电商对于移动端的重视,移动端购物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亲睐,也逐渐成了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手机的智能化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让人们体验到了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质,手机网民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手机端广告也因此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推动下的手机端广告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故本文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和分析数据对手机端"双十一"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进行实证探究,旨在考察手机端"双十一"广告与消费者手机购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针对优化手机端"双十一"广告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是个分水岭。彼时,微博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互联网,成为传播信息的新渠道。而如今让人们须臾不可分离的微信。就在一年后被推出。购物网站造出的"双十一"刚刚推广一年,还未成为全民狂欢。但接下去,电商将改变传统购物模式,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世界变小了。等候一张报纸、等候一封信、等候一件新衣、等候一列车,还有"等候"本身,似乎都成为了往昔  相似文献   

7.
<正>令全中国"败家娘们"和"剁手男"热血沸腾的"双十一"已经结束了,这是个令全世界都疯狂的"游戏"。2009年,阿里巴巴一手推动发起"光棍购物节"的时候,许多人还觉得是一个小打小闹的营销噱头。6年后,这个饱含互联网精神的购物狂欢节,在年轻网民的追捧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电商行业"终极PK"。中国数亿新一代消费者购物能量在此集中释放,这种强大的消费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一个试图裹挟一切的商业势能。  相似文献   

8.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过10年的营销打磨,淘宝双十一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节日"。国内虽其研究颇多,但以经济学视角出发为主。本研究以以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战队营销为例,将参与战队仪式营销的用户作为访谈对象,剖析了其具体的仪式进程,同时进对其进行了冷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2014年的淘宝"双十一"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次购物狂欢较之往年的新特征,以及产生如此令人惊异的销售额与巨大影响的原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同媛 《青年记者》2016,(11):95-96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网络购物,每年的11月11日更是被称为“网络购物节”,创造出不断刷新的网络消费纪录..在“互联网+”时代,电视艺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在2015年“双十一”前夜为大众呈现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购物电视晚会,据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酷云的数据,湖南卫视“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晚会收视率高达28.3866%,而据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天猫的数据显示,2015年11月11日0时12分28秒,天猫网络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912.17亿元人民币,创造了新的纪录.此次网络购物电视晚会非常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思考,结合“互联网+”的形态演进和时代背景,分析网络消费与电视艺术的狂欢.  相似文献   

11.
“双十一”“光棍节”本来是网友调侃出来的节日,被阿里巴巴巧妙运用,2009年移植到网上购物,历经5年,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其支付宝成交额达350亿元,刷新去年191亿元的纪录。搭“光棍节”的顺风车.其他电商也有不菲的销售成绩。  相似文献   

12.
马梦迪 《今传媒》2016,(9):44-45
每年的11月11日,从一开始代表青年亚文化的光棍节,近几年被电商作为网购节,尤其淘宝网推出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下了销售奇迹。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双十一”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奇观化的仪式和狂欢。在大肆宣传的同时,它们并没有失掉媒体作为把关人的角色作用,对这一新闻奇观进行了批评和反思。网络新闻媒体从一开始对“双十一”仪式狂欢的符号化建构,到后来产生了对这一仪式狂欢的反思批评,是一种积极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行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主要的信息技术产业。但在其发展壮大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通过对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近况的分析,结合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联想平板电脑价格乌龙、央视曝当当网售卖假货等事例,阐述B2C电商在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为B2C电商提出防范措施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1月11日24点,天猫以交易额1682亿元的破纪录战绩圆满完成2017年的购物狂欢节。本文以2017年天猫双十一晚会的语言符号为例,探究该晚会对仪式化营销的运用,进而对仪式化营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掀起了"人造节日"风。"女生节"、"网络情人节"、"双十一"等人造节日应运而生。作为人造节日中最成功的"双十一",它已经走到了第七个年头。"双十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进入公众的视野的,所以对"双十一"的网络传播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人造节日传播与网络传播特性相联系,力求探究人造节日开展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为今后人造节日的网络传播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肖国莲 《新闻前哨》2014,(12):95-96
【事件回放】“双十一”这六年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剁手党”,11月11日凌晨用38分钟时间刷新天猫100亿成交额的时候,在大洋彼岸,新股阿里巴巴市值,正在往3000亿美元的高坡逼近。“双十一”这个光棍节,已经成为热衷于网络交易的全球消费者共同的狂欢节。这是迄今人类在经营活动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信任重组。“双十一”,一个人造的节日,引领了一场狂欢,改变了一个行业。自阿里2009年首次将“双十一”与网购联系起来,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从2009年“双十一”。  相似文献   

17.
阿里巴巴将在未来五年对淘宝网追加50亿的投资,大家都把视线放在阿里巴巴集团这是推进"大淘宝"战略的一步。我看马  相似文献   

18.
王覃秋 《传媒》2021,(20):71-72
2019年是我国直播带货元年,据淘宝后台统计,"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当天,淘宝直播带动成交近200亿元,"直播带货"走入公众视野.2020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央视新闻、携程旅行创始人梁建章、知名艺人陈赫等人或机构正式开始直播带货,掀起全民直播带货的浪潮.在世界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线上经济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主流媒体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直播带货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双十一"本身就是电商营销的产物,各大电商在前后"双十一"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做宣传,本文以"双十一"的广告为例,透视各大电商的营销策略和目前的竞争格局,并对各大电商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的双十一,天猫豪取350亿,京东、苏宁、1号店也大张旗鼓,纷纷在这个全民追捧的购物狂欢中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银泰商城的主动合作点燃了O2O落地的第一把火,不少品牌商家也加入尝试,立足线上、线下全面开花。不过,有别于服装、食品等"提袋式"商品,面对家居、装潢等"体验式"消费,O2O模式却显得步履艰难,乃至遭到了红星美凯龙、月星等实体卖场巨头的集体阻击。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家装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都难以操作互联网,因为无法解决配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