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送温暖活动,关注困难职工 当前困难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职工整体性贫困引发出各种不稳定因素。企业工会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我公司工会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并不断关注新产生的困难群体,特别对身患重大疾病者、家庭突发困难者、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军转干部等特殊群体进行及时必要救助。我们一方面积极筹措救助资金,一方面积极和上级部门、兄弟单位联系开展多方位的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慧 《职业圈》2013,(29):20-21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脚步,近年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职工的工资水平上了几个台阶。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存在,目前企业中仍有部分困难职工存在。重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是我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也是企业工会帮扶中心的职责所在。企业工会帮扶中心的工作中心就是帮助这些困难职工解决或者缓解在生活和工作出现的一些暂时性困难,使困难职工能够安心、顺心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和谐,为整个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曹霞  吴艳 《职业圈》2012,(33):76-77
石油企业由于多处于独立工矿区。其社区组织承担了较多的后勤保障、社区服务、和谐稳定等综合职能。建设和谐社区.不但是广大职工家属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做好扶贫助困工作。是和谐稳定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困难职工之所需,解困难职工之所难。思困难职工之所想,把企业温暖和关爱传递到困难群体之中.及时有效化解不和谐因素.是独立工矿区社区各级工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曹翔 《职业圈》2013,(24):20-20
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会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企业而言,困难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的一部分,怎样解决好困难职工的困难。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工会作为困难职工的“娘家”,进行有效的角色定位,实实在在抓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解决好困难职工困难的关键因素。如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力量凝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上来,是国有企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全勇 《职业圈》2014,(5):87-87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困难职工群体的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因素之一,这一群体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切实肩负起帮扶困难职工的重任。把竭诚服务职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以真挚的情感持续开展帮扶工作,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王新勇 《职业圈》2014,(21):22-22
企业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建筑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着重围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益,为困难职工办实事,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保障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云峰 《职业圈》2014,(35):100-101
完善帮扶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要分析形成困难的原因及帮扶困难职工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务实性和前瞻性的相统一,加强群众监督,加强工会的维护职能,促进帮扶困难职工工作。  相似文献   

8.
企业困难职工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备受各级组织的关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成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大力帮扶,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帮困工作,为企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羽 《职业圈》2014,(17):93-94
本文认为企业困难职工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复杂性的鲜明特点,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强化决策参与和政治监督,发挥工会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劳动关系预预警机制,畅通信息渠道五条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工会要承担扶贫解困送温暖的首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强化兜底保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党的二十大对于民生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生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关爱困难职工是改善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题通过分析企业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有效制定帮扶措施,努力在解决困难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上不留死角,让困难职工真切感受到企业党委的关怀,从而达到全面改善职工生活,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困难职工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和相关要求,平棉集团工会非常重视,立即着手安排部署。组织部分在档困难职工进行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这些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冉春艳 《职业圈》2012,(11):21-21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对于建设和谐企业意义重大。关心困难职工,向弱势群体伸出温暖之手.一直是辽河“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欢喜岭采油厂工会始终高举和谐这面旗帜,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健全机制,切实解决员工的困难,认真落实油田公司“四不让承诺”。把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打造成“凝心聚力”工程,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和谐。营造了企业帮扶员工、员工感恩奉献企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3.
工会     
《职业圈》2012,(10):13-13
沈阳249名工伤困难职工“破涕为笑” 据悉,从2010年6月启动工伤困难职工“康复行动”到现在,沈阳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共捐助140.8万元菩款,为89名老工伤残疾职工做了手术、安装了假肢、发放了轮椅等,还为160名破产企业老工伤职工每人每年捐助300元医保补助,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4.
工会     
沈阳249名工伤困难职工“破涕为笑” 据悉,从2010年6月启动工伤困难职工“康复行动”到现在,沈阳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共捐助140.8万元菩款,为89名老工伤残疾职工做了手术、安装了假肢、发放了轮椅等,还为160名破产企业老工伤职工每人每年捐助300元医保补助,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5.
工会     
沈阳工会20年筹集送温暖款物3.5亿近日,记者从沈阳市召开的纪念工会送温暖活动20周年暨职工帮扶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自送温暖活动开展20年来,沈阳市各级工会组织共筹集送温暖款物3.5亿元,走访困难企业5万家(次),帮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105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职工32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工会     
《职业圈》2013,(1):13-13
沈阳工会20年筹集送温暖款物3.5亿 近日,记者从沈阳市召开的纪念工会送温暖活动20周年暨职工帮扶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自送温暖活动开展20年来,沈阳市各级工会组织共筹集送温暖款物3.5亿元,走访困难企业5万家(次),帮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105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职工32万人(次)。  相似文献   

17.
成佳丽 《职业圈》2014,(17):92-92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调整,如何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工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有效载体。本文就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徐鲁 《职业圈》2014,(9):13-15
新时期,国有企业女职工群体存在其特殊性,女职工人数不占优势,多数女职工没有足够的晋升空间,企业对女职工的重视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工会女工工作的质量。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中,工会女工工作普遍存在形式主义,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工会工作积极性不高,女职工参与热情不够,使得工会女工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工会女工工作开展得好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抓好女工工作是工会的重要责任,是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策。本论文从国有企业工会女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企业、工会和女职工对待女工工作的态度,寻找这些问题和困难存在的原因,最后站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思考工会女工工作的发展新路,为国有企业工会更好地开展相关女工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李慧 《职业圈》2013,(30):111-1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重点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工会应该转变被动帮助模式。主动的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促进困难职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培英 《职业圈》2013,(8):112-112,114
伴随着大量离退休老年人的产生。我国也逐渐的进入到了一个老龄化社会,而离退休老人在社会、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亦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新时期我国较为突出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继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之后,消除离退休老人年龄障碍、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了全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理念“和谐老龄化”应运而生.它在强化离退休老人参与意识、积极调整老年人良好状态的基础上,特别关注离退休老年人的个体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环境、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和谐发展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