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呈现上升趋势.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地球变暖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学家最新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环境正在发生大的变化,目前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时期,在这个大的转型期,以年计到十年计的短周期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灾害性气候可能有所增加。我国极地冰川学家康建成说,对南极和格陵兰的冰芯、中国黄土、深海沉积记录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存在一个以10万年为周期的冷期、暖期的循环,在这个周期中,暖期一般持续一万年左右。从速率上看,从冷期向暖期的变化较快,而从暖到冷比较慢。科学家研究发现,变暖的速率是变冷速率的3倍,气候变暖时是直线攀升,变冷时是波浪式的下降。在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新年为什么会这么冷。科学家们对此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地球在温室化的同时.也面临着突然进入“冰川时代”的可能。在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上.间冰期和冰河时期总是交替出现.它们为地球增减衣裳,变换新装。  相似文献   

4.
训练和恢复在训练进程中表现出周期性。训练负荷和机体恢复重建的交替变换循环,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观察到,最基本的环节是小周期。本文借马特维耶失训练理论简明阐述“发展性训练作用”与小周期训练中诸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相依而生、相伴而行的一对舞伴。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制度是用来约束的冷线条,而人文却是用于融洽的暖底色。在两者相互依存的过程中,暖底色使冷线条更加醒目,而冷线条则使暖底色更加温厚。那么,如何才能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在和谐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冷暖谁先知     
人们为什么会有冷暖的感觉呢?是因为在脑部和体表都有感知冷暖的细胞。在丘脑下部有两种细胞——暖细胞和冷细胞。温度上升时,暖细胞兴奋,温度下降时,冷细胞兴奋。暖细胞兴奋时,皮肤的血液流动加快导致出汗,反之冷细胞兴奋时,人们就打哆嗦,毛发直立,有冷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各种古气候代用指标所反映的地球地质时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气候的冷暖变化在整个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都是存在的;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的速率快、幅度大;在人类活动大量产生温室气体之前,地球气温就在不断地升降,表明这是自然周期所致;近千年来气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完全对应关系.毫无疑问当今全球变化仍会受到自然周期的影响,一味强调人类活动致暖可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李先慧 《现代语文》2014,(11):57-58
一、"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误读的归类及质疑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文字层面的误读及质疑从文字学层面,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的误读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把"暖""冷"讲成使动用法,理解为"使……暖""使……冷"。质疑:这类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古之使动用法犹今之兼语句.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育》2007,(2):79-79
(一)2006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第六暖年:2006年,全球大部分气候持续偏暖。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较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气温偏高0.42℃,是自1861年有器测气象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榆林1954—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辅以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榆林近60 a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和TNn)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TXx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5个阶段的波动变化,而TNn具有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2个变化阶段。(2)极端暖指数(SU)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经历了3次波动变化;极端冷指数(ID、FD)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ID以分为波动上升、下降、上升3个变化阶段,FD则分为剧烈波动上升和剧烈波动下降阶段2个阶段。(3)极端暖指数(TX90、TN90)总体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X10、TN10)则为显著的下降趋势;4种极端气温相对指数总体上均经历了2个变化阶段。(4)所有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序列在近60 a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TXx和TNn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和22 a,SU、ID和FD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 a、30 a和23 a,TX90、TX10、TN90、TN10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30 a、23 a和11 a。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参与性教学的优越之处日益凸显。在参与性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形式应进行富有艺术性的交替变换。教师应根据教学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需求,对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有意、有序、有机、有度、有效的交替变换调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正>寒冬时节,好多家长总担心孩子会冷,外出或上幼儿园时总习惯给孩子裹上一层又一层。但孩子真的冷吗?幼儿穿衣讲究“三暖”“二凉”。“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足暖。保持背部“适当温度”可大大降低感冒概率,“适当温暖”即不可过分保暖,否则反而会因为背部出汗过多又晾汗受冷而患病。因此,家长可在正确穿衣的基础上给孩子准备一条汗巾。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保护脾胃,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伊始,我们强调"全球复苏的三支箭":第一支箭,欧美消费动能;第二支箭;库存周期内外共振;第三支箭全球朱格拉周期启动。站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第三支箭已箭在弦上。迈入全球朱格拉周期2020年的疫情冲击之后,叠加供需错配、行业出清、全球刺激政策等一系列因素,我们认为新一轮全球朱格拉周期的力量正在孕育。走出疫情,我们即将走入全球朱格拉周期。  相似文献   

15.
罗刚 《科技文萃》2004,(9):29-30
人类活动很可能是近50年气候变化的主因 秦大河院士指出,自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目前已达379ppmv,可能是过去42万年中的最高值.正是在温室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自186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左右,而最暖的17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1998年、2002年和2003年又是其中最暖的3年.  相似文献   

16.
在感知冷、暖方面,触觉最直观。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尝试用自己身体的部分(手)进行从较直观的触觉活动入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感受物体的冷和暖,建立冷和暖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将冷暖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皑雪  小刚 《课外阅读》2007,(11):44-45
今年初,欧盟各国为了对抗全球暖化,积极讨论未来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减量计划。然而不久,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提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暖化的主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8.
庞方升 《中学文科》2007,(10):80-81
穆旦的诗向采以冷静的思考著称。虽然《冬》这首诗的取材决定了它以“冷”为定位的诗歌风格.但在“冷”的表象下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暖”的思考。那么,在这冷与暖之间,诗人的思考必定给我们一个新的发现,这个发现让诗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仍能抱着一颗平常的心,去热爱周围的可爱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数字图像水印技术中常用的三种置乱算法:基于幻方变换的置乱、基于Hilbert曲线的置乱和基于Amold变换的置乱,并对各王乱算法的置乱周期加以讨论.结果表明:三种置乱算法中.基于Arnold变换的置乱算法的置乱周期最短  相似文献   

20.
对Swift/UVOT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平谱射电类星体PKS 1510-089从2006年到2016年的光学U波段历史光变曲线.使用时间补偿离散傅里叶变换对光变曲线中的周期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KS 1510-089在光学U波段可能具有313天和557天的光变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