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90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将于今年2月出版发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是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辑部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图文并茂的大型工具书。1990版年鉴共设30个栏目,系统介绍1989年至1990年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广播电视的方针政策、新闻宣传的新经验、业务研究的新成果、事业建设的新发展、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事业发展的现状等基本情况和统计资料。《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由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编辑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编纂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一九九九年版)十月份出版发行。这一版《年鉴》在全国反映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过去一年各方面工作情况的基础上,侧重记载了广播电视在一九九八年抗洪抢险中发挥的独特优势,取得的突出业绩。对“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国电视事业四十周年,刘少奇同志与广播电视,以及国家广电总局重新审核登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名单、电视剧制作机构名单等也特辟篇幅予以介绍。本版《年鉴》设有《特载》、《概况》、《大事记》、《文献与法规》、《专论》、《节目栏目》、《听众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十一届年会在湖南举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十一届年会,10月12—16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直属部门的编委、特约编辑以及编辑部的人员等80多人出席。本届年会是在《年鉴》创办十周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22届年会10月17至18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广播影视局的编委、特约编辑80多人出席了会议。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宣传管理司司长、年鉴编委会副主任金德龙受广电总局副局长、年鉴编委会主任胡占凡同志委托,代表总局和年鉴编委会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总局一贯重视《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编辑工作,把年鉴事业作为总局的一项份内工作,尽量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持,总局宣传管理司作为行业主管,对年鉴编纂工作给予了指导。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第九届年会于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年鉴》编委会主任刘习良,编委和部属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资料负责人共80多人出席了会议。刘习良同志作了关于目前国内外形势、广播电视改革和《年鉴》工作的报告,听取了《年鉴》编撰工作的总结,会议讨论了1994年的编纂大纲,交流了组稿、供稿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首卷《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年版)(以下简称《年鉴》)面世后,受到了中外广播电视界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1987年7月下旬到8月初,中国广播记者组出访苏联,把我们的(《年鉴》当做礼物送给苏联国家电视广播委员会。苏联同行看了之后,盛赞《年鉴》“非常好,非常详细”;对他们还拿不出自己的手鉴,深表遗憾。赞美之声,来自各方。大家说,广播电视宣传各条战线,就是不宣传自己,现在也有一部反映自己的大部头了。这是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第22届年会在天津市举行。本届年会恰逢《年鉴》创刊20周年。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年鉴》的创办始末和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等相关问题,记者最近走访了20多年来始终参与《年鉴》工作的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  相似文献   

8.
采得百花成蜜后,俯仰春秋思起缘2006年,是《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刊20周年。20年,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回顾过去;20年,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念展望未来。20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年成史,以史为鉴”(孙家正同志为《年鉴》创办10周年的题词),“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吴冷西同志为《年鉴》创办10周年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部论述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的专著《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一书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以详尽的史料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方面的空白。全书60万字,编写工作历时8年,凝聚了几代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探索、追求、奋斗和奉献,是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工作者献给新世纪的珍贵礼物。《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出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发表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新闻年鉴》上的文章为样本,分析了改革开放20年来广播电视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态势、前进步伐、理论背景、存在问题,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是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全书近一百五十万字,图片图表五百多幅。本书全面、系统、翔实记录、介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过程和成就,具有专业综合性、学术性、文献性、资料性和知识性,是一部权威的大型工具书。内容包括特载、概况、专论、经验总结、节目选介、优秀节目剧目评选、听众观众调查  相似文献   

12.
1月30日,年鉴研究中心筹备组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座谈第二次全国年鉴编纂经验交流会的筹备事项等问题。《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知识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体育年鉴》等二十九家年鉴编辑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宣部出版局、文化部出版局有关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年鉴研究中心筹备组负责人尚丁主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的年鉴事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出现了“年鉴热”。粉碎“四人帮”后,从首先创刊的《自然科学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出刊50期纪念专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吴冷西题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题词:繁荣学术研究为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前主编左漠野题词:不学何会,无刊...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陕西广播电视年鉴》1991-1995年版,已于2月出版发行。 该卷《年鉴》主要刊载1990至1994年陕西广播电视系统的重大事件和各方面的新情况、新资料,共96.9万字,21个栏目,资料齐全,编排规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陕西广播电视年鉴》1991-1995年版出版@陈天荣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正式发布,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施行,无疑将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五十年代曾有人建议采用苏联模式,把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划归邮电部门建设和管理,被中央否定。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根据中国的国情,广播电视宣传和网络建设应当合为一体,不宜分开。199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创办十周年,比起国内有些其他类型的年鉴来,也许起步略为晚些,但其发展和进步比较快.编印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我们的《年鉴》不论是收录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还是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不论是栏目设置和  相似文献   

17.
欣文 《新闻传播》2004,(11):19-19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于2004年11月上甸正式出版。2004卷是《中国新闻年鉴》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23卷,主要记录了2003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界的工作实践、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2004卷《中国新闻年鉴》新增设了“专题:中国传媒集团”栏目,择登了《中国传媒集团发展报告》中由权威部门撰写的关于报刊、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五类传媒集团形成、发展概述,2003年是我国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一年,也是突发事件报道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于书生 《记者摇篮》2007,(5):44-44,4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视传媒有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前后,中国电视开始从少数主要频道大一统传播经营进入到多频道白热化竞争时代。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广播电视活动的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近日由国务院颁布出台,并于9月1日正式施行.新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共分六章55条,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广播电视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条例》现定,各地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站,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制作、播放、传输、接收、交流交易、进口出口广播电视节目,都应当遵守《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法制局局长杨景宇认为,《条例》不但是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全体广播电视行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自1949年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杨媚 《记者摇篮》2005,(9):41-43
一、中国“三农”电视节目现状 1.与9亿数量的农村人口相比.各类“三农”节目的数量太少。据笔者查阅的1994—2001年《新闻年鉴》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数据显示,在全国众多电视频道中,除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以及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中部分时间播出与“三农”有关的节目外,还有大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的省级电视台没有开办“三农”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