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在对广西临床助产专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高职助产专业核心课程产科技术进行以助产士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焦点。“母婴护理及助产技术”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产人才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对“母婴护理及助产技术”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助产专业办学方向发生了转变,高职院校应结合现在助产专业的专业特点,对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教材进行及时的调整。文章通过对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进行分析,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和我院目前助产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现状,谈助产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设置适当调整和专业课教材及时开发的必要性,以期通过变革提高助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体形态学是助产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助产专业在教学上虽类似于护理专业,但也有其自身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谈了几点教学体会和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目前西方国家助产行业发展较好,而我国助产专业现状堪忧。尤其当前我国助产专业高等教育欠缺、助产人才缺乏,以至于我国助产行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为缩短我国助产专业与西方国家助产专业水平的差距,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和立法,提高行业规范,加强继续教育,发展以本科为目标、高职高专为主力的课程建设体系,从探索性研究到实践性改革,加强政策、教育、行业组织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助产专业建设,然后从助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助产专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深入探究助产专业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职助产专业《产科护理》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直接的影响到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核心能力以及本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展开论述,通过详细的分析高职助产专业《产科护理》课程的改革过程,力求将最先进和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当中,改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助产专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和助产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助产专业是我国中职卫生教育的传统骨干专业,高职助产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其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国内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体系。文章介绍了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助产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对高职助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的评价与改进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余斯荣 《考试周刊》2012,(45):171-172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及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曹杰  徐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125+127-125,127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使用于助产专业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其课程涉及内容繁多,概念比较抽象,课时量少等,特别是中职学生基础知识低,理解掌握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师对本课程授课教学难点。针对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学科迅猛发展的现状,结合中职学校特点对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尝试建立适应现代中职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新型课程体系,特别是为培养符合中职医学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现人材培养目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围绕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三元评价体系"的实施原则、标准、方法、途径和实施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一套由学校、用人单位、患者三方组成的助产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有助于不断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做好高职大专助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注重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并要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朱前进  程远尊  李静  位文静 《教师》2023,(6):117-119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高级助产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繁衍生息的学科,助产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现针对目前“高级助产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ADDIE模型的“高级助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在思政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采用实时反馈、实时矫正的方法进行学科建设,提高思政教育融入率和接受度,以增强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依托组织架构,突出医学特色,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分析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学生的职业能力情况,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助产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与岗位衔接不够等问题。然后通过优化助产课程体系、加重实践教学比例、丰富人文课程内容、设计助产教学活动四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而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孕产妇提供更高质量的助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别采用项目化课程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探讨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法在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通过对比得到结论:项目化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能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助产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对目前助产专业中评判性思维培养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对应对策,为各医学院校的助产专业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提供参考。各医学院校助产专业应调整教学计划;合理构建护理教学评价方式;重视助产专业护生认知技能的培养;提高护理教育者自身的评判性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产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分娩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普及,人们自然分娩的意识在逐渐提高,这对助产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助产专业教育比临床实践起步晚、发展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放开,急需大量实践性强、专业性高的助产人员.目前高职助产专业教育仍延续以往中职助产专业的教学模式:"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就当前高校助产专业在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遗传与优生是助产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必修医学基础课,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大专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因此,课时和课程设置较为特殊。如何在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助产学》是高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可以促进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改革综合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其课程建设可通过规划和设计内容、录制课程、制作文字教材、测试等步骤。  相似文献   

20.
标准开发是集集体智慧、团队经验、政策支持于一体的提炼过程。为完善助产专业学生技能抽测方法,检查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联合相关高职院校,对接助产工作岗位,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预试与调整等过程,开发出一套由“助产核心技能+护理基本技能”组成的9个技能组合模块且适合于高职助产专业的技能抽查的标准与题库,为培养规范化助产专业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