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和理论基础 (一)“和而不同”的历史源流 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具体内涵指以下四个方面:①“中和之道”。孔子称之为中庸,程子的解释是:“不偏之渭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为合情合理,不走极端;是稳步改良,避免躁进:是兼顾各方;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相似文献   

3.
“正始之音”最初是一个玄学概念。但近年来一些文学史常将这借指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本文就溯了“正始之音”这一概念的历史源流,并论证了这种借用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和世界视野。“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底蕴,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石,中华传统“天下”理想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基因。“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百年实践历程之中形成并发展。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持胸怀天下,在坚持人民至上、立足自身的同时,也要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6.
眼下,“封建”一词的使用相当普遍,然而其确切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追究。“封建”的中文原意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与西文的“封建”和“封建主义”(feudalism)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该文从学术史,特别是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阐明西欧Feudalism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中国的先秦是封建制,唯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义;秦代至清代是皇权专制制度。它们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谁也不能涵盖谁,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简单对译,混为一谈。循名责实清源,势必免去中西历史的双重误读,有利于学术概念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一、概念“克隆”是从希腊文“klon”音译而来,原意是用离体的小树枝来繁殖植物。现在是指无性繁殖系,具体的说是指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产生出来的一群遗传特性相同的DNA分子、细胞或个体。克隆也可以做动词用,意思是指获得以上所言DNA、细胞或个体群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高三应重视非历史概念教学●吕子栋所谓非历史概念,是指反映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等各种属性的名词或词组。如对“巴黎公社”的反映,就包括:特定的·时·间——1871年;特定的·空·间——法国巴黎;特定的历史·实·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相似文献   

9.
卢昌德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47-50,54
叔孙通制朝仪是将儒家之“礼”纳入大一统封建王朝政刑法度的嚆矢,亦是儒“礼”发生流变的一大关节;秦汉之后的儒礼源流概分为三途:制度礼仪、行为礼仪、礼学经典;各自源流形貌及其体现的儒礼精神不尽一致;作此历史“个案”观察分析,有功于认识儒“礼”现代性文化资源的范畴或层面,庶几厘清有关儒“礼”讨论中某些笼而统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Harmony),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古今中外的哲人,曾留下了探究“和谐”思想的记录。中国古代典籍中,“和”的概念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易经》“兑”卦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去,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粤剧是以梆黄声腔为主的本土化的外来剧种,有关粤剧梆黄声腔的源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江湖十八本”是寻找粤剧声腔源流的有效途径;粤剧“江湖十八本”与陕西的汉调二黄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汉调二黄实即历史上的皮黄秦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文言文的魅力?笔者认为这不仅在于其文字的精练典雅,还在于其文风的厚实古朴,更在于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情韵寄托在每一个文字、每一种句式及每一个语气之中。我们读文言文。能读出那些或是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或是慷慨悲歌、大义凛然;或是俯仰天下、哲思古今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经典历经时间的淘洗.需要细细品味.慢慢咂摸,透过“言”品味“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篇经典。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  相似文献   

14.
南宋朱熹、吕祖谦“淫诗说”驳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和吕祖谦是南宋“淫诗公案”的主角,二人争论的焦点是“雅郑邪正”。朱熹把声和诗混为一谈,认为“郑声淫”即“郑风淫”,是程朱理学盛行下禁欲主义猖獗的产物;吕祖谦认为《诗经》配乐有雅、俗,所录诗歌皆为雅正,其说符合孔子原意,但拘于政教的美刺之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填数的研究.《系辞上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河出图”是指伏羲氏统治天下时,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载着一张“河图”送给伏羲;“洛出书”则是指大禹治水时,洛水中跃出一头神龟,背上刻着一张“洛书”献给大禹,帮助他统治天下.其中,“洛书”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哲学中的“反思”指的是概念之间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反映的关系。当前包括一些工具书在内的一种流行理解认为,“反思”与“反省”同义,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的方法,与黑格尔的原意相去甚远,应当严格区分开。  相似文献   

17.
扩大高校自主权,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全社会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文修养、自我教育和健全翻度,是高校自主权的源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适度引进市场机制是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神入”一词由英国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原意是“Empathy”。此处所讲的“神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交游”人物,即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去观察人物,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和动机,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第二层是指“进入”事件.即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时代中观察事件,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特征和态势,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所谓“整体改革”、“整体实验”盛行一时,但人们对什么是“整体”,往往是概念模糊的.整体,其原意是“完全无缺”的物体.换一种说法,实际上指的是相对完整的单位.这个“单位”既是立体(或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