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2.
起初,对于媒体上“一流”这个词,我是怀着崇高和敬意去领略的,且那种高度我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但到现在,“一流”一词早已频窜于媒体及新闻报道的各个角落,而且是那么“平易近人”,什么“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机器设备”、“一流的效果”等等,并且常常有“一流的人才”蜕变为“下流”的大贪特贪,“一流的产品”诱发“一流”的官司。这样我就越发糊涂了:一流难道还分几类?一流到底是什么标准?“一流”一词的泛滥及贬值,我们终究不能去怪罪汉语语言的广义性。但“一流”终归有个度,不至于每天出露于报端的“一流”却如星…  相似文献   

3.
秦蓁 《今传媒》2006,(3):49
今年春节晚会电视上打出的字幕出了不少错误。报道说,春晚被《咬文嚼字》“咬”出了28处错字,平均每10分钟出现1次差错。春晚的导演甲丁对28处差错作出回应,表示很惭愧(见《新华日报》2月7日D3版)。特别令人可笑的一处差错,是把南非共和国的城市“开普敦”当成一个国家。这是何  相似文献   

4.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5.
李栋  沈金萍 《传媒》2023,(5):9-12
<正>春晚,作为中国电视荧屏独特的文艺创造,凝聚了中国人对传统民俗的创新延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擘画抒写,它是团圆喜庆的集体记忆,也是全球华人的情感寄托。从1983到2023四十载,春晚这顿年夜饭,拥有着时光不改、名副其实的“全民收看”的传播量级。一年一度为14亿人烹制,这无出其右的影响力决定了春晚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也带来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创作难度。从早期为春晚撰稿到副总导演,再到以总导演身份执导2023年总台春晚,于蕾始终认为春晚“是一件非常难却充满理想和情怀的事情,她让一代一代的电视人愿意为之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6.
在央视春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位在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导演:“开山鼻祖”黄一鹤、邓在军导演;持续推动春晚变革的赵安、张晓海、郎昆、金越导演.而从2012年开始,哈文导演团队在央视春晚“基因置换”的时代契机下,继承和创新春晚,形成较为鲜明的导演团队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央视春晚.总体上还是值得称道的,诸如紧扣时代主题,贴近火热生活等等。尤其是。相较于往年主持人口误、歌手对错口型之类的“硬伤”,今年春晚明显没啥大毛病。但是,我个人认为,“硬伤”没有,“软伤”还是有一些的.虽不影响晚会的成功,却多少是个遗憾。  相似文献   

8.
连日来,网上批评春晚的帖子层出不穷,网民们还为今年春晚总结了“十大露馅之处”,该帖子在各大网站盛传,点击率颇高。对此,春晚剧组没有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春晚作为春节文化的一种“新民俗”,已经陪伴全球华人共同走过三十多个年头.而立之后的春晚,在哈文导演团队接棒之后,实现了平稳过渡,形成了新的风格.“让全国观众满意”,这是春晚一贯的使命和追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和追求,哈文导演团队一边做“加法”,一边做“减法”,不断实现创作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上次说了央视春晚开门的事,这次想说说春晚“拒绝”问题。据年初媒体曝料说.牛群最终被春晚“甩了”,原因是“他的表演技巧没有得到剧组的肯定”,而且双碰上今年剧组拒绝“问题明星”参加,所以上春晚之事才彻底没戏。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5,(3):44-45
相比往年,观众对今年春晚的认可度增加,很多观众都认为歌舞类节目大胜相声、小品等传统“讨好”节目,成为本届春晚最受关注节目,其中,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干手观音》感动了中国,《千手观音》获得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特别大奖和歌舞类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网络春晚为何风景独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萌 《传媒观察》2006,(9):41-42
与央视春晚面临吃力不讨好的窘境形成对比,今年网络春晚“风景这边独好”。原因何在?本借鉴卡茨(E.Katz)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与施拉姆“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的观点,从受众心理需求予以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薛宝海 《视听界》2010,(2):118-118
春节期间,在哈尔滨与央视新闻中心驻东北站负责人王跃军聚会。我说:“我感觉今年北京台的春晚要比央视春晚好看。”王跃军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感觉,大家都这幺认为。”  相似文献   

15.
杨晓东 《新闻知识》2005,(11):43-45
这个题目,是够荒唐的了。难道新闻摄影就不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鲁泽 《今传媒》2006,(2):34
一家晚报刊发报道评价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稿中写道,以前央视春晚都在追求“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结果形成“端着架子娱乐”的状态饱受诟病,主办2006年春晚的编导终于“思变”,今年春晚的10个语言类节目已有8个可以归为“只讲笑声”的了,但由于央视春晚的缔造者思想矛盾,还坚持“让人笑了之后还能感觉到有深度”,运用这个第二条标准选择和修改节目,不少节目中“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致使今年“这台春晚还是老样子”。且不说这个评价是否公允,若稿中说的“夹杂”着生硬的“思想台词”是批评节目中思想性与艺术性没有做到水乳交融,无疑…  相似文献   

17.
张媛 《新闻前哨》2010,(8):87-89
植入式广告诞生于网络,却集中投弹到了今年春晚。从刘谦忍不住还是喊出“汇源”二字,到赵本山小品里一箭三雕的广告组合,再到被郭迭反复念叨的几颗被疑似“土豆网”的杰作小土豆,植入式广告可谓时下热点。有人说这类软广告保持了春晚的连续性,不用再忍受以往的广告插播,有润物无声之效。确是“润物无声”吗?在电视采访和网上投票的结果中,许多人对今年春晚的广告搭售怨言颇多。本文对我国植入式广告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曾轶 《新闻知识》2007,(4):24-25
据中国新闻网2月20日报道春晚结束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迅速公布调查数据,称超过八成的受访观众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截至18日零时,在被访问的2002个家庭中有1844个收看了今年的央视春晚,数据加权后推及全国,今年央视春晚的家庭到达率为93.6%。在收看了春晚节目的家庭中,83.6%的受访者认为晚会办得“好”,其中认为很好”的占51.3%,认为“比较好”的占32.3%。  相似文献   

19.
薛宝海 《视听界》2014,(2):126-126
今年,我觉得最好看的春晚是北京台春晚,尤其是它的串词,让我觉得很高明。比如在一段关于胖子的说口之后,胖女孩晶晶收尾:“500年前,我爱上了一个人。500年后,我胖了,可他一点儿没变!”众人问:“谁啊?”晶晶说:“林志颖!”然后就是林志颖上台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相似文献   

20.
陈小娟 《新闻窗》2007,(6):46-47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