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吕文华 《科技风》2023,(25):96-98
为了明晰膨胀土边坡失稳破坏影响因素的表征参数并对其敏感性做出界定,本文选取单一层级破坏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确定影响因素的表征参数。进一步地,依据稳定性系数的变化率完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后缘张拉裂隙的积水高度、滑动面长度、竖向张开裂隙长度、边坡外沿面与滑动面的夹角、膨胀土的饱和重度、边坡高度、滑动面的黏聚力、滑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及滑动面的内摩擦角是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的表征参数,而大气降雨和裂隙的影响更为明显,滑动面内摩擦角影响最小。研究成果可为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以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路堑膨胀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作用下,对边坡的孔压,饱和度,位移和应力等响应进行研究,拟合出土水特征曲线,得出在降雨条件下,随着降雨的入渗,土体饱和度增加,土体孔压增大,吸力减小,土体在坡脚和坡面位移增大,出现塑性区,可能会造成滑坡。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支护技术已成功治理南方多处膨胀土坍滑边坡。为验证柔性支护技术在北方深路堑边坡的处治效果,采用FLAC对北京膨胀岩(土)深路堑边坡柔性支护前后的位移、应力应变以及边坡稳定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经干湿循环后,相比素膨胀土边坡,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支护的膨胀土堑坡发生的位移要小,坡脚处的剪应力集中减小,坡体没出现明显的剪切带,边坡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非饱和南宁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一维压缩卸栽回弹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探讨了该膨胀土的回弹变形特性。对不同含水率下的应变一时间关系曲线均可拟合成对数函数形式,可以得到拟合程度较高的经验方程,该方程为膨胀土的变形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萃娜  张妍青 《内江科技》2011,32(8):35+12-35,12
本文使用SWMS_2D模拟了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含水量分布的变化过程,利用基于FLAC的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某公路边坡为例,模拟了不同时刻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含水量分布,采用基于FLAC的强度折减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降雨过程中边坡内土体含水量上升,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减小,孔隙水压力值上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降雨结束1500min(25h)后边坡安全系数达最小为1.09。2D2D  相似文献   

6.
以延吉非饱和膨胀土为例,对延吉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含水率对强度特性的研究,依据直接快剪试验,验证了强度参数与含水率的线性函数,这一结论对工程实际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取自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GDK275+470.00~GDK276+432.00段膨胀土深路堑工程土样进行制样并进行膨胀土胀缩特性有关试验,对膨胀土在不同含水率、压实度条件下的胀缩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随各条件变化时膨胀土变形的规律,以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含水率与压实度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对相似工程中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评判指标的选取是影响膨胀土胀缩等级分类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灰色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采用标准吸湿含水率、塑性指数、自由膨胀率三个反映膨胀土本质特性的指标来判定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并与其它方法对比分析,其计算结果与实际膨胀潜势基本吻合,验证了灰色理论在膨胀土胀缩等级分类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用力平衡法对膨胀土渠坡换填土进行稳定计算分析。在不同的水位、坡比、换填形式、结合面处理方法的条件下,对换填土层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结果表明:渠坡越陡抗滑安全系数越低;加厚坡脚处理形式比等厚度换填处理形式的抗滑安全系数高;换填层与原膨胀土边坡基层之间的紧密程度越好边坡的抗滑安全系数越高。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在降雨入渗对非饱和黄土边坡水分场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由此引起的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而且进一步应用简化比肖普条分法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黄土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安全系数与坡度、坡高、初始干密度、初始含水量、降雨历时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计算出孟津县农田潜在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并根据笔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得出土壤含水量桑斯威特算值的修订公式,进而求得孟津县土壤含水量、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亏缺量,归纳出孟津县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和剖面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旱地土壤水分盈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庆超 《资源科学》2000,22(6):51-53
在探讨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计算出孟津县农田潜在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并根据笔者实测的土壤含水量资料,得出土壤含水量桑斯威特算值的修订公式,进而求得孟津县土壤含水量、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亏缺量,归纳出孟津县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和剖面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利用非编织型资材之高分子材质人造抗冲蚀网,探讨在不同坡度下土壤冲蚀量之改善效率。本研究于试验木床上铺设南投县鹿谷乡海拔800m处之农地土壤,土壤表面铺设人造抗冲蚀网,并以设计之油压控制坡度举升平台改变坡度,以人工仿真降雨机仿真降雨强度130mm/h。实验结果发现,于坡度15°之土壤冲蚀量实验中,铺设人工抗冲蚀网较未铺设抗冲蚀网之土壤冲蚀量减少62%;坡度2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3%;坡度3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3%;坡度45°之实验土壤冲蚀量减少51%。经此实验发现,对于边坡土壤在降雨情况所引发之土壤冲蚀量而言,铺设人造抗冲蚀网能有效降低土壤冲蚀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4):758-768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4种养分含量的波动范围最大;④全磷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阴坡的各种养分因子的平均含量不同程度的高于阳坡的含量;除全钾外,各种养分因子在阳坡的波动范围均大于阴坡的范围;⑤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影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低情况存在差异,表现在较高海拔、较大坡度和阴坡上中覆被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和低覆被草地,而在较低海拔、较小坡度和阳坡上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6.
根据青海省土壤水分资料,研究了旱作农业区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变化规律和各土层的最大贮水、有效贮水量,分析了农业生产与土壤水分资源关系,为土壤水库潜力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实际蒸散计算方法在土壤水分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将较为常用的Penman和Priestley-Taylor参考蒸散模式的修正模型、实际蒸散模式中常用密集植被状况下的Penman-Menteith模式和稀疏植被状况下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式计算的玉米蒸散结果进行比较,并利用不同气候年型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模型,发现干燥年型几种蒸散模型和模拟效果均好于湿润年型,尤其是动力模型。在湿润年份Penman修正模型的模拟效果好于Priestley-Taylor修正模型;在干燥年份玉米旺盛生长季Shuttleworth-Wallace模式的拟合效果好于Penman-Menteith模式;但在湿润年份Penman-Menteith模型在叶面积较大时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而言,参考蒸发修正模型中含有土壤水分参数,对土壤水分变化较大时模拟的稳定性较差。模拟结果表明,使用环境要素模拟土壤水分变化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效果较好,时间过长可造成较大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18.
鹤鸣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日益加剧的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本文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荒地、灌木林、坡耕地、梯地、林地等)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以及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差异显著,在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中,荒地的径流系数最大,林地最小,坡耕地的侵蚀模数最大,林地最小;其径流系数与侵蚀模数与次降雨量、降雨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水保措施起到了较好的减水减沙效果,其中林草措施减水减沙效益最好,坡改梯次之,但坡改梯能提高农业产量,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在四川紫色土地区,宜采用生物林草措施与坡改梯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坡度较陡的地方退耕还林,在缓坡地带坡改梯。本文为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选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进一步构建小流域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粒度测定,对青海湖北侧沙柳河镇附近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北侧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6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该区土壤水库蓄水性非常特殊,上部蓄水量多,下部蓄水量少。该区土壤厚度小,土壤水库容量小,蓄水能力小,干旱年易于发生草原退化。沙柳河镇土壤水集中分布在土壤的上部,初步认为这是该区土层冻结期较长和低温导致蒸发作用较弱决定的,这对该区根系较浅的草原植被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在近年降水增多条件下,该区土壤水分能够满足草原植被的生长。该区不适于发展乔灌木植被,适合发展根系短、耗水较少的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