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计制度在魏晋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从上计吏之选派、上计之内容、上计与考课之关系以及上计之主管部门等方面来考察,可看出魏晋时期的上计制度与两汉有相承关系。马端临所云魏晋“州郡无上计事”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上计制度在南北朝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着考课地方官员的作用,对隋唐的朝集使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史家马端临所谓魏晋以后“州郡无上计事”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上计簿和上计吏的活动是考课地方官的重要依据之一,上计制度本身也是考课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也是上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推广时期。汉代的上计制就是依据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由县而郡、再由郡至中央逐级进行的。笔者试图通过对郡国和属县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上计的分析来阐明汉代上计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上计制度是汉晋时期一项重要的官吏考核制度,其上计文书、舆图及上计会问等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这成为汉晋地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并影响了汉晋辞赋的地理书写。首先是有上计吏参加的上京朝会成为汉晋辞赋的表现内容;其次是上计掾吏及相关职事的经历和博才多识特征对汉晋辞赋地理书写发挥了积极作用;再者是“计偕物”规定、计簿物产记录对汉晋辞赋题材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上计不断制度化产生的地理知识,还为地志撰述提供了资料来源,也促成了地志文本的形成。因而,上计制度促使汉晋辞赋与地志在艺术表现、文献征引、写作意图、题材倾向与文化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可见,辞赋与地志两者之间是共存、互补的关系。前人说“赋代志乘”,将辞赋与地志的双向互动关系简单说成单向影响关系,是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上计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经济管理制度,它要求各级官吏按照规定将其所负责的经济资料逐级上报,以便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上计制度是强化中央经济集权和维护国家财政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措施。上计制度所蕴含的会计控制思想对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朝集制度与进奏制度分别是唐代前后期中央与地方保持行政联系的制度之一。从产生背景看,唐代朝集制度是对两汉上计制度的继承,而进奏制度则是唐代现实政治的产物;从人员构成看,朝集使一般由诸州都督、刺史或上佐兼任,而进奏官一般为藩镇使府幕职担任;从主要职能看,朝集使主要是参加朝廷的礼仪活动及应对地方官吏的考课,而进奏院主要是负责传递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从实际作用看,朝集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进奏院在沟通中央与地方行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来,伴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考课官吏的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秦汉通过上计的形式考课地方官吏,颇有成效。魏晋以后,上计已徒具形式,考课长期废弛。直到北魏后期,新的考课制度才重新建立。本文试图对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吏的考课作初步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东汉末年,考课制度破坏了。三国时,吴国在孙权治下,曾实行过考课制①。《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载凯上疏孙皓曰:“先帝时,居官者咸久于其位,然后考绩黜陟。今州县职司,或莅政无几,便征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纭道路,伤财害民,于是为甚。”但是,孙权实行考课的详情不得而知,且至孙皓后  相似文献   

8.
简述嬴秦的上计与考课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选拔任用固然重要,但如何对其进行管理也不容忽视,这在战国时之秦国直到后来的秦朝都做的比较好。赢秦除了制定监察官制度不断对各级官吏进行监察外,还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上计与考课制度,即官吏考核制度。目的是识别官吏任职后是否称职,从而对之采取迁降赏罚处理。  相似文献   

9.
两汉对地方长官的考核最为严格,地方官吏考核制度在考核形式、内容上具有五大特点:考核以“上计”为主又辅以体察民意的“举谣言”与“行风俗”;监察措施渗透于考核之中,上计过程与刺史的刺查相结合;全面政绩考核与专项行政内容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强调实绩;考核时公开评议增加了透明度.这些特点体现了地方考核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上述意义的考课制度。魏晋考课制度大体循汉旧法,北朝基本上继承魏晋之法,但又多所创革。整个考课制度,如细加区分,应包括上计、考课、巡行三部份。以下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以皇帝制度为基础,以御史监察制度为主干,以谏官制度和举报制度为补充的中国封建权力监督制度,具有皇权监督至上、专门监督机关机构独立、权重位高的特点。这种权力监督制度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的延续起过重要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门豹治邺     
韩非 《现代语文》2004,(7):11-11
西门豹为邺令,清克洁悫(què),秋毫之端无私利也,而甚简左右,左右因相与比周而恶之。居期年上计,君收其玺,豹自请曰:“臣昔者不知所以治邺,今臣得矣,愿请玺复以治邺,不当请伏斧之罪。”文侯不忍而复与之,豹因重敛百姓,急事左右。期年上计,文侯迎而拜之,豹对曰:“往年臣为君治邺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推动高等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教育部及各高校推出的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理念转变等制度创新密切相关。制度是维系社会组织运转的纽带,好的制度能保证组织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组织内部的运行成本,进而产生好的组织绩效。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与当前环境的匹配程度,匹配得越好,对组织发展的正面推动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是高校人事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制度创新不仅…  相似文献   

14.
监察制度作为社会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变革和发展以直接的现实为依托、以深厚的理论为底蕴。中国监察制度尽管主要体现皇权对整个国家机构和官僚的控制,但这种制度的发展对稳定社会秩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沿承历代监察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现代的监察制度,真正发挥其管理社会和监督行政的功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所开创的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在统一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拘一格引进先进人才,彻底改革官制,对增强国力和统一全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实行的客卿制、郡县制、上计考核制,尤其是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军功爵制对完成秦的统一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古奥运会兴衰嬗变的历史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古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古希腊的工商业发展对古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有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崇拜思想则成为了古奥运会产生的思想基础。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也相当深地受到这种经济方式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并逐渐发展、延续下来的。这种制度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以产品经济为基本模式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以“统”和“包”为特征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严重地  相似文献   

18.
“走为上”属《三十六计》之末计,俗称“走为上计”。是处于劣势时所采取的对策。并不意味着其在“三十六计”中为“上计”。当敌强我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时,只有投降、讲和、退却这三条路可走。投降是全败,讲和是半胜半败,退却非但不是失败.还是一种化险为夷、扭转败局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走”不失为“上计”。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学科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中一种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精神,是统摄学科组织与学科制度的灵魂。其功能主要是分界功能、化人功能、生产功能、凝聚功能,其作用主要是中介作用、整合作用、增殖作用。认识这种功能与作用,于大学学科建设极其有益。  相似文献   

20.
清朝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具有一种与现今学校教育制度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前人更多地关注科举制度,忽略了清朝学校教育制度本身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客观地说,学校教育制度即使依附于科举制度,其本身的作用也不应该被科举制度所遮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