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教师》2010,(4):78-78
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配合。语文素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和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帼凤 《考试周刊》2011,(10):67-6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等。积累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提高语文素养必备的条件之一。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教师必须不断让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喜欢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素质,同时融合了诸如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表达、道德修养、思维情感、审美情趣、方法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内涵。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董莉 《学周刊C版》2011,(12):70-70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认知行为、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本文着重谈谈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素养提升策略和状况。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张敬莲 《考试周刊》2014,(44):43-43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有效的课外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有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学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教育立足新课标,以语文教学实践为核心,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融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它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所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农村初中,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语文课程资源极为匮乏。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从知识积累、语言构建,思维发展、技能提升,习惯养成、视野拓展,审美鉴赏、创造能力,以及陶冶情操、文脉传承几个方面入手,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职教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并不断追求的。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对本市职教语文状况的调研分析以及自身的实践,感觉到要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在以下六个方面用力气、下功夫、求突破。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具有整合性和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可从改善课堂教学入手,尝试品析课、练习课、习作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抓好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对他们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语文素养概述(一)语文素养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二)语文素养的五个层次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袁文丽 《考试周刊》2012,(39):38-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