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面对这种巨大的灾难,我国媒体及时、大量、全面地对灾情进行报道,以反应迅速、报道透明而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称赞。广州的三大报采用黑白版面志哀、温情的新闻图片、暂停娱乐报道、策划公益活动等,凸现了媒体人文关怀的极致。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三家广州媒体,对其5月13日——5月21日9天的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注     
"敬礼娃娃"照片作者,《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病逝引发怀念2015年2月26日,《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因罹患肝癌不幸去世,享年52岁。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杨卫华第一时间赶赴北川灾区。13日,在北川老县城的一处废墟前,他发现了深埋其间的3岁男孩郎铮。救援部队闻讯赶来并将孩子用担架托出废墟的一瞬,杨卫华按动快门,拍下《生命的敬礼》这张照片。该图片在当年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获得纪实类金奖,被誉为"灾难面前展示人性闪光点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董淑亮 《阅读》2023,(46):39-41
<正>地震是一种自然性的破坏现象。它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地面变形、山崩地裂、海啸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曾造成无数人无家可归。为了预报地震,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和发明。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学者张衡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其实,在3亿年以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蟑螂,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地动仪”。人类至今都在努力破解那台长在尾巴上的“地动仪”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后民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后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灾后体育锻炼对促进该群体心理重建起重着要作用.采用受灾学生身心状况评估表和自拟问卷,在震灾6个月后,对STR抽样的645名在震中经历地震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地震对该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锻炼是灾后大学生心理重建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我院一千五百名教职学工积极地参加了5月9日举行的"首都各界人民支援日本人民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大会".坚决支持日本人民目前开展的阻止批准新"安全条约"、要求解散国会、打倒岸信介内阁的声势浩大的统一行动;支持日本人民阻止建立日美反共军事同盟和阻止军国主义,争取和平、独立、民主、中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前所未有的四川汶川I大地震的情景历历在目,大批校舍坍塌、大量师生伤亡,惨不忍睹,让人心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琢磨,广大人民群众在寻求答案:为什么有的校舍顷刻坍塌,成百上千的师生离开人间;而有的校舍局部损坏,部分师生受到伤害;反之有的校舍完整无损,师生安然无恙。追根寻源学校建筑结构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惊中外的“5&#183;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实如其来的大灾难,夺去了多少入的生命和财产,然而在大地震中也有许多的幸运儿,如桑枣中学的全体师生、9岁男孩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逃脱危险,躲避灾难,化险为夷应该说与他们平时体育锻炼中掌握了一定的应急能力是分不开的。何为应急能力呢?所谓的应急能力,是指人在突然遇到某种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时,身体在瞬间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动作而化险为夷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公共体育设施重建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论文基于汶川地震灾区97所学校体育设施重建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灾区学校体育设施重建数量、重建原则、资金来源、建设单位、建后利用及对外开放情况,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灾后学校体育设施重建和利用的对策建议,对现阶段有效缓解地震灾区全民健身设施需求与不足矛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建心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级的大地震震惊了整个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难中,汶川及整个四川大多数地区及周边省市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场灾难不仅摧毁了四川等地很多的学校,同时也给那些幸存下来的儿童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儿童经过强烈地震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的不当情绪,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创伤和惧怕。目前,以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孩子迫切需要心灵的慰籍与重建,这当中教师的教育帮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