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增强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新型单相Ce3+,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3+和Tb3+可以有效地替代KY(CO3)2晶格中的Y3+,合成新型稀土掺杂的KY(CO3)2...  相似文献   

2.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h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辐射法制备了Mg2SiO4:Mn2+,Dy3+红色发光材料.研究了以Mg2SiO4为基质,在单掺杂Mn2+的情况下,微波合成时间和Mn2+的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选择最佳微波合成时间和Mn2+掺杂浓度,研究了共掺Dy3+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两种方法制备了在410nm激发下,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4.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佳掺杂浓度为5 mol%,提高了Al2O3:Eu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 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 离子,使得Tb3 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 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 离子,使得Tb3 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 Sn O3:Tb3+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和微机热释光剂量仪的研究来表征Ca Sn O3体系发光材料,并对Ca Sn O3:Tb3+磷光体的物相、发光性能、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Ca Sn O3:Tb3+磷光体添加碱金属元素(Na+、K+)来改善其余辉性能.最后,给出了绿色长余辉材料可能的余辉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e3+:ZnO - Al2O3 - SiO2(ZAS)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系统研究了铈离子掺杂浓度与热处理温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热处理后在非晶基体中析出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nm的ZnAl2O4尖晶石纳米晶;ZAS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峰值位于381nm,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当Ce3+掺杂浓度为3%时发光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WLED用红色荧光粉体材料Eu3+'Bi3+∶NaLu(MoO4)2.采用燃烧法制备一系列NaLu(0.95-x)Eu0.05Bix(MoO4)2(x=0,0.01,0.05,0.10,0.15,0.20,0.25)样品,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来确定Bi3+的最佳含量并分析了激活离子发光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Eu3+的掺杂量为5a%条件下,当Bi3+的含量达到20a%左右、粒径控制在40-55μm之间时,材料的发光性能趋于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玻璃脱色澄清剂氧化铈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取中、重稀土后的氯化稀土为原料,加入氧化剂使Ce3+→Ce4+,从而达到与可溶性的其它RE3+分离之目的,再加入还原剂,除去和四价铈一起沉淀的锰,获得氧化铈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锂(锰)、醋酸锂(锰)、尿素和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液相燃烧合成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酸根盐体系以及燃料尿素用量和柠檬酸对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Mn2O4的影响,并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产物中Mn的平均化合价作为合成产物为LiMn2O4的辅证依据。XRD分析表明,液相燃烧合成可制备得尖晶石型LiMn2O4物质,锂和锰的醋酸盐体系燃烧合成LiMn2O4比硝酸盐体系好,燃料尿素比柠檬酸好;醋酸盐和尿素的燃烧体系可得纯相LiMn2O4产物,硝酸盐和尿素的燃烧体系中含有较多Mn2O3,但随尿素量增多,杂相Mn2O3的含量减少;产物LiMn2O4中Mn的价态为+3.5左右,与LiMn2O4中Mn的标准价态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以软锰矿和闪锌矿混合在硫酸介质中浸取,浸取液经中和除杂后,溶液中的Zn2+和Mn2+离子的含量测定.在Zn2+、Mn2+离子混合液中,可用莫氏盐滴定法测定Mn的含量,用ED-TA返滴法测定Zn、Mn的总量,并求出溶液中Zn的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比较了滴定方式选择,滴定时间,EDTA标准液用量,缓冲溶液对分析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Mn位掺杂是调整稀土锰氧化物中Mn3+-O2--Mn4+网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理解稀土锰氧化物材料的物理机制和微观机理具有重要作用。在Ln1-xAxMnO3体系中,当x=0.3左右时,Mn位微量掺杂即可破坏原有的长程铁磁有序与金属性共存,而产生团簇玻璃型(短程)铁磁有序行为;多数情况下,TP降低,对应的峰值电阻率ρp急剧升高,居里温度TC降低,CMR效应增强。当x=0.5时,通过在Mn位掺杂可以使反铁磁绝缘母体产生铁磁金属性行为;电阻率急剧降低,出现CMR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电合成前驱体Ti(OEt)4直接水解法和电沉积法制备Ti基纳米TiO2-碳纳米管复合膜载P(tPt/nanoTiO2-CNT)复合电极。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粒子和Pt纳米粒子(粒径约8nm)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Pt/nanoTiO2-CNT电极对Ce3+的电催化性能,Ce3+氧化峰电位约为1.27V(vs.SCE),比Pt/nanoTiO2电极负移30mV,峰电流约高45mA·c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混和法制了10%(重量百分比)无机纳米粒子填充的聚丙烯.填充物是锰氧化物(MnO和Mn2O3)和草酸锰(Mnc2O4).用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这些纳米粒子的形貌和耐热性.实验结果显示,额外10%锰氧化物的加入使聚丙烯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大约70℃-80℃.在第二步,这些纳米复合物通过熔融纺丝处理以得到纤维复合丝,并测量了这些复合丝的机械性能.结果显示Mn2O3的加入改进了聚丙烯细丝的机械性能.最后,用一台35 kW/m2的失重计测定了含这些纳米复合物的针织品的燃烧性.实验显示燃烧性能没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切片石蜡(PC)为稀释剂,5,7-二氯-8-羟基喹啉(HQ)为萃取剂,研究了铈(Ce4 )和铽(Tb3 )的固-液萃取性能.探讨了PC用量、酸度、HQ浓度对萃取分离的影响,斜率比法确定了PC中萃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不同衬底温度下沉积了一系列ZnO和ZnO∶ Mn薄膜.结合X射线衍射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ZnO和ZnO∶ Mn薄膜的结构特性.结果显示:ZnO和ZnO∶Mn薄膜均呈现出显著的(002)定向生长特征,与ZnO的(002)衍射峰相比,相应条件下生长的ZnO∶ Mn(002)衍射峰均向小角度偏移,这主要是由于大离子半径的Mn2+替代了Zn2+的结果.同时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形貌得到明显改善,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Ce(NO3)3·6H2O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结构导向剂和碳源,用固相法在有氧环境和低温条件下,制备Ce O2@C纳米核壳结构.XRD、FESEM和TEM分析表明,产物粒径在10~30 nm,并且具有一定的多面体外形,表面碳层约2 nm.结果表明,利用SDS的—SO4-基团和Ce3+的键合作用,能够诱导Ce O2的有序生长,形成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降解过程中金属离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7种金属离子及几种混合离子对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4.60,T=310K时,相同浓度的离子中Li+、Na+、K+、Ni2+、Zn2+、Co2+离子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Li+抑制作用显著;Cu2+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Li+、Na+、K+3种离子混合共同作用于反应时,表现出激活作用;当Ni2+、Cu2+、Zn2+3种离子,Co2+、Ni2+2种离子混合共同作用于反应时,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