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特级教师张兴华老师教“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 ,他先拿出自己钉的一个长方形木镜框 ,问学生 :用什么方法计算需要的木条量?学生回答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解决。他接着问 :要给这个镜框装上一块玻璃 ,用什么方法计算这块玻璃的大小呢?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了。此时 ,张老师故意停了停才告诉学生 :“等我们今天学了面积的知识后 ,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引出“面积”的意义之后 ,张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如图1、图2)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时 ,张老师追问 :“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多少呢…  相似文献   

2.
听了两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课,对于假分数的引入,第一位教师先运用下图左来说明什么叫真分数后,接着用小黑板出示下图右,问: “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7/8”,教师问:“对不对呢?”学生齐答“对”、“不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说:“在这个图里,一个圆表示单位1,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呢?”(4份)这阴影部分共有几份?”(7份)“那么应该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著名特级教师李济海对我讲了这么一件事:一天,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而且“这个词.“‘而且‘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指着写在黑板上的“而且“自问自答说,“‘而且‘就是进一步的意思.“说完,他在“而且“的后面画了一个破折号,把“进一步的意思“写在破折号的后面.训练有素、眼明手快的学生们立刻把它抄在本子上.接着,老师要求学生用“而且“造个句子.有一位学生造出了这样一个句子: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向前三步走,我们就而且、而且、再而且.……  相似文献   

4.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5.
幽默哈哈镜     
天才儿童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慈善家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的志愿,结  相似文献   

6.
《月光曲》一文中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 ,盲姑娘非常激动 ,问他是不是贝多芬先生。这时文中有一个句子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其中“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看似平常 ,但内涵丰富 ,一位老师抓住它设计了一个问题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 ,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当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后 ,教师都是微笑着点点头 ,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只是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其他同学见状 ,热情陡涨 ,纷纷要求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下来 ,答案竟有七种之多 :①贝多芬…  相似文献   

7.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听了他们的话,我就从教师的用心之良苦、工作之敬业…  相似文献   

8.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9.
〔课例〕理解“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小语六年制第七册《三味书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一位老师教学时先问学生“奔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接着问:“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诡辩     
有个学生请教他的哲学老师:“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老师想了想,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爱干净,一个很脏。我请他们洗澡,你想这两个人谁会洗呢?”“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老师摇摇头说:“不对,是干净人,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学生改口说:“干净人。”“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道。然后他再问:“如此看来,又是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回开始的答案。【米子评点:当我们被诡辩弄得无所适从的时候,为什么只会被动地跟着他人的思维去想问…  相似文献   

11.
相信科学     
那天,我将崭新的单肩书包套在儿子肩上。儿子喜滋滋地耸了耸肩,说:“爸,我这就是真正的学生了吧?”我拍拍他的小脑瓜:“那当然罗。快走吧,别迟到了。”沿途,儿子发现他的小伙伴们绝大多数都背着双肩书包。他问我是什么原因,我随口解释道:“现在时兴这种书包吧。”不想过了些日子,儿子对我的解释表示了异议:“爸爸那天说的不对,老师告诉我们用双肩背书包对身体发育有好处。不然容易把肩膀压歪。”我想了想,觉得倒也有道理。便说:“嘿,你们的老师还蛮懂科学哩。”儿子听了这话,不觉颇为得意:“那当然啦,我们的老师什么科学都懂。”  相似文献   

12.
周老师接受了赏识教育后,批评学生越来越有艺术。有时听上去简直像表扬,使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她的第一招就是给足面子,从不当众批评,而是把犯错的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某某同学,老师简直不敢相信像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你知道你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吗?你是老师的自豪,全班同学的骄傲啊!”接着再诚恳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整个批评过程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这样的批评谁不愿意接受呢?所以不管她叫哪位同学到办公室谈话,他们都会高高兴兴地跑去。班上有个叫豆豆的同学,有打人的坏习惯。有一天刚上课,同学就喊起来了:“周老师,豆豆又打人了!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豆豆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不过,同学们想想,豆豆是过去打人次数多,还是现在打人次数多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去打人多。”周老师接着问:“是过去打人狠,还是现在打人狠呢?”“过去打人狠。”“那我们在批评他之前,先用掌声肯定一下他取得的进步,好  相似文献   

13.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14.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这位教师讲到了课本中新出现的一个词——“把”.在讲清字形、笔顺、字音、字义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例句用这个词造句。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把刀拿起,把人杀死。”话音刚落,另一位男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这个句子不好。”“怎么个不好?”老师微笑着问。“他不分好人坏人.乱杀一气。”其他同学听后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笑话乐翻天     
关系一名新生去学校报到。老师问:“家长姓名?”学生答:“李四。”老师接着问:“和你的关系?”学生答道:“不好。他经常揍我!”机不可失  相似文献   

17.
听中年级《哺乳动物》一课,在学生最后认识其它哺乳动物时,教师问:“蝙蝠是不是哺乳动物?”先后三四个学生都回答:“蝙蝠是鸟。”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问:“你们想知道蝙蝠的一些知识吗?”学生在了解了蝙蝠的特征和许多有关知识后,再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蝙蝠不是鸟而是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8.
课间操     
《新作文》2006,(11)
zaoju造句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缩写成五百字,下课时小毕把作业交了。老师看后问:“你是怎么搞的,四十五米高的建筑物写成了十五米,六辆汽车写成了两辆,三个人写成了一个人?……”“我可是严格按比例缩写的!”小毕答道。gousi构思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要写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他来找我帮…  相似文献   

19.
另类老师     
这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了。新老师姓李,中等个子,相貌很平常,但听他教过的学生讲,这个李老师有点另类。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他的另类。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李老师要求我们用“曼”这个字组词。在沉默了十几秒钟后,一位同学举着字典说了“轻歌曼舞”这个词。李老师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后,又问:“还有什么词?”“刷刷刷”,教室里响起一阵翻字典、翻《课课通》的声音。响声结束了,没有一个人举手。李老师显然有点不高兴,他扁了扁嘴说:“大家仔细想想,这个字很好组词,我们经常碰到!”又沉默了十几秒钟,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吴…  相似文献   

20.
日上三竿。王老师汗涔涔地从家里赶来学校,上课铃就响了。他只好苍促应战。解释词语时,学生阿宝指着书本问:“这个‘但是’怎么解释?”王老师听了一楞,连忙翻教案,教案没拿来;匆匆找字典,一时找不到;只好支吾其词:“但是,就是这么一转。对,转弯的意思。”还把“转弯”两字说得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