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我国围棋向职业化进展之后,与之配合的民办围棋培训在各地就应运而生了。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围棋培训单位中,以文化教育为主,以长期围棋教育为远期目标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的诞生开创了围棋发展的崭新之路。学校一诞生就得到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的支持,他断言围棋进入学校才能够真正在民众中扎根;围棋只有进入课堂才能够体现它自在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围棋人才。五岁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沿着这一正确的办学路线,不仅在文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五年来在围棋教学中,也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4.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08,(13):12-12
人生七十古来稀,经历过苦难的岁月,又感受着飞速的发展。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是围棋陪伴着我走到了今天,在围棋中我认识着这个世界,感悟着有限的人生,享用着无尽的快乐。围棋的魅力,会下围棋的人自然知道。可是围棋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我总结了围棋的十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7.
隆威 《围棋天地》2008,(6):99-99
2月17日,由东北围棋教学研究会主办,沈阳市树国围棋培训中心承办,沈阳市大东区少年宫、沈阳市王宁围棋学校、沈阳东弈围棋培训中心等围棋培训机构协办的沈阳市第5届树国杯围棋定段定级赛在沈阳大南一小举行。  相似文献   

8.
《棋艺(象棋版)》2008,(11):13-13
古滕围棋学校是国内著名的专业围棋培训单位,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和由资深围棋教育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大批优秀围棋教师和少儿围棋选手。  相似文献   

9.
顾晓蕊 《围棋天地》2008,(15):102-103
小美五岁,报名参加了围棋特长班,从此与围棋结缘。我爱屋及乌地“迷”上了围棋,成了名副其实的围棋妈妈。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11.
围棋为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历经4千多年的发展,目前围棋已走向“国际化”。围棋的健身价值,在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人的意志。近20年来中国围棋的水平,较之日本、韩国已处于下降趋势,中国爱好围棋的人低于日本、韩国的人口比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设围棋项目很有必要,普及围棋,从儿童抓起,从学校抓起,走出一条从学校培养围棋后备人才的新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棋儿视线     
围棋的普及 下面是白江治彦与渡边惠子的一段对话。 白江:在围棋的普及方面,从欧美回来的你想必也有一些心得吧。 渡边:在欧洲人看来,围棋是一种乐趣,所以愿意沉浸在这种围棋的乐趣中的人也很多。 白江:其中会有些相当积极的人吧。 渡边:是的,通过这些人可以教会他们身边的人下围棋,这样围棋在欧美也可以更快范围更广地普及开来。 白江:在欧美,都有一些什么围棋设施呢? 渡边:那里也有很多象样的围棋机构。也有一定的围棋氛围。在户外,还有如图所示的这样透 明的棋盘,会 吸引很多的对 围棋感兴趣的 孩子们。从这 一点来看,围…  相似文献   

13.
复盘     
林纪利 《围棋天地》2008,(16):102-102
围棋下了近二十年,然对围棋也才尚知皮毛。就连日本围棋棋圣藤泽秀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只承认对围棋略知百分之二、三。当然,这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境界,更是感悟了围棋真谛的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4.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15.
如果是尧造围棋,那么围棋比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战争还要早400至500年。如果不是尧造围棋,那么在3500年前围棋与我国古代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无论采用哪种说法,说围棋起源于战争,都不是那么合情合理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杨佑家 《围棋天地》2006,(18):58-59
1983年8月,应昌期先生捐出一亿元新台币,在台北成立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确立了将围棋规划为青少年教育辅助工具,围棋自此与“教育”连在一起,担负起围棋在新世纪中全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聚焦     
《围棋天地》2007,(8):14-15
3月28日,聂卫平围棋教室新概念魔法围棋教学发布会在中国棋院举行。聂卫平围棋教室从台湾引入全套的围棋智慧启蒙教材,对围棋初学者进行全方位教育,技术训练之外更注重礼节、纪律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出席发布会的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充分肯定了魔法围棋教学的方向和意义,并再次强调了棋院重视全民健身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8.
11月23日,上海市围棋协会业余围棋代表团抵达台湾,开展两岸围棋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围棋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了数年的锤炼,到今天更加焕发出无尽的魅力。越越多的人喜爱围棋,渴望领略围棋那纵横开阖、溯迷离、惊心动魄的风采。但围棋入门易,精通,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往往阻于对棋理的理解难以提高。这时就需要对围棋的历史,尤其是与兵法的渊源作一了解。千来扑难而其  相似文献   

20.
赵南哲作品     
《围棋天地》2008,(9):88-88
赵南哲(1923-2006),伟大的围棋活动家,韩国现代围棋之父。先生十四岁赴日,投入木谷门下,二十岁回国,致力发展本国围棋事业,甚至有在汉城大街推平车推广围棋的艰难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