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会“触电”——是因为人体中含有丰富的带电离子。也就是电解质。但电解质对人体的贡献可不是用来导电,它们存在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了稳定身体里的“水”。  相似文献   

2.
电解质的概念表明:1.电解质是能导电的(一定条件下)纯净的化合物。能导电的单质或混和物就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解在水里(一般不与水反应)或在熔化状态下。无这个外界条件,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上述电解质的概念,对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键化合物讲是适用的,但对微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如 BaSO_4、CaCO_3、Cu(OH)_2、Fe(OH)_3等,就不适用。从分子结构看,BaSO_4、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解释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巩固的化学知识,同时受到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教育。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讲解电离和电解在进行“电解质电离”教学时,我给学生分析了食盐、氯化氢和蔗糖在水中的电离作用。食盐、氯化氢和蔗糖本身都不导电,它们溶于水后,食盐和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水仍不导电。这是为什么呢?事  相似文献   

4.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 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  相似文献   

6.
1.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答:方法一,从概念着手判断,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方法二:从物质的类别判断:酸、碱、盐、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_3)、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代表物:主要是强碱和多数盐类.  相似文献   

9.
说溶解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料离不开溶液 ;许多化工产品的制备 ,都要用到溶液 ;我们喝的许多饮料 ,治病用的针剂等都是溶液 ;人体中的许多化学反应 ,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都离不开溶液。可见 ,溶液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维持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很有必要从微观层次理解溶液形成的过程。本文用分子论的观点 ,结合化学热力学 ,来说明几种液体溶液的形成过程。一、溶解的过程从生活体验我们知道食盐、酒精、糖等物质溶于水 ,而油、沙子等物质不溶解于水。有些水溶液 ,如食盐的水溶液等可以导电 ,而有些水溶液不导电 ,如酒精的水溶液等。要弄清这些…  相似文献   

10.
1 人体导电演示实验 让学生认识人体也是导体,可有效地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现介绍一则既安全,直观性又强,且演示形象生动的人体导电实验。 1.实验器材 感应起电机一台,塑料泡沫一块(厚8cm以上,面积不小于25cm×35cm)。 2.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发光二极管演示人体导电、交流电和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的三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占人体总重量的50—80%。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要靠体液去进行。人体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以及人体的血液,它们是人体的“生命之河”,其主要成分就是水。如果没有水,人的生命之河就会干涸。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蒸发快,人对水的需要量更大,炎热的夏天,当外界温度接近或超过人体温度时,皮肤辐射和对流就失去作用,这时唯一有效的就是靠体液蒸发散去大量的热量。人体每蒸发一升汗水即能散去6000千卡热量。炎热时节人体大  相似文献   

13.
《物体都能导电吗》这一课上,实验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同学们从文具盒里、书包里、口袋里拿出一样样东西,放进电路进行测定——书本不能导电,钥匙能导电,橡皮不能导电,塑料尺不能导电,自动铅笔有的能导电有的不能导电……  相似文献   

14.
皮肤     
皮肤像布一样包裹在人体的外部,它能防止细菌、微生物和水侵入人体。当我们感到热时,皮肤表面就会出汗,出汗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我们感到很凉爽。皮肤就是  相似文献   

15.
一.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的意义水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弄清楚溶液的酸碱性,首先要研究水的电离情况,而研究水的电离情况是从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入手的.可见,检验纯水的导电能力在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教师做好用灵敏电流计检验水的微弱的导电性的演示实验.”事实上,教学中许多教师正是这样做的.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及其错误教材中关于纯水的导电能力的装置图有两种:但这两个装置图都是错误的.第一种装置不能用于测定纯水的导电能力.因为该装置没有直流电源.另外,图中也…  相似文献   

16.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干燥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可导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对其现象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推理,使学生了解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并得出电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洗澡的时候,水稍热一点,就烫得难忍,这时水至多也只有五六十度。可是有人用实验的方法却得到了令人惊异的结果:在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不但能忍受开水的温度,而且还能忍受160℃的高温。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顿和钦特里曾经做过一个冒险的实验,他们在烧热的面包炉里呆了几个小时却安然无恙,这就怪了!人体是恒温的,总是保持在36.5℃左右,水就是人体的恒温调节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通过呼吸及皮肤蒸发,大约要散失1千毫升的水,以此方式可散去539千卡热量,如果没有水的调节作用,人就要长期处在“高烧”之中。人能在面包…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了“铜丝、铝丝、碳棒等物体能导电,橡胶、塑料、玻璃棒物体不能导电”的结论,从而建立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当教师指出: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时,要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而不能用“能导电”和“不能导电”来描述,许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中,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通常,实验所用的不良导体是特制的导电纸。由于水也是不良导体,其电导率小,因而可以用它来做这个实验。而且,用水比用导电纸有以下优点:水的电导率各向分布均匀,且探针插入水中不影响水的导电性;另外,l〕来水取用方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