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楚辞》注本,同时也是传世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王逸《楚辞章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以助于我们对《楚辞》的解读及汉代训诂全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逸的《楚辞章句》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也是训诂学史上的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它在继承《毛传》以来训诂传经,吸收“传注”体训诂的长处之基础上,又多有创获,形成其独具的品貌。  相似文献   

3.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是传世最完整而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因此,王逸《章句》既是研究《楚辞》的最重要的材料,也是训诂学应该注意的研究对象,要全面评价王逸训诂实践的得失,深入研究王逸的训诂思想及《楚辞章句》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有待于方正之家。今仅就王逸《章句》的内容和价值作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王逸《章句》体式宏大,观其大要,有释词与释句两端。请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4.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在对《楚辞》进行解释时,就解释尺度而言,能做到既重视文本地位又践行"疏可破注",既重视训诂又兼重义理,在己之私意与文本意义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相比于《楚辞章句》和《楚辞集注》,解释更为适中,不失为一种合理和有效的解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屈复是清代陕西著名文学家、诗人和学者,其晚年所著的《楚辞新注》,是他一生研究楚辞的心血凝结,"实乃清世研习楚辞之名作"。这部书的特色是充分肯定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以新意疏解之;不拘泥于文字训诂、名物典故,而着重从文学欣赏、整体篇章布局方面挖掘和阐发楚辞作品的内涵和意旨;常拈定一字一词,如线贯穿,探析作品微旨精义和篇章结构之妙。其价值在于注疏角度新颖,自出新意,颇得骚人之旨;又首开《天问》错简之全面整理,功在千秋;还确定《九章》创作次序,论《二招》迥异,自成新论,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训诂著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训诂专著,一为古籍诠释。训诂专著是按照词义的类别或部首的不同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如《尔雅》、孔鲋的《小尔雅》、刘熙的《释名》、张揖的《广雅》以及许慎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等。古籍诠释是就某一部古书而为之作注,又可分为个人注释和“博采各家,汇其指归”的集注。前者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下文简称《毛传》)、郑玄的《毛诗笺》、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等;后者如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郭庆藩的《庄  相似文献   

7.
林维纯先生“今年于《楚辞章句》1-15卷的前序,最有可能出于西汉后期宗 室大臣刘向之手”的新说断然不能成立;《隋书.经籍志》集部《楚辞》类小序的“(王逸)并叙而注之”与《选集注.离骚经小序》此序及《九歌》《九章》等序并王逸所作”说毫无疑义,即《楚辞章句》19篇序全是王逸之所作。  相似文献   

8.
历来校勘《楚辞》的著作可谓多矣。其所采用的方法不外是根据旧本、类书古注、上下文文意、押韵规律、全书义例,以及文字、训诂、语法等等。虽据各人所长,有所侧重,但大都是综合运用。然能运用现代语法理论,从《楚辞》语法研究入手来进行校勘的却不多见,因此尽管成果卓著,总不免使人有美中不足之感。本人不佞,但曾对《楚辞》语法多少有过接触,现在想运用《楚辞》语法初探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及通例,对《楚辞》重新进行一番校补,以期探索新路,有助于加速《楚辞》文字校补工作的进程。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朱熹著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些训诂著作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诗学思想、史学思想、易学思想,以及理学思想,作为宋代训诂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朱熹在汉语训诂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重言词注释内容和训诂体例的具体分析,从一个侧面研究和阐发了两者的训释特点。  相似文献   

11.
《〈楚辞〉解难》辨证刘耀华《楚辞》一体,于中国文苑之中,堪称异卉奇葩。自汉王逸以降,历代学人潜心研治,成就斐然。只因《骚》体博大精深,难以穷究,诸多疑团,至今仍不可胜理。徐仁甫先生,精于训诂,攻治《楚辞》,时有新解。其《〈楚辞〉解难》一文(此内容亦见...  相似文献   

12.
《楚辞疏》异文是研究汉语史、楚辞训诂史的重要依据,其对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诸方面多有涉及。而在《大招》篇的异文研究中,通假关系形成的异文占据重要比重。文章将重点研究此类关系形成的异文。  相似文献   

13.
一《楚辞章句》十七卷,后汉王逸撰。本书对楚辞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在诠释词义、阐说作品思想内容等诸方面,都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为后人所称道。它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训诂学史上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省江陵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所载,王逸大致曾于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举上计吏”,后拜校书郎,并参与东观校书事业。《楚辞章句》一书盖即完成于任校书郎期间。《楚辞章句》而外,其他著述《王逸集》二卷、录一卷,《正部论》八卷,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俱不传。西汉末年,有“刘向典校经书”,把楚辞整理为十六卷。王逸即本此十六卷《楚辞》,“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成为今本所传十七卷《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4.
《楚辞》中的《九歌》,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屈原修定的民间祭歌。这一提法,主要来自王逸,《楚辞章句》中为《九歌》所作的题解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词。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宋代朱熹在王逸此说的基础上,断定《九歌》是屈原对“昔楚南郢之邑”的民间祭歌,“颇为更定词,去其泰甚”而成。这样《九歌》就成了“屈原在民间祭歌加工而成”的定论。①目前,学术界和大中学校教村编者…  相似文献   

15.
《惜诵》是《楚辞》中明确为屈原所写的作品之一,现为《楚辞·九章》的首篇。其开头部分几句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作〈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篇名"惜诵"系拈取篇首二字为题。其含义自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未有定论。《屈原集校注》列举旧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的篇章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  相似文献   

17.
正"同姓无相去之义"是东汉王逸注《楚辞》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被后世疏解《楚辞》者广泛征引、阐发,不少学者认为"同姓无相去"是一种礼法原则。宋以来,"同姓无相去之义"开始与屈原的死联系起来,最具代表性的说法当为洪兴祖的"同姓无可去之义,有死而已。"~[1]然而"同姓无相去"最早即出现在王逸的《楚辞章句》中,况且他也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条礼制原则。因此,笔者通过征引先秦同姓可去的史实、分析《楚辞》的文意、训诂"义"字等,以证"同姓无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20,(4):86-92
董国英《楚辞贯》是一部值得注意的清代楚辞注本。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董国英的里籍和生平,各种楚辞书目和提要类著作一直莫衷一是。据笔者考证,董国英是浙江省杭州府昌化县人,生于雍正七年,卒年在嘉庆十五年左右。《楚辞贯》成书于嘉庆五年,直到道光二十五年才刊行,历时四十五年,主要原因在于董氏家贫,无力刊布。董国英生当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其时朴学之风正盛,但他不溺于章句训诂,而是重视楚辞的文学研究,贯《离骚》与《屈原列传》为一,以鲁笔《楚辞达》为蓝本,采取由疏通文脉进而阐释大义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宋人扬(亻是)提出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等词为追念被蜀主王建所夺之宠姬所作之后,代相沿袭,附会甚多。然而有宋一代诸多志传未取此说;正值开基创业之时的王建对倚重之心腹大臣不致于会夺其宠姬;韦词实为早年甘苦与共之亡姬所作;韦词中“忆旧欢”之作和代人作者,均非为“追念宠姬”之作。  相似文献   

20.
《楚辞疏》异文是研究汉语史、楚辞训诂史的重要依据,其对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诸方面多有涉及。本文将《大招》异文进行分类研究,其分别为:但记词音形成的异文;讹混字形成的异文;正俗字形成的异文;异体字形成的异文;引用书意形成的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