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近年来,新闻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了一支比过去更庞大的新闻摄影专业队伍与通讯员队伍.从拍摄的照片看,无论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都比过去深刻、多样、生动.随着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增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摄影照片.但在报纸上发表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仍有相当数量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这些照片,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如果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看了以后,总感到它与现实生  相似文献   

2.
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说过:“照片是眼光,心灵与理智在一个唯一重要的瞬间里的结合”。久而久之,我终于读懂了这句名言所含的哲理。刘年来,他与新闻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追求这项神圣事业的坎坷途中,闯过了一道道布满蒺藜的关隘。一、糜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兵”。他曾以此鼓励自己,并为之奋斗。在多姿多彩的军营这所大学校里,他最终走上了新闻的道路,并迷上了新闻摄影。老子日:糜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一个人选择了一个目标开始很容易,想干到底并有所成就则很少见。他30年拼搏耕耘,饱含着对…  相似文献   

3.
报刊披露,新华社记者李锦因为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被撤销掉《不要忘记他们》组照所获得的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建立在假照片基础上的论文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个人所获得的“十佳摄影记者”称号也被撤销。《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组反映大别山区情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称为“小夫妻”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摄影事业的日益繁荣,新闻照片“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新华社摄影报道首当其冲。不少报界人士对模式化的会议新闻照片常有议论,甚至拒绝刊登这类照片。不可否认,新华社新闻摄影报道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但也确实存在着某些模式化的东西,很不适应现今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改革那些模式化的会议摄影报道和阻碍摄影事业发展的陈旧观念,已到了刻不  相似文献   

5.
关于报纸要重视摄影报道的讨论由来已久。现在发出“总编辑、编辑不重视照片”的声音不是那幺强烈了,“两翼齐飞”的说法虽然不甚科学,但基本成为大家共识的局面也已大致形成。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报纸的摄影报道仍不能说已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不那么令人满意之处还是不少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照片的新闻性不强;二是照片对新闻事件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挖掘得不够,或者说是照片未能使新闻本身的价值全面而  相似文献   

6.
摄影记者应该下功夫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照片又脱离不开文字的作用。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照片画面形象之不足,而且可以为照片提供“画外音”,两者相得益彰。为什么必须重视新闻摄影的文字手段呢?一。新闻摄影固然有“一图胜千言”之长,却也有“天文不成图”之短。没有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不可能成为新闻照片。“让照片说话”,是强调抓好新闻现场瞬间形象,拍出更好、信息量更大的照片来。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文字写作。二、同一幅新闻照片,好的文字说明为照片增辉,文字平平也会使照片失去进力。三、文字可以弥补照…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读者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好坏,是根据它的新闻价值和它包含的信息量多少而定,照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越能扣动读者,体育摄影也不例外。有人曾说;体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是新闻作品,充其量是把照片拍得很美,是一幅欣赏作品。而笔者通过几年拍摄体育照片的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摄影不是没有新闻、而是大有新闻可作。体育摄影记者完全可以在拍摄时将更多的新闻含量凝固在照片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摄影记者对比赛中的新闻人物、明星队员及场内、场外、赛前、赛后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给予关注,及时用相…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情(范长江),而且贵在“新”。因此,就新闻内容的本质意义来讲,不存在什么创新的问题。我们现在之所以谈“创新”,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新闻摄影的现状以及所反映的形式提出来的,即:内容陈旧,表现形式一般。我国的新闻摄影在1957年之前,基本以纪实为主,这是符合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的。随着1958年浮夸风的兴起,新闻摄影界也刮起了摆布风。部分摄影记者违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地拍摄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照片。“文革”中此风愈演愈烈,摆  相似文献   

9.
“圈”外人眼中的新闻摄影如何提高报刊新闻照片的质量?广大读者时新闻摄影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本刊近来就此向新闻摄影圈外的一些同志做了一次调查,所提问题如下:您的姓名,单位,职业,职务或职称。1。您对新闻摄影是否有兴趣,您看报纸是先看文字报道还是先看照片?...  相似文献   

10.
怎样让新闻摄影这一翼“飞”起来?杨兴锋“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办报所追求的目标。从南方日报近几年的实践看,新闻摄影这一翼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飞”起来了。新闻摄影这一翼在南方日报“飞”起来,有这么几方面的表现:1.报纸上来用照片越来越多,所占篇幅...  相似文献   

11.
在报刊上刊登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有相当数量的照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总感到它与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我把这些既不算是照片“绝症”——假照片,却又能让读者提出疑问的各类真真假假照片中的毛病称之为新闻摄影的“常见病”,并把它的“病因”归类试析如下: 一日按图索骥。这  相似文献   

12.
常常接到基层摄影通讯员打来的电话或来信,询问怎样才能拍好一幅新闻照片?有的诉说得很恳切,意思是学摄影多年了,拍了不少的照片,也上了一些地市级的小报,但中央级的大报就是上不了,领导一个劲儿地催,自己也特着急。希望我们这些大报的摄影记者给开个“良方”,指点迷津。其实,我们对于新闻摄影也还是处在学习和摸索之中,究竟怎样才能拍好新闻照片,我们也是“一头雾水”,盼着太阳早点出来驱走迷雾看清庐山真面目。但面对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求告信件,分明看到了一颗颗渴望进取的心,沉默和不回答真是对不住良心。无奈,只好硬着头…  相似文献   

13.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这既是沈阳军区某部医院助理员、业余新闻爱好者李红兵的座右铭,也是她在新闻之路上做出成绩的原因所在。谈起李红兵搞新闻,部队和医院的战友都知道她的“老师”是一位战士。那年春天,医院去驻地少数民族地区义务防病、治病。战士摄影报道员慈彦昌将医院官兵为少数民族治病的场面拍成照片刊登在驻地报纸上。李红兵看到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心想:如果自己能学会摄影,医院和部队中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不就可以随肘报道出去了吗?于是,她自费5卿0多元买了照相机,拜那位战士为师,学起了新闻摄影。有的同事开玩笑…  相似文献   

14.
在数码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照片的产生很容易,而照片造假也成了很容易和普遍的问题。作为"给公众传递各种形式的真实的信息,是至高无上的职责"的媒体人,有能力、有信心,杜绝假照片。新闻的本质是真实,离开真实,新闻便无价值可言。真实,是新闻纪实摄影被社会认可的基本价值,也是新闻和纪实类摄影的最后底线。新闻照片对于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1998年第7期)刊登了王世龙先生的两幅照片及题为《新闻耶?艺术耶?——从我的两幅照片谈起》一文。笔者认为王先生的两幅照片拍得很精彩,历史上更有不少既是新闻摄影又是艺术摄影的名作,文章亦成一家之言。不过,既然王先生恳请“接腔发话”,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与王先生共商这一话题。 笔者认为,“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分家”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摄影史早期,人们对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不大,主要是受当时拍摄的技术条件限制。当时所采用的摄影器材笨重,曝光时间较长和底板需当场涂布乳剂,不允许摄影家抓拍的尝试。按照艺术的方式来摆布照片便是顺理成章之事。本世纪20年代中期,两种小型相机(“厄尔玛诺克斯”Ermanox和“徕卡”Le-ica)的问世,使新闻摄影发生了彻底的革命。光圈已达f/2(后来又达到f/1.8),胶片也有了改进,1930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传播新闻的。新闻摄影报道的事实,不但要有新闻价值,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形象价值”。如果说,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量大小的标准,那么,形象价值则衡量的是新闻信息量能否用照片表现出来。如何认识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发挥新闻摄影形象作用,首先得明确“新闻摄影形象的可视性”和“新闻摄影功能的特点”,发扬新闻摄影之长,避新闻摄影之短,按照新闻摄影规律办事,克服新闻摄影照片在报刊应用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听说有位同行在一次新闻摄影展览会上,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对参观两幅并列悬挂在展厅的人物照片的观众情况作了统计。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人物,一幅是在非新闻现场(书房)拍摄的“名人”肖像。他调查的结果是:一小时内仔细看照片和认真读说明的观众,前者较后者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个调查作得好,它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是高的。作为新闻照片,读者所想要,所愿意看到的一定是有现场背景、环境、情节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而非现场拍摄的照片就很难说它属新闻摄影范畴,严格地说它不具备新闻价值。照片《…  相似文献   

18.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经济日报在新闻摄影方面很有起色,新闻界的同志称赞它走在全国兄弟报纸的前面。人们不禁要问,这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为什么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呢?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除了该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摄影队伍外,还与重视并且抓住新闻摄影不放的总编辑范敬宜有很大的关系。总编辑范敬宜曾和编委们商量好;好的新闻照片要不惜版面,突出处理;报纸头版照片要经常保持在四栏、五栏宽的篇幅;好照片可以放大到六栏宽,以便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真实、迅速、引人人胜的作用。范敬宜对摄影记者反复强调:记者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过去曾习惯地简称为“荷赛”)的九类项目中,有一类显然与其他依拍摄题材而划分的八类不同的项目,就是“新闻特写”。在过去的31届比赛中评选出的历届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新闻特写”类的获奖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在其他几类的系列照片中,其点题的照片,大多也是特写照片。在来华展出的世界新闻影展中,留给观众印象较深的,多半也是好的新闻特写照片。新闻特写摄影是日益提高欣赏水平的读者对新闻照片的需要,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