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岩是将自己的小说与影视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每一部小说动从文字变成了画面,而每一部由他编剧的电视剧都创下了客观的收视记录.海岩作品为什么那么火?在电视剧坛充斥大量低劣庸俗产品的今天,在严肃文学几乎无人问津的今天,尤其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本文试通过创作观念、题材、理想性等方面来探讨海岩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2.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公安文学的重要美学价值是呼唤英雄和理想。海岩早期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内涵以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 ,而后期则以现实主义、个性主义为主导。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家海岩创作了大量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而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使其再度风靡.本文从海岩的创作心理与读者的接受出发,来谈读者关心的主题--理想化的爱情,如何在现实中被描摹.  相似文献   

4.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公安学的重要美学价值是呼唤英雄和理想。海岩早期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内涵以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而后期则以现实主义、个性主义为主导。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汉末赋坛因为缺少大家,所以相关的研究很不深入,从题材的转移,学发展的过渡性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汉末赋坛特征,并分析几位代表赋家的学成就,以期能勾勒出汉末赋坛的创作面貌,进而认识其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海岩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致文坛逐渐形成了一种“海岩现象”。在文学越来越曲高和寡的今天,海岩的成功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笔者试从大众心理、现代性等几方面来阐述“海岩现象”对于当代通俗小说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刘平 《文教资料》2006,(35):85-86
海岩小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得以流行得益于他适应时代发展而有意形成的创作风格:大众化和商业化。然而,大众化和商业化必然导致海岩创作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8.
有地方学创作就有地方学批评。此提出地方学批评的概念并对其界说,在就地方学批评与地方学创作的关系及其作用、优势和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陈述了笔对当前坛创作和批评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海岩是一位有强烈郁结心理的忧郁型作家。他的所有小说给我留下了一个最深刻的意象:大海中有一块永不沉没的岩礁。海岩又是新时期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年作家,他在思想和美学上的独特而执着的追求,使他成为这个历史时期中新老两代作家中的“间色”。本文试对海岩的思想和创作进行一番整体观照,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海岩创作的一系列电视小说凭借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海岩的电视小说和影视剧开始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低迷迂回的状态,海岩的热潮已经逐渐呈现"冷却"的状态,论文将从海岩电视小说的创作表层和大众文化的深层面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海岩电视小说逐渐"冷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的概念历来是文学界讨论的焦点。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及后人的总结都离不开儿童心理的因素。儿童本位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的审美特征展示了儿童的心理,展现了儿童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The "masculinity" of Hemingway’s works has been the focus of literary critics and mass readers.Whereas,by analyzing the heroines in his novels,this thesis delineates another side of Hemingway.He was critical to the modern women and was appreciative of the ideal women.Moreover,he tried to establish a complementary union with an opposite sex by creating the ideal women.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坛上贾大山如同一位隐居者,面对时髦的文学创作潮流他很少附和与追随,他始终有自己的聚焦点和写作重心,这就是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他始终如一地以民生立场锤炼认知、以悲悯情怀关注民生百态,在历史、现世、未来的经纬中言说百姓生活的悲欢哀乐,通过与政治的理性对话进行现世民生的思索,通过对历史的感伤重温探究民生之苦的根源,通过对民间美德的描绘呼唤理想的民生状态。朴素而浓烈的民生关怀构筑了贾大山小说的独特风景,在新时代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之际,重温贾大山的小说既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14.
周梅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表了大量以民国史为主的历史小说,这些小说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周梅森凭借庄严的历史小说创作步入文坛,在前期即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受商业化影响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呈现娱乐化倾向.1996年后他完全转向现实题材的创作,这是历史想象需求的终结,是历史题材的现实困境的表现,也是周梅森等新历史小说家们"互文性"策略的陷落.  相似文献   

15.
从傅泽刚“高原诗”创作的独树一帜、“昆明系列”小说的别具一格和厚积薄发创作呈井喷之势三个方面,述评了傅泽刚成为昭通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和云南文坛一匹黑马的传奇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名理想主义者的文学风景。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连载于《小说林》杂志的《觚葊漫笔》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有所继承并发展、从美学视域对历史小说所展开的论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价值。其批评理念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显著,与晚清"西学东渐"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是古代小说批评理论现代转型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20世纪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学史地位一直和他的文学成就不相称(至少在中国大陆),他一直背负着“消极颓废”和“结构松散”的评价。因此,从文化禁忌和结构观念这两个方面探讨制约郁达夫小说评价的因素,可以看出对郡达夫的评价一直处于理性话语的压抑下。  相似文献   

18.
贵州作家寿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活跃数年,后来却沉寂长久。目前,学界对寿生文学的研究重小说而轻歌谣(诗词)。我们认为,寿生通过对家乡民俗民情、歌谣山歌的整理和发掘,以及独具风味的诗歌创作,建构了一方原始而美丽的乡土。在其文学活动中,歌谣(诗歌)与小说两者间矛盾统一,揭示与讴歌,批判与赞美,认同与离异,共同构成了作家的文学理想,丰富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增加了作家文学世界的内在张力,同时也反映出作家复杂多样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9.
徐言于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行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哥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Typical American is one of Gish Jen' s notable novels catching attention of the American literary circle.The motif of disillusioned American dream can be seen clearly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three main characters.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consumer culture and cultural confli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ots of the disillusioned American dream in the no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