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与审美的结合似乎是天然和必须的。因为,这种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美、美德、爱、自由、平等这些可贵的思想和精神传达,并使之得以有效的传承。事实上,审美是一种境界。它需要将自我的全身心投入其间;也需要激发起沉潜于主体心里的意识和情感及其参与;更需要将自我的自由和理性灌注其中。唯有如此,审美才能真正到达美的彼岸和真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审美氛围,亦称审美情境,它是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心创设的。它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各种因素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审美场”,产生整体审美效应。创设氛围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产生审美激情、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创设审美氛围的艺术方法很多,主要有导语创设、提问创设、语言创设、环境创设等。  相似文献   

3.
盖格尔对审美价值的研究,首先是把审美价值从正在进行体验的主体之中孤立出来,以便寻找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依据,然后转向了审美价值的主观性研究。审美价值主观性的合义是,艺术作品只是为了人们才存在,美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只是对于主体、对于自我的体验,艺术才具有意味。本文对审美价值与三重自我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而最终落实到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关系的阐述上。正是在存在的自我这个主体的层次上,审美价值才得到了它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后现代思想文化的"空间转向",异质空间凸显出来。康德的物自体、列维纳斯的绝对他者、福柯的异托邦都显示出异质空间状态。相较于本体论、认识论、主体论,异质空间是一种更本源的存在性境遇。它带来"惊异",引起审美发生;它激发想象,生成审美意蕴;它产生意义,形成后现代审美特征。异质空间促使我们对审美活动作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感是人(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审美的直觉或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而表现出来,它是审美的动力和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这种情感的存在,审美就只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不会形成深沉的领悟、深刻的体验和主动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是审美的。它通过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去影响鉴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从而影响社会生活。报告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是它的审美教育作用。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认知,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教育,报告文学给鉴赏主体以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审美距离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空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之间是审美关系,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直接关系着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在分析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翻译中如何把握翻译距离,建构审美空间作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译者审美心理的再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造型艺术以其占有空间的物质形式的特征表现了主体生命情感的活动,但它并不沉溺于对物质形式的占有,而只是通过对实物形式在感情上的理解,去追求超越生命欲望的“有意味的形式”,在审美直观的直观中,审美意象对象化为审美情感的客体形式,实现审美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黑色幽默”的审美心理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幽默在迄今年内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不被提及,或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心理机制是:由于同时产生的悲喜剧感造成审美主体的精神分裂,这种分裂激活了潜伏于审美主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分裂情结而使其升华为美感。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教学审美场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整体审美化的一种氛围和情调,在这种氛围和情调中,教学主体可以淋漓尽致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并将其育人效应发挥到极致。其有效营造策略有:激活并巧妙调控情绪因素,注意增添课堂的审美色彩.精当使用笑话和幽默,适当引入游戏性因素,创造教学审美场的和谐与自由等。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审美场及其营造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教学审美场是指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整体审美化的一种氛围和情调,在这种氛围和情调中,教学主体可以淋漓尽致地进行教学美的创造,并将其育人效应发挥到极致。其有效营造策略有:激活并巧妙调控情绪因素,注意增添课堂的审美色彩.精当使用笑话和幽默,适当引入游戏性因素,创造教学审美场的和谐与自由等。  相似文献   

16.
休闲审美是一种具有解脱性、自由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休闲活动中审美的心理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休闲审美心理准备、休闲审美心理观照和休闲审美心理效应三个阶段.休闲审美心理准备阶段是进入休闲审美状态前的心理预备阶段;主体休闲审美活动之前,有各种各样心理因素影响主体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注意.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主体心理内在机制的活跃,影响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与丰富性的形成.休闲审美心理能与构成它的心理因素相契合,完成主体在审美休闲活动中的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艺术感知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非认知性的、带着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反映,是文学创作者对现实客体的独特的把握方式。文学创作者对生活的艺术感知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条件。而文学创作者之所以有艺术感知,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学实践中逐渐建构了一套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深层意识系统,它由一些复杂的心理因素整合而成。笔者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气质特点,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审美心理定势等。审美心理结构决定着艺术感知活动的发生,只有当具有审美价值的刺激信息与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建立了同构关系,这一信息才会在主体心理结构中产生感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学创作中心理定势与审美超越互动的问题,学术界尚缺少研究。本文认为:创作主体的生命驱力及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起来的向往自由的创造天性,是其互动的直接的动力来源;创作主体综合多种自身因素的自足而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及其功能,是互动趋向平衡又打破平衡并产生正面效应的内控机制;创作主体艺术思维的综合作用和多层次运动,是互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创作主体的想象、灵感、无意识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是互动的具体动因。同时,心理定势与审美超越的互动无论是对创作主体自身建设、对创作的顺利完成,还是对文艺作品审美价值的提升均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中审美超越的实现,其创作主体个人因素的作用十分重要;且有它足以体现主体个人能动性与创造性等本质力量的、自由自觉而又合乎规律的作用特征和运动程序;因而要正确把握和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王枬 《教育科学》2001,17(4):51-53
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及蕴涵情感的领悟能力。它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审美的先决条件,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领悟等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审美能力既是审美欣赏能力,也是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