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8):167-168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旨在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将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通过鉴赏音乐曲目,感受音乐的魅力,以达到与创作者情感方面的共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欣赏以及感受能力,教师教学期间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拓展音乐知识教学范围,以音乐的节奏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颜焱 《教育》2013,(10):54-55
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体现学习内涵,通过辅助教学,共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为深刻理解音乐教学提供支撑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新课程把"欣赏"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主要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侯丹 《考试周刊》2011,(82):228-228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欣赏,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演唱、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欣赏让学生感悟音乐情绪.熟悉音乐旋律.学习音乐知识及领会音乐内涵等,培养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音乐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音乐欣赏是培养并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合理而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既有益于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高雅殿堂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需在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学科特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并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创新能力,促其音乐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高境禧 《新疆教育》2012,(23):105-105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情感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发现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操。这是音乐欣赏的核心目的和必然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生动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或多或少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摸索,也总结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欣赏教学又名"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虽说大家都知道音乐欣赏的重要,但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却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课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可以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一些教师抱怨音乐欣赏课难上,学生没兴趣。音乐欣赏究竟要怎样教?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鲁静 《儿童音乐》2013,(2):68-70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需要达到些什么目标呢?第一,音乐欣赏——在聆听中关注什么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大致有三个层次,依次为感官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过去,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从感官上产生愉悦(悦  相似文献   

16.
焦爱华 《成才之路》2010,(30):66-67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王志娴 《海南教育》2014,(16):75-75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现状表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构建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弘扬中学生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音乐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论试从欣赏教学模式构建来解决问题,试图找到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然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不太感兴趣的现象.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初中音乐欣赏课旨在扩大初中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提高其音乐的审美文化素养 ,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欣赏贯穿中学音乐教育的始终。如何在初中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 ,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深入研究和实验的新课题。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作品为媒介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 ,通过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 ,使学生通过听和想象的活动 ,进入情境 ,获取美的感受 ,再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