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来,“工作研究”这一新闻体裁在经济报道中逐渐增多。实践证明,运用好这一文体,对探讨经济问题,传播改革经验,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也许有人会问,作研究之类的稿件就事论理,探讨性强,读者爱看吗?同答是肯定的。因为工作研究不同于一般事务性、业务性很强的报道,而带有自由讨论的性质。它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济改革中人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闻的品质要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品质是新闻从总体上衡量所具有的质量。报纸编辑衡量新闻稿 ,大多着眼于稿件的新闻价值。稿件的新闻价值提高了 ,有利于增加报纸的吸引力 ,使报纸能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但是事实上 ,即便稿件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有时和办报人所期待的读者对报道的重视和关注还会有相当距离 ,因为新闻价值只解决新闻重要与否、是否值得报道的问题 ,并不能完全解决可读性问题。有价值的新闻并不一定能引起读者热切的阅读愿望 ,这一点从报纸每天在读者手中停留的时间就可以看出。每天刊载重要新闻的报纸 ,如果按其新闻价值来衡量 ,对读者应该具有相…  相似文献   

3.
基层企业的通讯员要搞好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宣传报道,关键是要摸准读者的脉搏,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想问题,做文章。一、选择贴近读者的报道角度。有人说,通讯员生活在基层,报道内容似乎不存在贴近不贴近读者的问题。其实不然,人虽身处基层,但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对头,角度选得不对,照样会离读者甚远。今年以来,我厂线材车间通过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生产创建厂以来最高水平。为此,有人向我授意,换个角度,把典型作为面上的经验来报。我想,新闻的表现角度,应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角度,我们只能发现它,选择它,绝不能随意扭曲它,这样,才能发挥新闻报道本身应有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人情味报道?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有人说,人情味报道,要求用人的感情,来激发读者的感情,寻求与读者感情上的沟通,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读者共同兴趣的报道,即表述人们相互关心、同情的那种美好感情的报道。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指那些可以超越思想上的阻隔,达到感情上沟通的那一类报道。 西方新闻界把人情味报道,看作是“无论从人或事看来都并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悲喜剧”。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情味新闻,因为它表现的内容,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残暴的憎恶,对生命的热爱,对灾难的忧虑,对成功的欣喜,对不幸的悲伤和同情等种种情感;也因为它表现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普遍的社会兴趣,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读者。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说的人情味儿只是人民大众之情。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新闻也好,评论也好,要善于抓问题来研究、来报道,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报上有些文章与报道,好像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来进行研究与报道,但仔细一想,这个问  相似文献   

6.
本刊改名的消息在各媒体发布后,经常收到军内外读者的来信和电话,询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就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汇总回答如下:  问:《新闻与成才》为什么要改名?  答:改名的考虑也是基于读者的要求。早在3年前编辑部在召开通联会议时,就有人向编辑部提出,现在的刊名不够大方和气派,与全国性的大报不相称,应当改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比如中国军事记者,军事记者等。后来,我们又在几个场合听到这个呼吁。于是,我们把读者的这个意见反映给主管的社领导,社领导要我们慎重从事,最好先搞个调查。我们按照社领导的意图,向军报的部…  相似文献   

7.
“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是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用事实本身的力量打动读者,引导读者接受记者企图表达的观点。对此,国内新闻界不会有人持有异议。问题只是怎样在新闻报道中安排事实,使之产生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换言之,新闻报道为什么要让事实说话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需要深入研究的是怎样让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8.
也许有人要问:我国出版业,既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要能赚钱,这事能办到吗?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既有理论认识问题,也有实际工作问题。现就各地的经验和个人的体会作点探讨。(一)出书要有合理结构,逐步形成立体化的出书格局1.从读者层次来考虑书,是给读者看的。读者文化程度有高有低,我们理应将他们分开档次,既出精深之作,供学术研究之用;又有大众化之作,供普及科学文化之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热点报道在党报上与读者互动起来,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党报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丽水日报今年4月份改版后,开设了一个以读者参与互动的方式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热点问题的版面——《热点互动》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从实际操作来看,通过读者互动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让读者参与到报道中来,与读者更加贴近,起到了化解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该版面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产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产业战略□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邓耘主持人的话: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圆桌论坛”专栏。这个专栏的主旨是:通过主持人与作者的交流,通过作者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讨论与争鸣,使读者对当前出版界面临的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以便解决问...  相似文献   

11.
一位读者郑重其事地问我:“以前看过麻风村的报道,那里简直是人间地狱。可是读了你写的江志国事迹通讯,麻风村原来还有那么多享受和乐趣,麻风病也不可怕。哪一种报道是真的呢?”我说:“都是真的。只不过有的报道只讲痛苦,没有讲乐趣。”  相似文献   

12.
傅祥 《新闻前哨》2002,(1):18-19
一个错别字.读者会将热线打爆;一处失实,官司可能会上身。记者必须到现场,必须多方采访……读者的大力监督,报纸内部的严格管理,使采编人员时刻在报道的真实性方面如履薄冰。《楚天都市报》报道的真实性,就是这样伴随着发行量的上升而增强。然而,仍然偶有读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你们刊发的都是真的吗?明明是真实准确的报道.为什么有此一问?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读者的疑问并不完全“外行”,它实际上涉及的是报道公信问题。那么,在保证报道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报道的公信度呢?我认为这需要通过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素…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新闻报道是明日黄花,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人们忘却。此话也对,也不对。对大多数新闻说来是如此。但有不少新闻报道,过了多少年,人们也会感受到其影响,其价值。我想,光明日报1995年的“每月聚焦”专栏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人问我:“1995年光明日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每月聚焦”。我想许多读者也会有同感。也许过了多少年,人们看到部长们办公桌后的五星红旗都会想到,那是光明日报1995年1月的“每月聚焦”报道的结果。 “每月聚焦”为何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正如上海中纺机公司一位读者所说,是因为它紧扣读者的心,推出的话题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关  相似文献   

14.
报纸具有记录性好、易于保存、报道及时和详尽等优势,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体,是高校图书馆必备的纸质文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采用了有别于传统报纸管理的方法:架层类别排架法、差异要求阅览法、一一对应法。架层类别排架法既符合读者的阅览兴趣,又有利于读者阅报后的正确归位和报纸管理员的更新与整架工作;差异要求阅览法有效地解决了报纸乱架问题;一一对应法大大节省了报纸更新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5.
来信简复     
问:有人说,为了使稿子不失时效,应该在新闻事件发生前就把稿子写好,这样行吗?(5105部队李向辉)答:如果把这样的稿子寄出去发表,最好在标题后面标上“小说”二字,免得国稿件失实而作检讨。问:我爱写些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可有人说,报道员搞创作会对报道工作有影响,是这样吗?(5487部队王满刚)答:一个人精力有限,与其搞新闻与搞创作兼顾,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项——当然,分清主次业余,两项也许会互相促进。问:搞新闻的是不是只能读与新闻有关的书?(84879部队郭柏松)答:搞新闻的应是多面手,多面手应当博览群书,但多…  相似文献   

16.
一对乡下人打扮、民工模样的青年男女,在城市的大街旁行走、牵手、亲昵、拥抱、接吻的组照,被命名为《被爱情燃烧的角落》(下称燃烧)在报纸上发表后。在当地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一些读者感到疑惑和不解,有人将电话打给作者本人,有人将电话打到编辑部.还有人将电话打给该报的主管部门及上级领导。他们在问:为什么要发表这组照片呢?它有什么意思?还有的读者提出:这是负面的啊?这不是在出洋相吗?甚至还有伦理和法律的质询。  相似文献   

17.
一个演员,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在演出时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同样,一个记者,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他采写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称为“带响的报道”),对实际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对读者起了激励,鼓舞的作用。怎样才能写出在读者中产生好的、有较大影响的已报道来呢?许多记者都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这里,我们不妨从一些报道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来思考一  相似文献   

18.
成立时事新闻中心负责"开放视野"版块,是湖北日报改版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主编,我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报纸的时事新闻怎样应对新媒体冲击?我们的报道如何与湖北日报"政经大报"的定位相符?与兄弟媒体相比我们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围绕上述问题,我们从制定编辑方案起通盘考虑,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内容为王和读者本位相结合,突出策划为魂和开门办报,体现新闻的热度和深度,同时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版面空间中了解热点、把握大势。我想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做四点汇报。第一点:追求新闻热度。从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最值得关注的新闻呈现给读者,是做好时事报道的基本功。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唐葵阳 《记者摇篮》2009,(11):40-40
曾有人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针对眼下纸质媒体新闻信息“爆炸”的现状,如何诱使读者阅读你的报道,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擅长写具有“新、快、短、活、强”特点的现场短新闻——那么,最赚读者眼球的现场短新闻应是“格式塔”形式。  相似文献   

20.
1 档案收集难与易是相对的,有条件地存在、变化着的 <档案管理>杂志主办的<档案界>网站上,有个"业务问题一百问".百问中的第一问是:"为什么档案收集工作那么难做?怎样解决收集难的问题?"虽然有人称此问题太简单,甚至是伪问题,但我却认为它是影响档案业务提高的第一等的大问题,很不简单,是档案界多年关注、经常讨论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