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14日,沈阳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培训暨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现场展示会在浑南新区第二小学召开,浑南二校向与会代表校本特色操:身体素质天天练、形体操、跑跳操和英语操,孩子们以挺拔健美的身姿、新颖整齐的动作得到了大学的称赞。另外,在活动现场,二校的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课,充分展示了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李丽老师的“形体基本功训练”,王磊老师的“跪跳起”,杨萍教师的“形体”——把杆练习。本刊特邀请沈阳市浑南二校校长丛莲芳执笔撰写“做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一文以飨读者,本文从“三本合一”“四步推动”“五大转变”三大方面介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以期为全国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起到“它山之石”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6月14日,沈阳市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培训暨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现场展示会在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隆重召开。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辽宁省教育研究部主任仓江、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穆道新、沈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王玉鹏、浑南新区教育局长李秀岭、党委书记秦树勋等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三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积极思想,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2014,(7):77-77
2014年6月12日,北京市体育名师工程研讨会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课堂展示及学术研讨会两部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秦治军老师和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研员海汶老师是2013年入选北京市名师工程体育学科的首批培养对象。在此次研讨会现场,秦治军老师执教了一节小学三年级小篮球运球课,秦治军老师的徒弟、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的王芳老师上了一节一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秦治军老师近几年以来一直从事于“共习模式”的研究,“共习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智能的协同发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比较适合一线体育教师来完成。在现场看到的篮球教学课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背诵“诗词”,体现了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融合的“共习”模式。在学生运球中用宋词的节奏配合篮球的运球节奏,重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引入音乐节奏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运球控球的能力。秦老师的课主要展示了“共习”的学习过程,从教师领读宋词、领做篮球操开始,随着做操的增多,宋词的重复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5.
开发与实施体育校本课程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研究着重在分析体育校本课程的“应然”价值基础上,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可选择的内容体系以及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必然”路径。旨在理清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思路、明确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从符合实际条件的视野,构建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育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新的全面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渐得到众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我校通过体育“1+X课程”的构建,开发研制出符合我校校本教材的体育规划,发扬自身体育特色,发展、创新体育课程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课改的主要背景和现状,明确体育课程改革“1+X课程”的构建,健康、阳光、乐学,每天体育“三个一”的体育课程特色,提出了本文的总体设计以及基本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7.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及分析法,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统一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为各个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建立我国校本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较为合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我国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系统应包括三个过程,依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进行体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并以此得出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大省,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中,辽宁省学校体育工作更是体现出了深入细致、科学务实、积极探索的发展特点。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辽宁省对其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先后到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沈阳市九十九中学、鞍山市第二中学、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学校,与校长和体育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观摩了各校的大课间活动和特色体育课。  相似文献   

10.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中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3,(3):50-51,71
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中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立足于本校,师生参与及全面评价的特点;因此随着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重新构建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教育学和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南京市玄武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南京市玄武区中学都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校本培训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场地小器材不足,开发的内容较少,组织形式较单一,没有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价值,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校本课程对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没有以人为本,也没有较好的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习领域目标”,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吕途 《体育教学》2023,(4):25-26
<正>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泉山区第九届“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铜山区学校体育卫生及红十字会工作会议相继举办,学校体育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各展示现场中,排球操、呼啦圈操、篮球操、三门球艺术操……每所学校皆各有所长,“一校一品”特色凸显,学生精神面貌饱满,这背后蕴含着徐州市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自体育课程改革至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从改革前单纯的竞技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到改革初的注重学生“情意”能力的培养或称之为体育课堂应“淡化运动技术”的教学,直至现在专家老师们一致推崇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注重向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体育课堂也终于“回归”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期间走过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曲折”的道路,一线教师除了少量获得课程组专家的专业引领外,最多的还是通过观摩同行们的展示、表演课来探究课改的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校本课程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涵进行研究。由于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缺乏认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此,文章在分析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界定,旨在指导体育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所有受教育者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身体、心理健康,成为有责任心的社会人。本文以广州市20所重点初中和18所重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施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观察记录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以来,校本课程设置的普遍存在问题。提出现阶段区域校本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为:“自然、和谐、发展、成功”;达成技能目标为:“养生、求生、救生”;为区域《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地、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并初步形成了这一理念支配下的多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分析,揭示当前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实施建议,旨在为丰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推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路径进行思考。新课标为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支撑;“双减”政策为体育校本课程注入了动力;新兴体育运动为体育校本课程带来了方向。同时,学校体育制度问题阻碍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学校体育资源问题制约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课程结构内容问题限制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由此提出完善学校体育制度,加强校本课程监管;优化学校体育资源,提升校本课程质量;抓住课程核心素养,注重内容整体设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我校是一所位居回族聚居区的综合高级中学,回族生活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选择了将回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把“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究”作为突破方向,将回族体育运动项目“木球”确立为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点,以试点实验带动全校佼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特殊使命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在"健康中国"目标导向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应承担民族文化传承,爱、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安全纪律教育及健康常识与艺术审美教育的特殊使命,在此基础上发挥教育的叠加功能,建设符合时代精神和地方实际的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对校本课程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