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多形字     
多形多声论,是文字学中自汉以来的传统理论.但从清代起,形成了“否定多形多声”派.现代学者汤可敬是其代表。本文着重讨论多形字,从制字分析、形符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多形字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三 “多形多声”说理论上的颇 “多形多声”说,违背了形符表示单一义类,声符表示单一声类的构形原则,违背了形符、声符的矛盾运动的原则,违背了形声字在时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多层次积累的原则。 (一)违背形符表示单一义类、声符表示单一声类的构形原则。 汉字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在记录语词时,既要求用字形区别音义,又要求形体简  相似文献   

3.
攸、候、修、倏等字,中间都有一竖。这竖,常给小学生带来麻烦。有时,该写短竖的字,不慎把它丢掉;也有时,没有短竖的字,竟凭空多添一笔。“单人旁”边什么时候出现短竖是有规律的,这要从形声字的构字情况谈起。通常,讲汉字的文章,大都按声符和意符的位置,把形声字分成“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六种。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形声字都是一半表声、一半表意的。其实汉字字形庞杂,结构多样。有少数字,意符偏居一角,声符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例如:“荆”字的声符是“刑”,作为意符的“草字头”被挤到了左上角,地位极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商代形声字大致可归纳出“原创字会意兼形声”、“后起字会意兼形声”、“为借字加注形符”、“为被借字加注形符”、“表意字追加声符”、“表意字变体注声”、“独体形声”、“合体形声”等类型。形声字形符的数量在商代可释字形中已近100个,并有260多个表意字或形声字被用为声符。作为一种后起的字式,商代形声字以它特有的造字活力,曾主导并促使商代文字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在当时的可释字目中所占比率已达32%,但还明显带有不少早期的构形特征。  相似文献   

5.
查检《说文解字》,合“或体”、“新附”字,共得注明“省声”者三百余字。可见,许慎以“六书”分析汉字结构时给了这一条例以相当重要的地位。 “省声”并非独立于“六书”之外的一个所谓“补充”条例,而是属于占汉字体系绝对优势的“形声”字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省声”呢?我们知道,汉字体系中的形声字必须由表示事物类属范畴的“形符”(或“意符”)和表示音读的“声符”两部分组成,缺少其中之一“形声”之说就不能成立。而所谓“省声”,就是指表示音读的“声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字中有80%以上都是形声字,它们由一个表示“形”的部分和一个表示“声”的部分构成,因而这两部分分别叫做“形符”和“声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给学生辨识形声字的“形符”,对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是很有益处的。 所谓“形符”,就是指表示该字意义类别的构件,在很多形声字中,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字,其字音基本相同,字形相近,只是形符有  相似文献   

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多形多声字是文字学上一种特殊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首先,《说文解字》的性质是立足于小篆平面的形义结构分析;第二,汉字义符与字义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声符表示读音具有约略性;第三,汉字演变过程中增繁加旁、字形讹变等,造成一些形声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与字义或字音有关;第四,会意字的某一构件与所构字同源音近。因此,《说文》在分析形义结构时,将一些字释为多形多声字。  相似文献   

9.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易传》作为《易经》的传注,大致包含两种内容:义理的阐发,文字的训释。作为先秦重要训诂文献之一,《易传》中有一些文字训诂所采用是形训的方法。这里所训之“形”可分三类:象形之形,会意之形,形声之形。形,所以表意也。所谓“会意之形”,是说会意字字素跟字义的关系是与形声字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相当的,既然形声字的“形符”又叫“意符”,那么会意字的“会意”也就是“会形”。下面对《易传》的形训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象形字的形训这是据象形字的字形训释该字的字义。“屯”是个象形字。《易传》训诂:“屯者,物之始生也”(《序卦传》);“屯,则柔始交而难生”(《彖传》。“屯”象草木出土.“始生”而又“难生”。就“始生”言,“屯”字与“生”字字形很接近。故《说文》云:“生……象草木生出土上”;“屯……象草木之初生。”就“难生”言,“屯”字与“生”字有一个本质区别;“生”表示已经出土,且很顺利,故其茎直;“屯”表示尚未出土,且很艰难,故其茎  相似文献   

11.
马叙伦“六书二系”说以形音义为主线,将“六书”分成形系和声系,形系所属有象形、指事和会意,声系所属有假借、形声和转注。由形系之“文”与声系之“字”组成汉字,构成汉字母子联贯相生,生生不息的孳乳系统。“六书二系”说别出心裁,具有一定的新意,同时他的理论自圆其说,可谓“一家之言”。这是分析他的“六书说”所要掌握的重要部分,也是马氏“六书说”的轴心骨。马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的“六书二系”说有着明显的进步性,但是文字学理论研究者缺少关注,这与马氏做出的实际贡献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2.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共收录重文1163个,这是重文作为文字学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来。同时,许慎明确了形声字的定义。在《说文》重文中,有些重文就是因为形声字形符的换用而重。本文尝试从《说文》重文中形声字形符的换用来进行浅析,包括意义相近形符的换用以及意义相关形符的换用。  相似文献   

13.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结合而成,其中声符主要是为形声字注音,有的声符同时具有示源作用;而形符则表示彩声字的意义范畴。这在今天已成为文字学的基本概念。一、形符表义范畴的基本内涵。表义范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就具体的形声字而言,其表义范畴的大小总是确定的,而这一确定过程则由其形符加以完成。换句话说,形符是通过其能指(形体结构、语音与所承载的意义信息)来表示形声字的所指。习惯上,人们把具有相同形符的形声字群称为“同类词”。许威汉先生指出:“以部首为义符的同类词,反映了逻辑为基础的概念意义聚合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亦声”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一种特殊会意字的术语。意指字的某一构件既表意又表音。许慎《说文解字·女部》:“娶,取妇也,从女取,取亦声”。“取”字既是“娶”的意符,又是“娶”的声符,也就是说“娶”是“会意形声”字。这些字可以说身兼两种造字法,而人们  相似文献   

15.
王筠在《说文句读》中提出了‘‘省形存声字”的术语,却没有给出定义。经考察,省形存声字的表层涵义可以概括为“王筠在说解中使用的独创术语,表示省去完形字的整个形符而完整保留其声符的字。”它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省形存声字和完形字在王筠所征引的典籍中意义和读音必须相同。它的价值是:弥补了某些文字术语归类不清的缺陷,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对阅读古籍和古代汉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其不足是:没有定义,王筠有时不能准确找到省形存声字,与其它文字学术语交错。  相似文献   

16.
文字学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在语文教学中用处很大。我常常把文字学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如给学生正字、释义、答难以及对教材质疑,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正字。我经常运用部首偏旁知识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特别是对一些今天已不容易看出它的意义的偏旁(意符)注意讲清它的意义,并找出这类偏旁的字的规律性。如“页”部,本义是头的意思,凡从页的字都与头有关,如:项、领、颜、颊、顾等字。又如“贝”部,贝是古代的钱币,凡从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如:财、赚、贷、贺、赢等字。又如“欠”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是汉字的基本形式,形声之名外,又有象声与谐声之称。形声产生途径有源于假借说、象意字声化说,还有从语源学上研究之,各说研究角度不同,结论各异,但有其共同的东西存在。形声字形符声符研究,是其重要一环。形符是否表意,有仅具区别符号说,有意义类属说;声符的地位与功用,有主声说、声符兼表意义说,还有声符表义的其他研究。此外,还有多形多声与省形省声的研究、亦声字的研究、形声字的记号化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拼音文字系统中的字母与汉字系统中的字相对应”的观点,给比较文字学造成巨大困惑,需要澄清。本文认为,字母与字在各自文字体系中隶属不同子系统,它们不是对应的文字单位;在拼音文字系统中,与“字”对应的是“词符”,与“字根”对应的才是“字母”。  相似文献   

19.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20.
说“虎符”     
许慎《说文解字》云:“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以前符是用竹做的一种信物。这种竹做的“符”,当时只是地方或民间一般使用的信物。而最高统治者皇帝调谴军队的信物是铜制的,因为符的形状通常铸成虎形,所以称为虎符。虎符的表面刻有文字,分成两半,相合的部分,一面有一凸出的铜柱,一面有凹下的洞穴,两面合缝,叫做“合符”。汉代的铜虎符现在保存下来的比较多,现存最早的虎形铜制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藏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