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和Web2.0的概念,提出了基于Web2.0模式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伟军  孙晶 《情报科学》2007,25(12):1907-1913
近年来,web2.0的产生与发展对图书情报服务、电子政务、企业知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归纳了web2.0的产生背景、概念及特征;通过文献统计与分析,从Web2.0的理论基础、Web2.0与公共信息服务、web2.0与企业知识管理、Web2.0与网络创业、Web2.0与教育五个方面对Web2.0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Web2.0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Web2.0提倡以人为本,其人性化的信息服务降低了技术和资金的门槛,使得普通人可以便利地获取、整合和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的操作是个人知识管理(以下简称PKM)的关键,因此研究Web2.0在PKM中的应用很有意义。介绍了Web2.0和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内涵,从4个方面对PKM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将Web2.0与PKM进行了结合。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2.0网络知识社区构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利萍  成全  刘勇 《情报杂志》2007,26(12):150-153,156
图书馆2.0依托Web2.0的核心技术为信息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知识集成环境。通过对图书馆2.0服务模式的分析,阐述了图书馆2.0开放式网络知识社区的构建原则及其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团体: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知识经济朝代企业不再主要依靠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创造财富,而是更多地领带于知识,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组织学习发生在正式和非正式团体中,非正式团体比正式团体具有更好的沟通作用,本讨论了组织中非正团体的特点和知识传播过程,认为“实践社团”和非正式网络等非正式团体都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而且最终增进了组织知识。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对管理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建议管理通过识别潜在的非正式团体、为非正式团体提供基本条件和采用非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来培育非正式团体,最后,作建议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加强对非正式团体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使非正式团体成为企业创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官桥 《中国科技信息》2008,(3):215-215,217
虚拟学生社区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的非正式组织形式。如何对虚拟学生社区施加影响,使其既能保持活力,又不偏离学校希望的目标,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剖析了虚拟学生社区的基本特征,然后构建了一个虚拟学生社区的管理模型,探讨了学校对虚拟学生社区施加影响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Web2.0对科学交流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Web2.0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的变化情况,分析了Web2.0环境下非正式科学交流的特点及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娜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203-205,240
从讨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障碍入手,指出了虚拟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Web2.0环境下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探讨了Web2.0环境下虚拟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策略:建立Web2.0环境下新的隐性知识管理平台、制定激励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构建隐性知识库和提供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9.
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要使Web2.0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让个人知识管理更好地以Web2.0为平台发挥其最大效益,必须从分析个人的知识资源需求;选择合适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和创新个人知识等方面实现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体系已经由传统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主导的web1.0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主导的web2.0。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通过描述web2.0各种相关技术及学习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基础上,探讨各种Web2.0的相关技术在虚拟学习社区构建中的应用,并结合学习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Web2.0虚拟学习社区,实现学员及教师彼此之间利用社区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使虚拟学习社区成为知识的集散地,为教师和学员提供一个网上的学习家园,使其成为衔接开放教育与社区培训教育的一个纽带,让开放教育的生源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群众基础,也让社区教育对象成为学校开放教育、培训项目招生的主要对象,最终实现开放教育、社区培训教育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指要求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进行学习,反思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学习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层次,适应新情况,探索新问题,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而深度学习的教学价值潜力不言而喻。在转化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学习共同体环境,对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设计,期望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田庆锋  杨清  刘辉 《科研管理》2006,41(1):119-129
本文以控制理论、资源交换理论以及组织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非正式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了知识转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74家IJVs的有效问卷。通过逐步层次回归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研究表明,非正式控制对隐性知识转移以及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隐性知识转移在非正式控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非正式控制与隐性知识转移以及隐性知识转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An important area of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examines how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exploit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lliances, the mobility of experts, and the inform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geographic co-location can present firms with useful opportunities to source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his paper uses insights from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theory to suggest that organizational size may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xtent of external learning, since it differentially affects the likelihood of learning via formal and informal mechanisms.Examining a cross-section of semiconductor startups, we find that external learning increases with startup size. With regard to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learning, we find that firms learn from alliances regardless of their size. For the informal mechanisms of mobility and geographic co-location, however, learning decreases with firm siz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s startups grow, they may have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and exploit external knowledge, but their motivation (and hence ability) to learn from more informal sources may decrease.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情境学习理论,利用Internet技术,营造真实的国际商业环境,以国际贸易具体业务为基础,以共同目的、共同文化背景、公共的空间、自愿参与及共享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基于国际贸易情境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虚拟学习社区,并提出了要实现该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以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组织创新过程中的学习机制及知识管理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张钢 《科研管理》1999,20(3):40-45
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必定是致力于创新的、柔性的和知识生产与管理型企业;而实现企业的知识化改造,有效的组织创新是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借助于组织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的揭示,分析了企业组织创新的内在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机制的模式、特点,并作为例证考察了导向虚拟企业和事业部制的组织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卓育 《情报科学》2022,40(5):180-186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虚拟社区作为一种以实现教育和学习为目的的网络 学习共同体,亦成为学习者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教育虚拟社区中知识传播的网络结构研究能 够帮助认识知识扩散模式,有利于虚拟社区中的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知识图谱理论以 MOOC(慕课)为例构建知识传播社区图谱并分析其网络结构,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剖析知识 传播社区中以学生学习课程构成的网络的互动结构特征和互动关系特征,挖掘知识传播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 果揭示虚拟教育学习社区各节点的关联关系以及路径距离。学生学习课程网络中的节点连接紧密,形成的社区较 明显;具有较高中心度和PageRank值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具有较高中心度和PageRank值的学生更积极参与课程 互动。研究结果为在线教育知识传播社区用户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支撑。【创新/局限】论文从理论层 面论述了知识图谱理论构建教育虚拟社区知识转移及知识传播网络,通过可视化图谱呈现知识社区网络结构; MOOC作为数据源分析教育虚拟社区网络结构,且采集的样本数据量还有待增加,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Learning behaviors of employees can be either formalized (in the form of programmed events and visits) or informal (in the form of spontaneous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that both types of learning behaviors have on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substantive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an alliance. We also look at the effects that the two forms of learning behavior have on each other. We find that while informal learning behaviors have a consiste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earning outcome and on formal learning behaviors, this is not so for formal learning behaviors. The effect of formal behaviors on both learning outcome and informal behaviors, while positive, diminishes at higher levels. This leads us to conclude that although both informal and formal learning behaviors foster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o much formalization obstructs learning. Similarly, while formally programmed behaviors do encourage informal learning behaviors of the boundary spanners, an excess of formalization stifles them.  相似文献   

18.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从而形成模拟环境的技术。本文在结合VR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条件的分析,重点论述了VR系统和技术在隐性知识显性化上的技术要素,并结合VR系统的各种实际应用案例,探索虚拟学习社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