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子,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直抵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一起欢笑、一起哭泣,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情感熏陶,构建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关注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推敲文本,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任何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去体验这种情感,同时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基于此,阅读教学应在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的同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应用语言文字与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缪栋英 《考试周刊》2012,(62):61-61
语文教学应渗透情感。当作者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三者沟通融合,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走入课文情境中。教师应把握"导入"的艺术,使学生受到触动,产生情感共鸣,带领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在讲授新课时,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出发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朗读不仅能够充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以自己"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透过语占文字和作者一起喜怒哀乐.那么,教育名家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9.
朗读的魅力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笔者可以从在朗读中激发情感、在想象中促进情感、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组织讨论抒发情感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2.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泉眼找准了,凿下去便会有清泉喷涌;文眼抓准了,掘下去自然也会有激情勃发。所谓文眼,就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童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有制约全文的作用。抓住了这样的词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感悟、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因此,文眼也是阅读教学之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时抓住文眼,  相似文献   

14.
卢晓白 《考试周刊》2009,(11):106-107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自发意识,提高学习成效。本文分析了学生及教师的情感因素,并探讨了情感因素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任何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去体验这种情感,同时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实质。基于此,情感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教学手段之一,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显示了其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戴群 《语文天地》2014,(5):60-61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充盈着作者美好的情感元素,都为读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让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如此,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熏陶,继之构建愉悦、美丽、和谐、精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其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将情感因素注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是非常积极而明显的。做到这一点,教师需先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本就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与情感之间的对话;进而加强学生参加这一对话过程的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32):51-5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纽带,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具有人文性,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感悟熏陶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进行语文的情感教育可以通过积极备课、巧设情境、品读探析、巧留空白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赵素勤 《教学随笔》2014,(10):20189+18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