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关于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公选课开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现行公选课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公选课课程体系还未形成。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论证了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对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选课开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现行公选课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公选课课程体系还未形成.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论证了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对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公选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公共选修课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对公选课课程开设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公选课课程的设置原则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峰 《科教文汇》2008,(15):49-49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师资队伍情况而开设的课程。这类课程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公选课教学面临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怎样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让公选课成为教师爱开设、爱教学;学生爱选课,爱学习的课程,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人从事高校计算机类公选课教学多年,所开设的两门公选课一直深受学生喜欢,现结合实际谈谈我在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孙琳 《科教文汇》2011,(23):29-29
在高校开设陶艺公选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够陶冶情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它凝聚了多元文化和综合技能,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陶艺公选课在高校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徐艳斌 《科教文汇》2009,(18):43-43
针对高校公选课的课程开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课程开设不合理、不稳定,学生选课盲目性、上课随意性,考核不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等,提出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加强学生选课的指导、强化公选课管理、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实行多样化考核等管理措施,从而真正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校公选课的课程开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课程开设不合理、不稳定,学生选课盲目性、上课随意性,考核不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等,提出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加强学生选课的指导、强化公选课管理、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实行多样化考核等管理措施,从而真正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静  胡京武 《科教文汇》2008,(12):30-30
本文主要从推行艺术选修课的价值、开设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欣赏型课程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及推动艺术公选课在高校中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在拓宽高校学生知识面,丰富其知识体系及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笔者所在高校公选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珍 《科教文汇》2011,(20):27-28
某高职院校首次尝试将跨文化交际这一课程作为全校2009级学生的公选课.旨在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定量分析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开设跨文化交际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状况,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该课程。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机房承担着全校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机房正常运行是保障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维护高校公共机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航海英语听力评估训练课程为例,论述了使用Moodle课程管理平台,建设公共机房学习资源的方法,为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围绕应用其专业的教学而进行,本文就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提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应用能力,在“用”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oralresponsibility of computer scientists withrespect to weapons development in post-911America. It does so by looking at the doctrineof jus in bello as exemplified in fourscenarios. It argues that the traditionaldoctrine should be augmented by a number ofprinciples,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aMorally Obligatory Smart Arms Race, thePrinciple of Assistance to One's Enemies, thePrinciple of Public Debate on Weapons of MassDisrup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MoralUnjustifiability of Private Wars.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实验缺乏目的性,实际应用缺乏熟练性等情况,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如何增加实验吸引力、应用性,改进课程考核环节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One facet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which the nation finds itself involves the utilization of computers, video systems, and a variety of tele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by those who must cope with emergency situations. Such technologies posses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performing emergency public education and transmitting key information that is essential for survival. An “Emergency Public Information Competitive Challenge Grant,” under the aegis of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has sponsored an effort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both large, time‐sharing systems and small personal computers—to develop “computer games” which will help teach techniqu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o the public at large.  相似文献   

17.
公共计算机机房作为高校必备的教学设施,利用率高,面向对象多,使用环境也非常复杂,对机房系统的要求不仅是能用,而且要好用、通用、耐用。系统安装前,需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了解各类软件需求,确定系统保护方式;系统安装过程中,需合理规划分区,升级系统补丁,安装、设置软件,在重要时刻备份系统;系统优化阶段,需对系统进行优化设置,查杀病毒,整合网络资源;最后安排人员试用系统,修改完善并复制到其它计算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不仅可以减轻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使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系统使用体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本科教学的课程选修制经历了一系列变革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选修制度和管理措施,它的课程体系被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研究哈佛大学课程选修制的变革经验,对我国学分制课程选修制度的制定以及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工作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互联网舆情研究的现状,给出互联网舆情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说明了其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该思路与技术,作者给出互联网舆情研判平台构建的思路与实现,对互联网舆情分析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is year marks the bicentenary of the death of the Swedish chemist Torbern Bergman. He took up chemical work comparatively late in life, but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inerals and mineral waters. He is best known, however, for his work on chemical affinity, described in his Dissertation on Elective Attractions (1775). He corresponded with contemporary French chemists, including P. J. Macquer, the bicentenary of whose death also falls this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