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园地中,“单元教学”逐渐引起重视,下面谈谈我对单元教学探讨的体会。 我选用了两个单元,一个是记叙文单元三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个是小说单元四篇:《小桔灯》、《社戏》、《最后一课》、《夜走灵官峡》。这两个单元都是课本的重点单元,以写人为主,有所不同的是:记叙文单元记叙的是真人真事,记叙了3个不同类型的真实人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夜走灵官峡》、《宋定伯捉鬼》、《傻二哥》、《第二次考试》。《夜走灵官峡》、《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文,其余二篇是自读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相似文献   

3.
比较阅读     
第三单元四篇课:《夜走灵官峡》和《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傻二哥》和《第二次考试》是自读课。本单元在选材方面各有特点,对它们作一比较,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的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夜走灵官峡》与《小桔灯》进行比较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实践证明效果比单讲解一篇课文要好.  相似文献   

5.
×××同学问:《夜走灵官峡》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凛冽的寒风和漫天的大雪,你能给我们说说作品中“风雪”描写的作用吗? 答:《夜走灵官峡》是一篇反映工人阶级崇高品质的优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今年第5期发表了江西傅胜芳同志的文章,《成渝不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作者主要从“理论上”和“课文内容”两方面提出了理由。仔细研读本文,我觉得仅就以上两方面的理由便断言成渝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未免有些偏颇,成渝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这也是教学这篇小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相似文献   

7.
《夜走灵官峡》 ,一夜功夫便完成了。那是 195 7年 12月下旬 ,宝成铁路举行通车典礼。我和《人民日报》派来报导“通车”情况的邓拓等同志 ,住在成都市的一个旅馆里。我除了给《人民日报》写有关宝成铁路的散文《英雄的事业》和短篇小说《工地之夜》(亦即《铁路工地上的深夜》)之外 ,又乘兴在 195 7年最后一个夜晚 ,一口气完成《夜走灵官峡》。第二天 ,便是 195 8年元旦 ,我把稿子再三推敲修改之后 ,寄给《延河》文艺月刊 ,在该刊 195 8年 2月号发表。为什么这篇作品出手这样快呢 ?我长期在建设工地 ,工人们的献身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不仅工…  相似文献   

8.
黑板上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桔灯》、《社戏》、《藤野先生》四篇文章的篇名,老师要同学们从中挑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许多同学答道;“《小桔灯》”。老师:“你们选对了!从文章的作者来看,《小桔灯》是唯一的一篇不是鲁迅的作品。”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挑的是《社戏》,因为它是唯一的一篇小说。”“你也答对了!你是按文章的体裁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9.
《小橘灯》和《夜走灵官峡》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两篇散文。作品中的两个小主人翁,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里。作品通过两个儿童的思想、生活,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儿童的斗争生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小橘灯》中的小女孩,生活在国民党进行白色恐怖的重庆。她爸爸是个革命者,突然“失踪”后,她承担了照顾重病在床的妈妈的责任。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咀唇冻得发紫,头发很短,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衭,光脚穿着一双草鞋。”爸爸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仅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作些考源,以求对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和毕业复习有所启迪。第一大题的第(一)题,“哄”字三个不同的读音组词,不仅见之于初中语文第二册附录《多音多义字表》,还可从第六册的《普通劳动者》、第二册的《夜走灵官峡》、《社戏》中找到。第(二)题文学常识填空中十二个小题全部出自初中、高中教材。因较简单,恕不  相似文献   

11.
初中一年级语文怎么教?我常用的几种方法是:(一)学生先预习,然后教师对课文内容作启发、提示,再让学生思考、钻研,最后采取提问式分析内容。这种教法适宜于内容较深刻复杂的小说、散文的教学。《春》、《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面》、《蚕和蚂蚁》、《梁生宝买稻种》、《分马》、《荔枝蜜》、《社戏》、《小桔灯》、《最后一课》等,我都是采用这种教法的。以《社戏》为例,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列了如下一个分析提纲:一、看戏前: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童话教学,小学语文老师都不陌生,甚至觉得没有教学难度。但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关于童话教学的研修中,笔者发现我们在寓言教学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迷失了童话教学的方向。在此次研修中,我们选择了三篇经典童话,分别是二年级的《大象的耳朵》,三年级的《丑小鸭》和四年级的《巨人的花园》。这三篇童话的共同点是于变化之中展开奇妙的想象:大象的耳朵在小动物们的质疑中变化,丑小鸭在历经磨难中变化,巨人的花园在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中变化。于是,我们以“千变万化的童话”为主题,开展了跨年级的大单元分组备课、上课、观课、研课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桔灯》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爱的作品。但读者不一定都知道冰心写作《小桔灯》的由来。1957年1月19日,春节将至,老作家冰心应《中国少年报》之约,写了一篇题为《小桔灯》的散文。这篇散文后来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4.
李薇同学问:《夜走灵官峡》一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如何有机结合地表现主题的?《夜走灵官峡》是当代作家杜鹏程描写宝成铁路工地生活的短篇小说。小说正面描写成渝,表现他可爱、可敬的性格,侧面描写成渝的父母,表现以他们为代表的工人  相似文献   

15.
一、直入式。即在新课开始、导言引入时.抓住关键.开门见山.直接提问,提挈全篇,突出重点。如教《夜走灵官峡》一,板书课题后可直接发问:是谁夜走灵官峡?他夜走灵官峡前后恩想有何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再如教《纪念白求恩》.导入课后可直接提问: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纪念他?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直入式提问,可使学生边看边想,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6.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被选编九篇,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的第21课《风筝》(第五单元),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与第16课《社戏》(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第二单元),八年级下册的第1课《藤野先生》(第一单元)和第6课《雪》(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7.
冰心的《小橘灯》以解放前国统区白色恐怖为背景,赞颂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则以解放后修建宝成铁路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成渝这个小孩纯朴、坚强、懂事的形象。两篇文章反映的主题虽各不相同,但都能通过简洁朴素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另外,从内容到形式的构思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1 成熟、天真的“小大人”形象《小橘灯》中的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却非常懂事、能干。妈妈吐血,她知道去打电话请医生,不清楚医院的电话号码,她想询问电话局,打通电话后怎么交代,她胸有成竹。问她家  相似文献   

18.
杜鹏程的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是我最喜爱的篇章。它短小、耐读,象一首精美的绝句。大凡好的绝句,总是构思新颖、含蓄蕴藉的。作者往往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审视自然和生活,从而匠心独运地熔铸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寓丰富于单纯,寄深意于一瞬,以个别表现一般,用局部概括全貌,在简短的篇幅中创造出深远的艺术内涵,同时,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想象的余地,让读者在欣赏活动中无限地扩大诗的容量。其实,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夜走灵官峡》就  相似文献   

19.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三十六篇赏析》是一本辅助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收集了对初中现行教材中的六篇诗歌、七篇散文、九篇小说、两篇游记、三篇报告文学、一篇寓言、以及颇具文学笔法的四篇说明文和四篇议论文的赏析文章,作者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文学教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三十六篇文章对教师深刻理解教材,丰富备课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是颇有补益的。首先,这本书里有不少文章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新意。诸如对《小桔灯》、《藤野先生》的主题的探讨;对《故乡》的两条结构线  相似文献   

20.
《差别》一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森,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还可以说是一篇生活哲理散文,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小说。文学的文体毕竟只是大体的一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就像冰心的《小桔灯》,有人把它当作散文,有人认为它是一篇小说,无论怎样划分,《小桔灯》都是一篇文学经典,感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