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侗族月牙镋简介侗族月牙镋:是古代抵御敌人的一种兵器,弯曲向上成月牙形,状似水牛角,两边两排牙齿,中间一硬木柄横贯长约60-70cm,侧分出两股长度约40-50cm。侗族月牙镋真兵器重则20斤,轻则10多斤。此兵器易攻难防,据说唐朝宇文成曾使用过月牙镋。  相似文献   

2.
凌如  冷月 《中华武术》2000,(5):54-55
乾坤日月刀不属十八般兵器之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奇异兵器。全长两米左右,两端各有长短相等的弧形利刃,取象为月;器械有一对月牙护手,取二弯合象为日。日月为阴阳乾坤.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兵器两端的月刀背上系有三个小铁环,握手处可系上刀彩(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形意方便铲     
铲.由生产工具演化而来。中国商代就有青铜铲,战国时期开始用铁铲。在古代,民间或僧侣多用铲,平时可代替扁担负重,或供开路、防身使用。随着历史的演化,铲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术体系。 目前,铲流传的套路有:农人铲、方便铲、月牙铲、铲对大刀、铲对棍、铲对枪等。 铲的用法有:劈、盖、压、推、  相似文献   

4.
<正>2005年国家把贵州省天柱县老海村的侗族武术月牙!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月牙!,原名月牙翼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高酿镇老海村在古代抵御敌人的一种兵器,状似水牛角,两边两排牙  相似文献   

5.
镋扒与铲叉     
在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古代兵器当中,有一组多刺多刃的兵器。它们虽不如刀剑枪矛那样雄光万丈、风采照人,但却以其独有的特色引人注目。那就是可归于杂式兵器之列的锐扒与铲叉。  相似文献   

6.
古代有位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想把和尚们赶走,就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这样确实把不少年轻的沙弥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 直到道士用完所有法术,最后道士无法,只得弃观而去。故事里的道树禅师凭借着一个“无”字胜了比自己强大的“有”。以不变胜万变,而在当今的飞速发展的世界足球环境中,这样的计谋是否还能发挥他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四大流派之一青城派,发源于道教圣地四川都江堰市(古名灌县),源远流长,其道家养生堪称一绝,紫阳长老陈琳真人93岁尚能携徒云游四海;建福宫道士李成功104岁上山下坡行走自如;欢喜道人李杰享年108岁,载入《青城山志》、《灌县志》、《中国武术人名辞典》等书。  相似文献   

8.
谭本伦 《武当》2014,(2):60-60
武当太极拳,系祖师张三丰所创。古代修行道士,山行夜宿,常有野兽之危;长期静坐练功,又有血脉凝滞之患。祖师心怀慈悲,云游四海,细心观察鹊蛇之争斗,认真感悟禽兽之飞跃,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忽有慧心,创立此拳。该拳过去在武当山中秘不外传,仅作门内之人修身炼命,防身护体之用。  相似文献   

9.
信德 《武当》2012,(6):48-49
武当道教医药,在漫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其传承关系是多渠道多分支的,受篇幅所限,在此暂时介绍一部分。戴孟南朝道士陶弘景所编《真诰》记日:武当山道士戴孟者,乃姓燕名济,字仲微,汉明帝末时人也。  相似文献   

10.
八卦风火轮     
张全亮 《精武》2006,(5):56-56
精武一、八卦风火轮形状八卦风火轮是在八卦掌门内流传的一种奇特的双短兵器,它和“八卦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钩镰剑”等形状怪巧的双短兵器一样,都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所创传,现在会练的人已很少。八卦风火轮属于古兵器中“圈”的一种,“圈”出现在梁朝至宋元时期,武术器械中常见的有乾坤圈、月牙圈、日月风火圈、双环等。八  相似文献   

11.
【剑】是短兵器的一种。它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商殷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御寇且以御兽,其功用可刺可割。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剑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连韩信、冯谖贫不能食,然而随身仍有一剑。此时名剑且多而佳,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尤其龙泉剑,今仍盛产于浙山龙泉县,畅销中外。图12是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剑,此剑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它证明了我国在制造和使用剑器上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张全海  芦鸿 《精武》2009,(5):66-67
朱忠美(1880~1964年),原名遵美(伟),号雄夫,籍贯不详,主要在湖北荆州沙市一带生活,清末民初武林中人称其为“忠义侠”。朱幼年随舅父习武,十八岁时,举400斤石墩,舞180斤大刀。人称“神力遵美哥”。后练气功、顶功。对刀、枪、剑、棍、拐等兵器无不通晓,并能跃马开弓,入水久潜。二十岁时即名震一方。  相似文献   

13.
牛道淳  阿庸 《精武》2008,(1):29-29
导读:逍遥子,名牛道淳,又称逍遥大师。著《文始真经注》(九卷)、《析疑指迷论》(一卷)。此篇是专述气功导引之法的,简明易行。《析疑指迷论》中有“清和真人有云”语,牛当在元未,为全真教道士。  相似文献   

14.
张修睦  赵超  赵增福 《武当》2005,(11):19-22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人民间。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无不是信奉道家。所以,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现将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竿钓     
姚成平  赖敏 《钓鱼》2008,(3):47-47
无竿钓顾名思义即不用钓竿,是一种方便、低成本、逍遥自在的钓鱼方法,其钓上鱼的手感和搏鱼的感觉是别有一番滋味。笔者曾用此方法钓上过33斤的大青鱼,4斤多的草鱼,200—600克的鲫鱼和鳊鱼。  相似文献   

16.
一、右直拳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1) 李小龙用右直拳向对方左肋部击打;对方用左拳向外格挡开李的右直拳。李左手向前下扒按往对方左拳腕,并顺势抓握其腕向左后回领,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手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右直拳诱打对手左肋部要逼真,能引起对手出左手进行防守,李左手按消对手左拳腕要快速,抓腕领其臂要借其劲,右反背拳击打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二、右铲腿诱打右反背拳击面(图2) 李小龙用右铲腿向对方右腿胫骨铲击;对方见李右腿铲来,速向上提右腿闪躲开李的铲腿。当铲腿落空时,就势落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用右反背拳向对方面部砸击,使对方面部受伤。 要点:李小龙右铲腿要逼真,能够引起对方提腿闪防,为出右反背拳创造良机。当对方躲闪时,李右脚落地踏实,右反背拳击对方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  相似文献   

17.
肖春明 《精武》2006,(3):52-53
它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苗刀刀身修长,约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 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擦刺,又能体现短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练,剽悍雄健, 灵活多变,用于克敌制胜,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  相似文献   

18.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艳辉 《武当》2014,(3):41-43
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宗师,也是武当武术始祖,是中国近六百年来最有影响的高道大德,他的道学成就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因张三丰道士若闲云野鹤,云游不定,也因为后世记载张三丰事迹史料的混乱,实证的匮乏,考证张三丰生活轨迹,包括出生时间地点和去世时间等等,都成了历史的悬疑。但根据目前新发现的文字、遗址和文物等历史遗迹证明,张三丰的出生地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  相似文献   

20.
杨乔生 《武当》2014,(5):59-60
乾坤门由中国武当山“赵序”全真派(道传道)武当内家正宗乾坤门第二十代传人赵超然(云游道长,湖北人),道法号(字步云)继承传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