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PERMA模式是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幸福感理论的框架,PERMA包含5个幸福感的组成要素:积极的情绪、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拥有了PERMA的这5个要素,人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快乐,享受蓬勃的人生.相关实验研究验证了这5个因素的存在以及环境、心理健康等因素对PER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苗元江教授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对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和阿里等5个市(地)的362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藏中学教师总体上幸福感较高,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幸福感缺失群体。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出发,分析了西藏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从社会客观因素和教师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探析西藏中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的路径。社会方面:一是加强对教师的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二是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三是关注特殊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教师方面:一是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和健康的幸福观;二是不断追求专业发展,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的基本问题包括幸福感的内涵、构成、特点,学生的幸福观,幸福的意义等.虽然人们对幸福有多种看法,但幸福感作为个体主观感受的观点是各个层面的共识.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我们以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为基础,对幸福感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仅从中小学生幸福感评价的角度对学生的幸福观进行分析,以期为幸福感测评打下基础,并为改进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借鉴中西方幸福观思想尤其是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调查我国23个城市3641名中小学教师,编制了中国中小学教师综合幸福感测评量表.量表包含健康生活幸福感、尚德敬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幸福感、人际和谐幸福感、经济如意幸福感和环境宜人幸福感6个分量表21个维度,共85个题项.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有关中国中小学教师综合幸福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种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王卫平 《中国德育》2007,2(9):26-29
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是从整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幸福感的日益弱化已成为严峻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到个体对自身和社会的积极认同。幸福感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文关怀的缺失。为此,有必要建立人文语境下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7.
华玲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203-204
本文在介绍主观幸福观的定义、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重点剖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人格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向性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  相似文献   

8.
培育幸福学生是幸福教育的使命.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随年级增加,学业压力的增大其幸福感水平下降,但优秀的学业成绩能够提高幸福感水平.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树立正确幸福观,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关,警察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决定其维护社会安定作用的发挥,提升警察幸福感是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未来人民警察的艰巨任务,因此在公安院校开展幸福观教育至关重要。目前公安院校开展幸福观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缺失、教育碎片化等问题,需要通过在培养方案中纳入相关内容、系统贯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引导校园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改变现状,完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11.
张珂 《河南教育》2011,(6):60-61
幸福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在当今高校,部分大学生过多追求物质幸福而忽略了精神幸福,存在着病态的幸福观。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指标是集体成员内部的幸福感。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设幸福班级。  相似文献   

12.
幸福问题现在已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对幸福观的研究颇多,有《尚书》完满的幸福观、儒家重义轻利、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幸福观,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幸福观,墨家兼爱天下的幸福观以及道教注重养生保健的幸福观,他们不仅对国人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对提升现代人的幸福感,构建更加幸福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的幸福感之间存在差异。笔者通过解读中西方不同流派的幸福观,比较中西方幸福观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从文化价值观视角阐释中西方的幸福感差异,总结中西方在幸福感比较研究中的现状,对幸福感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幸福观可分为“物质幸福观”、“精神幸福观”与“辩证幸福观”,每种幸福观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只有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幸福追求相一致,社会发展才能够满足个人的幸福追求,个体才能体验到满意的幸福感,社会才能和谐进步。作为人生体验与追求的幸福感在新时代下以“居民幸福感”为载体出现,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表现出新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人们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幸福需求制订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计划,在满足居民幸福感的同时实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5):87-90
为了解大学生幸福观以及幸福观教育的现状,课题组对三所高校37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流幸福观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持拜金主义幸福观;过于关注个人幸福而忽视社会幸福;学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缺失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消极和矛盾的一面,其现实障碍在于传统性别观念、幸福观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应通过开设女性课程、开展幸福观专题教育、优化外部环境等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我们有着远远胜过父辈的充裕物质享受与教育条件,但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因此而增强;此外,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病态幸福观,正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规定着人们的幸福感受能力。如何增强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这就要求社会必须给予个体获得幸福感的支持,首先制度的安排要体现公正,其次提供个体形成健康幸福观的文化环境;同时个体也应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唯有如此,主体才能更全面深入地参与生活,获得幸福的感受性也才能愈强。  相似文献   

18.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幸福感缺失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幸福感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拥有幸福人生,对处在青年时期的高职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幸福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现状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文化熏陶、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奋斗幸福观,从而增强价值感、幸福观和获得感,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