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20日8时零5分,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政府科学、有序地组织施救,社会广泛动员参与,灾区人民努力自救。我们一定有信心,也肯定能够打赢芦山抗震救灾这场特殊的战役。地震使四川雅安档案系统受到重创。全市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受损,受损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受损设备设施214台套,初步估计经济损失为3280万元。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区的档案干部表现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个档案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芦山县档案局局长李富民在危难时主动向县委请缨,为救援直升机导航,不幸被飞石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对任何媒体来说都是一个巨大考验。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报社旗下的中国军网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从4月20日至30日.共发布抗震救灾稿件7861篇.其中自采文字稿1046篇、图片676组(幅)、视频63条,推出“芦山大救援”大型网络专题、“子弟兵驰援芦山”视频专题、“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图片专题和“地震灾后防病防疫工作”知识性专题.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彰显了军队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2):145-146
四川卫视的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形式多样,内容全面。本文通过对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报道上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唐敏 《兰台世界》2013,(16):144
<正>截至4月29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档案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抢救,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各受灾县区档案馆已经全面向社会恢复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目前对外开放档案查阅涵盖婚姻、房产证、宅基地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首部反映4·20芦山强烈地震震情和第一时间救援实况的摄影画册——《4·20芦山强烈地震七日救援实记》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与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在雅安市举行。2013年4月20日,大地猛烈颤抖,强震再袭四川。40多位四川摄影人,端起相机,冲向一线,用二百多幅珍贵照片记录下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和抗震救灾的感人瞬间,真实再现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救灾队  相似文献   

7.
傅强 《军事记者》2013,(6):39-39
4月21日,芦山地震的第二天,我赶赴地震灾区采访。5天里,我采访了芦山、宝兴、龙门、双石等多个地震重灾区。回到北京后,我梳理着那些灾区的场景、细节和我笔下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思索着主流媒体记者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和对"正能量"的传扬。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华西都市报》第一时间派出60多名记者前往灾区,震后一个半小时第一批记者火速赶到震中芦山县龙门乡采访,成为全国第一个抵达震中采访的媒体。4月21日《华西都市报》的封面版,高度体现了重大灾难面前"生命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区发生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后媒介尤其是网络上一致的高关注度相比,芦山地震在网上引起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媒体账号进行灾情设置对青少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无明显优于名人微博的影响;青少年个人账户的传播与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呈现明显的偏差状态.运用社会建构理论对微博的消息传播进行框架分析,并对青少年的网络议程设置提出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13,(9):4-6
经历了四川芦山7.0级的强烈地震之后,7月2日,我国传媒、应急管理方面多名顶级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召开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心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的研讨会,探讨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媒体在救灾及灾后蓖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网川、雅安、芦山等地厅广播电视机构启动“同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相似文献   

11.
四川雅安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了持续九天九夜的《"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在应急直播中,新闻频率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紧急发布权威信息,独家抢播李克强总理声音,科学编排直播节目为灾区人民服务、为抗震救灾服务,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应急广播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2.
《四川档案》2013,(2):6-6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在了解四川芦山“4·20”地震档案系统受灾情况后,请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转达中央办公厅对地震灾区档案工作者及其家属的慰问,同时要求有关档案部门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20日清晨8时03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凭借自动测定功能,发出芦山地震的消息——"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5分钟后,位于雅安芦山的一位微博用户传出了震中的第一个声音:"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  相似文献   

14.
雅安。天全县。青依江边。一位姑娘回首凝望在地震中受损的家园。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往日风景如画的家园,留下了一道灾难的记忆和伤疤。山色苍茫,却不孤独。在第一时间,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汇集成河,积极展开抢险、救灾、重建。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芦山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4,(10):I0001-I0001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帐篷里开播:4月25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宝兴开办分台。应急电台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  相似文献   

16.
5年前,四川汶川地震,芦山也是重灾县之一。这次当地7.0级地震,地动山摇。而就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6个小时,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在帐篷直播间里正式开播。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人民没有感到孤独;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的人民没有感到无助;因为有了电台的声音,灾区群众心里一直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17.
李文 《新闻实践》2013,(9):54-55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截至4月24日,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在经历了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尤其是在借鉴了2011年日本媒体对日本东海岸9.0级强烈地震的报道之后,国内媒体在芦山地震中的灾难报道究竟取得了哪些进步,又存在哪些不足?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芦山)2013年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芦山县城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第二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将大型充电车投入到抢险救灾现场,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据了  相似文献   

19.
韩勇  吴彬 《军事记者》2013,(5):14-1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特别行动,这又是一场彰显人间大爱的动人篇章。4月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抢险救灾。记者跟随救灾部队第一时间来到地震重灾区,在完成好采访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  相似文献   

20.
童建明 《新闻世界》2013,(8):136-137
芦山地震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在报道、救援、寻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历汶川、玉树地震等实战考验后,传统媒体在芦山地震中报道的表现也越来越理性、成熟。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灾难报道中融合渗透,取长补短,使得各自的报道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