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 ,人们往往会说 :“这堂课真有味道 ,听起来真过隐 !”看来 ,课上得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 ,政治课要上得有“味道” ,就得灵活运用幽默语言 ,使教学充满趣味 ;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 ,使教学饱含情味 ;就得切忌全盘授予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使教学具有韵味。一、课要上得充满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 ,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 ,从中得出结论 :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能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就能使教…  相似文献   

2.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说:“这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看来,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课要上得充满趣味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  相似文献   

3.
好课四味     
赖联群 《教书育人》2001,(19):28-29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这样说:“这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我们知道,棋有棋味,画有画味,课也有课味。因此,对上课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大家必须认真研究。笔者认为,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适时地进行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巧妙地引入时代活水,使教学蕴涵鲜味;就得抛弃全盘授予,真正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使教学独具韵味。课的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任何富有事业心的语文教师,无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这…  相似文献   

4.
孙红 《中国教师》2009,(16):25-25
要让学生爱学政治课.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课上出“味道”来。即灵活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切勿全盘授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一门具有审美、充满趣味的课程,但是在应试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则变成了对语文文本的支解课、剖析课,不是愉悦课、享受课。如何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学生爱学乐学,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关注幽默的生成。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语文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自身修养,有目的地研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研讨教学幽默的理论与作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磁力效应"。通过幽默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做到寓教  相似文献   

6.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俱全,教师的见解也不乏激情飞扬,结果却索然无味,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地理课要上的有"味道",就要灵活运用幽默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要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要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8.
一堂课看似设计巧妙,教学手段一应俱全,教师的见解也不乏激情飞扬,结果却索然无味,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地理课要上的有"味道",就要灵活运用幽默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要巧妙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要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运用故事教学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我在上课时就经常运用故事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趣味故事不愧是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每当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往往会说:“老师,您这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确实,学生喜欢有味道的课。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要使课堂有滋有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理念、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教活学生。而我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技能及其功能训练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某种能力,形成某种技能的一类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又说:“语言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技…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论坛》2013,(7):55-57
教学幽默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语文教师调动幽默因素、借助多种手段,把喜剧因素融进语文教学之中,就使语文课产生了教学幽默.它借助作为艺术手法的幽默手段,以“笑”为其主要特征形态,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服务,且总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其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就应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要进一步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  相似文献   

14.
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难再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含英咀华的时阃减少了,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炼笔时间也减少了,语文课的语文味道体现不出来了.这种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更是直接丧失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削弱了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教师在教擘中,运用重读、入情、品味等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突出语文的学科特征,使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味的“香”远益清.  相似文献   

15.
语文 ,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既有工具性 ,又有人文性。所以 ,语文教学应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近十年来 ,语文教学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的文字能力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做的结果是 :语文课变成了工具课 ,失去了人文精神对学生心灵的滋润 ,变得越来越没有趣味 ,以至于学生的厌学。有关调查材料表明 :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反倒不如对数学、物理、化学课的兴趣高些。对语文这种主要的学科 ,学生为何采取这种态度呢 ?这中间有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乏味的生活,那么没有幽默的课堂则是枯燥的课堂。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 9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上课,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同学的注意力就投向蝴蝶了。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停下课来说:“我现在提个问题让大家回答,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飞来飞去不愿离去 ?”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位教…  相似文献   

17.
李云 《教育探索》2000,(7):52-53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已成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对此,我国中学语文各种教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也从不同的角度有所阐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她的《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一文中就提出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以素质、能力、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宁鸿彬则提出要“变苦学为乐学”。 一、趣味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语文的趣味则是语文课及其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上述…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略甚至剥夺了语文之“美”,使它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条分缕析的讲解,繁琐无谓的训练,虚假矫情的写作,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想象力退化,感悟力浅薄,爱好趣味低俗,语文素养下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用“美”拨动学生的心弦。一、想象感悟:品味美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感悟,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善说”的能力。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也得不到学  相似文献   

20.
赵娜 《成才之路》2011,(10):31-31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我视域下的语文课就是生活课。是让我们随着一个姓“语”名“文”的“人”走进生活,学习生活,感悟生活。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语文课要充满生活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