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等随身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甘尼特集团移动战略和运营部主任MattJones说:"手机并不局限于提供铃声下载和短信服务。它还是报纸向  相似文献   

2.
动众,顾名思义就是移动中的受众.动众的概念是源于新兴媒介为人们提供的越来越多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使用的信息接收方式,如手机短信息、公交车载电视、电子书、火车广播设备等.受众移动化,既是对受众构成特征的描述,也是对受众行为特征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受众需求特征的描述.由"何人"构成的移动的受众需要"何种"信息和信息的接收方式成为当下传媒业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余年间,电子书经历三代更叠,成为与手机和电脑并肩的掌媒和随身媒体。电子书的创新性在于以介于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屏显尺寸,精准地为受众提供了阅读媒体,而非浏览媒体和娱乐媒体,从而为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印刷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而电子书由第一代演变至第三代的十年历程证明,平面印刷媒体并不能简单地将内容电子化平移到电子阅读终端,必须研发出适合电子书媒介的创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第五媒介俗称手机媒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相比,其强势的形象正日益显露出清晰的轮廓。手机的媒介特征始自人们的日常通话和短信发送,时至今日仍然是其基本的媒介特征,为一种点到点的信息互换,短信群发使信息互换可以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的信息互换起初是手机不具备的,这是一种由搜索引擎创造的传播方式,影响十分巨大,为追求分众效果的广告所倚重。目前已经被植入手机,是当下市场上的手机设备制造商、系统开发者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从媒介形态看媒体移动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传媒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群雄并起。随着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媒介整合愈演愈烈。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影片,与手机、无线上网等移动通信工具相互融合,呈现出新的媒介形态如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不断向小型化、移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帅志强  燕燕 《青年记者》2006,(16):19-20
近年,手机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许多报业集团都推出手机版报纸,手机报已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手机报能否被受众和市场所选择?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处于探索中的手机报纸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手机报与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手机报就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  相似文献   

7.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网融合及“云计算”等媒介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介技术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方面,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许多篱笆,催生了新的各种形态媒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话题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Web TV)、列车电视、楼宇视屏(各种大屏幕)、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博客(blog)、播客、搜索引擎、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  相似文献   

9.
3G手机的出现,既给纸媒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无论是纸媒还是其他媒体都必将使出浑身解术,利用手机这一平台"跑马圈地","黏"住用户.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需要及时调整自己,与手机媒体互相取长补短,为受众制作高品质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渠道,以合适的载体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6,(11):2-2
广州日报推出“手机炫报”手机看报纸还可“听新闻”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东省移动、广州加瓦科技三方强强联合推出手机多媒体报纸——“炫报”,并发布免费体验版。它不仅可以图并茂反映最新的新闻,还融入音频、动漫、视频等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1.
《报刊之友》2011,(1):173-173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2.
在多种媒介的激烈竞争中,广播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一是移动中的入耳入心 随着电视在农村的普及,广播的核心听众越来越由乡村转向城市,在城市中又越来越集中到移动中的人们.听众——或者说当今听众的主体——正迅速集中到“动众”。这些动众同时又在做其他事,他们是“三心二意地听”。要让他们入耳入心,在广播的内容方面,就要信息简明单纯.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成熟,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被现代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可能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读报纸、读书、欣赏音乐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从电子书到数字报纸,从电脑阅读到手机阅读,未来将在手机上形成随身“书报亭”。  相似文献   

14.
尹哲 《档案时空》2015,(10):30-31
一、移动新媒体的定义 移动新媒体是所有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的总称,包括手机媒体、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SP、移动视听设备(如MP3、MP4、MP5)等.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是当代媒介融合趋势以物化形态呈现出来的媒介终端,为了与一般新媒体相区别,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将其统称为“移动新媒体”.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大众的阅读兴趣仍在继续地扩张。“80后”、“90后”读者群将阅读视线从报纸移向手机或网络,成为宠尚电子图书一族。然而,无论是大众阅读率普遍上升,还是移动阅读模式的崭新问世,读者们依然对传统纸质媒介的晚报文摘类情趣盎然。现在很多报纸都热衷开办或恢复过去所办的文摘版,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媒介生态下,媒介组织之外的普通个体能够借助于互联网络,手机等媒介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成为新闻生产和传播大军中的一员.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办自己的报纸,开办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空前的自由表达带来了众声喧哗,生产的是良莠不齐,各色杂陈的"信息自助餐",但众声喧哗的参与式传播并不能很好地履行新闻的各项功能,而是更需要有影响力、有专业主义精神的媒体机构提供更精确、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营养套餐",否则,人们会被海量的信息湮没.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过去当人们生活中只有报纸、广播、电视而没有更多的媒体选择时,受众尚能接受传统健康信息传播方式,一旦传统互联、移动互联等新的媒介样式出现了,受众需求在新的媒介上如果得到满足,受众的转移,将会极大促进健康类报纸的裂变。媒体大势,浩浩荡荡。变,已成为健康类报纸的大势。这个变的内驱力,来自于受众对健康类信息的需求动力和传统互联、移动互联的高歌猛进。全媒分众、按需定制将成为未来健康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许宸 《视听界》2013,(6):112-114
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网上论坛、微博、微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迅速改变了既有的媒介生态。手机等无线终端与网络的结合不断催生出新的传播渠道,它们以个性化服务、低门槛介入、双向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中节节胜利。由此而引发的“全民记者社会”、“自媒体时代”将当前中国带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媒介化社会。在此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观众被急剧分流。  相似文献   

19.
徐月高 《传媒》2015,(9):31-33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报纸因读者“要读”的需求而生,由读者“爱读”的兴趣而存.行业报作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报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新兴媒体的全面崛起,提高其可读性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互联网深度介入的环境下,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电子化阅读正在兴起,阅读分众化、碎片化、快餐化已成定势,纸媒读者开始出现流失加剧的趋向.美国学者杰罗·费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一书中指出:“当比较新的传媒出现的时候,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他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电视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使用率颇高,关于它的准确定义众说纷纭,但学界通常是把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含开路和付费两类)之外新出现的媒介形式.都统称为“新媒体”。它所包括的“网络广播、宽频电视、IP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已相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日益凸显其产业价值和强大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