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医药古籍不仅是彝族医药的有效载体,它还包涵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及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质。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正确研判的同时,也应该同样重视对彝族医药古籍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辩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彝族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彝族古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毕摩文化具有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特性,它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构成相应的文化场。从完整性、真实性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彝族古籍的保护,更契合彝族古籍保护和开发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彝文古籍跟汉文古籍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而在某些方面,更显出特别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彝族创世史诗的《査姆》,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彝族生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远古生活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重点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界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创造发明了自己的传统医药学,试图从神话传说、宗教文化、文献记载等几个文化方面对彝族医药的起源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楚雄因其彝族历史人文特点,形成和保留了大批彝族古籍文献,它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国内外民族学研究者对彝族文献己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研究,因此应尽快建设楚雄彝族文献特色信息库,使其成为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并且形成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6.
主要以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彝族乡为研究对象,对澜沧江流域彝族医药文化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分别从自然环境、医药品种和医学文献、医生及诊治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彝文古籍中蕴含着大量的彝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其中不乏有反映彝族传统疾病认识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有祭祀经文,更有专业的彝族医药单方、验方和秘方等,从中呈现出彝族先民们对疾病不断探索和认知的历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彝族先贤结合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从发现致病成因、寻药找药,到愈疾防疾,形成了一套具有彝族民间特色的疾病认知理论和防治体系,折射出彝族对疾病认知的辩证思考和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8.
论黔西北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文古籍文献不仅蕴藏彝族历史文化,更蓄存有中华远古文明,是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彝文古籍资源分析,探讨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技术的选择,对于实施彝文古籍文献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指彝族传统宗教生活一直使用着的经书中,具有文学价值的古籍。深入研究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不但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宝库,还可以充分挖掘其传统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的价值的同时,开掘其文学禳灾、文学治疗的新功能和重修彝族文学史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支嘎阿鲁是彝族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和典故,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四省彝族地区,自古以来他都是彝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对于支嘎阿鲁这样一位对彝族人民影响深远的英雄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发展演化的视角,对流传民间和古籍记载的有关他的传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支嘎阿鲁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从他身上折射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彝族火把节起源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于祖国西南地区的广大彝族人民盛行过火把节,十分隆重,十分虔诚。火把节起源,说法很多,在彝族集居地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在各种古籍中有很多记载。详考这种风俗,可知火把节源于彝族先民的火崇拜,是彝族火文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在滇南彝族地区,流传着一部成书于清代的彝文古籍《吴三桂野史》。该书并没有完全照搬中央朝廷或汉族一方的立场叙述模式,对吴三桂的评价也和汉文史料有所差异。该书在史实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增加了彝族视角、彝语地名,以及彝族打鸡卦占卜、歃血结盟、彝族土司及土司兵马等具有彝族文化特色,反映了当时滇南彝族对高大上的国家史、改朝换代史等主流历史的主位认识,从中可窥探清代滇南彝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彝族学者普璋开自2001年开始以个人身份同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布莱德利合作,翻译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以来,计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4年,大卫先生陆续寄来从法国、英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采集的2000余张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文古籍文献影印件.普璋开根据这些影印件复抄经书100余卷,四行体翻译40余卷100多篇经文,为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文献的抢救性翻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要抢救和保护海外彝文古籍文献,应加强与海外合作,以数字化保存古籍文献的同时,加强翻译和出版,以便更好地传承彝族文化经典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  相似文献   

14.
彝族历代先民把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分为公母、雌雄或阴阳,这种观念贯穿于整个彝族社会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了彝族历代先民关于宇宙万物的存在、发生、发展为一体的"对立统一"的原始阴阳辩证观。彝族原始阴阳观思想,不仅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存在,而且在彝族历史文献(含口传古籍)以及民间文学中都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5.
发现于古夜郎方国疆域的稀见彝文古籍《六祖与四大家》,原是毕摩世家阿维氏家传,其中记载的一些历史问题,与此前公开出版的彝族历史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颇不同,提供了研究彝族六祖与乌撒区域彝族四大家族之间古代关系的新材料与新视角,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石林彝族刺绣是云南石林彝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以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石林彝族刺绣的调查与研究,探讨石林彝族刺绣所具有的独特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以期对我固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彝族花鼓舞作为一个仪式灵舞,源于彝族丧礼五言诗体古籍《笃慕拢细则兜》"娱尸慰灵"的仪式演述,其目的是通过后人模拟象征踩踏归祖途中的尖刀草而"送灵归祖",实现彝人灵魂在现世和祖界之间的有效过渡与平稳转换.彝族花鼓舞具有历史性、神圣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等主要特征,相应地,形成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与地域和谐等多重价值,具有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多学科研究价值.随着2017年3月1日起峨山彝族自治县全面推行殡葬制度改革,作为彝族花鼓舞展演、传习源生时空的传统丧礼已消失,其原生功能也随之丧失,彝族民间花鼓会组织及其功能也将转变,作为纯粹艺术审美的各类现代展演可能是彝族花鼓舞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云南彝文古籍同川、黔、桂三省(区)彝文古籍,其载体、体裁样式及内容而言,涵盖面较广,其内容涉及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在现代化语境下,无法很好地完成彝文古籍的抢救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利用与开发.因此,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很有必要,并就此提出合理、可行的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云南彝文古籍资源共享,也对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六盘水市彝族众多,文化独特,社会性价值浓厚。彝族幼儿家庭社会教育有启蒙性、先导性、随机性等特点,对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精神塑造、性格养成及文化传承的作用。运用访谈法分析六盘水市彝族文化在幼儿家庭社会教育的运用状况,剖析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让彝族主体从小认同彝族文化,为彝族文化传承、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关注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对推进彝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道德教育功能、言行规范功能、族群认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为发挥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及实现其价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