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雅 《传媒》2017,(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受众的阅读习惯,将受众向用户转变,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游戏规则".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传统报业的广告量呈现"断崖式"下滑,报媒休刊的不在少数.那么,报媒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这是传统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传统报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报业在融合发展中走过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历程,许多地方报媒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前举步维艰.如何破除报媒困局,重塑报媒影响力,是当前报媒从业人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大多报媒并非坐而论道、坐而待毙,而是纷纷主动出击,积极应对,他们在融媒体运作尚未寻找到可以广泛推广、卓有成效的模式之时,更多地运用起互联网思维,对"内容生产"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立足于地方媒体的传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优势,铸造品牌活动,在报业的寒冬中砥砺前行,大有所获,让人为之一振,也唤起了人们对报媒影响力重塑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周成华  文远竹 《传媒》2018,(4):65-67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深度融合的"2.0版"全新思路,形成"建设枢纽平台、构建融媒方阵、打造拳头产品"的媒体深度融合战略,通过明确转型方向,坚决整体转型;做实"中央厨房",建好龙头工程;新媒体全面布局,建设拳头产品;重塑人才队伍,锻造全媒体团队等举措,构建起"报刊+网络+微+端+智库"一体化的融媒方阵和立体传播格局,不断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从物理变化转向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代志武  关咏霞 《传媒》2021,(10):21-24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其中既有对媒体融合的总体要求,更有媒体转型发展的方向和指南. 从2014年融合起步,至今已经七年有余.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由于认识差异性、区域经济实力悬殊、改革力度不同,各地媒体融合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然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媒体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找准方向,破冰前行.面对"十四五"新机遇,地市报主流媒体怎样创新发展?荆州日报社结合报业实际,以立足双格局,做强六战略,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制定了"十四五"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报社在体制机制、流程管理、经营方式、人才技术上的进一步变革,积极探索做强地市报主流党媒的"十四五"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政策、市场、技术是推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整体呈现横向联动和纵向融合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几年的融合发展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总结了中央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经验,以期充分发挥"国家队"融媒引领示范力,以"先强"带动"后强",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加速传媒业整体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和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左文娟 《传媒》2021,(20):42-43,45
《陇东报》创刊于1937年,经过80多年的发展,始终坚守"百姓情怀"、牢记职责使命,应时而动、主动作为,围绕受众需求,以融合创新推动地方主流媒体出新出彩.在内容维度,增强"流量"意识、打造区域名片、坚持价值引领;在合作维度,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启动市县媒体融合、要变"合"为"融";在技术维度,移动优先、智能驱动、探索智媒时代叙事规律、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7.
翟博 《传媒》2021,(16):14-15
中国教育报刊社(以下简称"报刊社")是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媒体机构,是教育行业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主办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杂志、《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等"两报四刊三网两端"和80个移动端平台号,形成了纸媒、网媒、掌媒三大方阵聚合的立体化、全媒体新闻舆论宣传矩阵.报刊社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结合行业特点和技术趋势,以建设"智融平台"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坚持移动优先、智能驱动,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深耕行业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提供准确、快速、立体的新闻和服务,努力探索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在今年6月举办的今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教育报刊社"智融平台"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8.
从以报养网,报网融合,到以网养报,这必将是报媒网的发展之路.报媒与报媒网越早融合,报媒在发展中就越少阵痛. 中国的报媒网几乎随着中国互联网起步而起步,但在发展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报媒网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发展的结果却不乐观,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家报媒网上市.  相似文献   

9.
新旧媒体融合,报网互动是"排头兵",从第一批传统报业建网站,已走过十余年.摸着石头过河,报业领军人在实践中形成以我为例,探求趋势的报网互动观.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媒体间的相互融合,不仅为报媒催生出了新的媒介质态,也为报媒提出了调整营运战略的思考和选择。作为县域报业,如何通过报媒作为新媒体营运的核心起点,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营运模式,重新谋篇布局,实现报业全媒体营运的战略转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易鑫 《青年记者》2022,(1):38-39
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教育报推动纸媒采编队伍、内容资源等与移动端深度连接,实现了融媒化的专业内容生产。同时在新闻生产、输出渠道、考核评价等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打造出有互联网特色的"全天候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12.
马凯  韩强  毕文佳 《传媒》2021,(22):35-37
在探索"新闻+政务商务服务"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赋能,形成融合度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融媒产业服务体系,成为媒体深度融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大舜云"平台为例,阐述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探索"媒体+"模式路径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Web2.0时代,报网融合成为报业应对激烈的媒介竞争的共同选择.本文从网络对报媒的冲击出发,分析<南方周末>报网融合的个案,并阐述今后改革的重点,以展现目前报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报业发展的第一议题.数字传媒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世界性的,传统媒体要积极应对.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核心目的都是传播信息.实际上,传统媒体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内容供应商,报网融合是最好出路一一让网络服务于报纸,让网络吸引读者阅读报纸.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传媒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四网融合"或"多网、多屏融合",显示出从国家提出融合发展战略以来,广电与互联网之间就有脱不了的关系.从"互联网+"到"广电+"、从"多网合一"到"多屏合一"、从"两微一端"到"融媒云平台再造"、从"全媒体"与"融媒体"、从"融媒时代"到"智媒时代"……,在广电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与互联网脱离不开的技术与服务;而在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也总有抢占或抢夺广电媒体与媒资的劲头与势头.在彼此融合发展的今天,谁也不让着谁,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离开谁了.广电与互联网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变化和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K、VR/AR,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媒体、融媒体,各种媒体资源的融合整合,带给人们的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享受到的"超高清"3D和5D"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智媒时代"与"智慧生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发展危机。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政策、技术、市场推动下的必然。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2014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论坛暨2014’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跨媒介融合,大数据应用"。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报业协会以及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的相关领导、全国各报社(集团)的技术负责人及报业技术厂商代表等近300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公众阅读方式的深刻变化,期刊业面临种种挑战,一些行业性期刊因所属行业管理体制的变革,面临更大的冲击.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行业性期刊与所属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成为其转型发展的潜在优势.本文从"媒体间融合"与"媒体和产业融合"两个层面,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行业性期刊的转型策略:一是通过"+互联网",将单一纸质期刊转型为以互联网形态主导的行业"垂直型"媒体群,极大增强自身影响力,通过"注意力经济"获得效益;二是通过"互联网+",与所属行业深度融合产生"乘数效应",分享行业转型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杨健吾 《青年记者》2012,(25):31-32
这是一部报业老总的"手记",但不是一般的业务札记。这是大众报业集团10年来改革发展的风云初记,它让我们看到报业逆势腾飞是一个多么艰辛的历程;这是一部党报集团决胜媒体竞争的宝典秘笈,让我们知道报业成功必须具备哪些主要元素。谁都知道,这几年媒体的竞争有多惨烈,尤其是报业。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和迅猛发展,以咄咄逼人之势把传统媒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14,(10)
正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透析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辟、精炼、精妙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周跃敏:报纸已经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间经历过广播媒体的诞生和电视媒体的风靡,它们都曾经对报纸的生存形成过威胁。但所有这些当时的"新媒体",都没有像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样,对报媒产生了如此彻底的颠覆。可以说,当前报业正面临着自其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媒介竞争环境中,传统报业必须尽快搭建一个多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通过结构再造和战略转型,推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全面提升自身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