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批高校正以"共建"方式重构、调整、更新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应对全媒体语境下传媒环境复杂化、传媒技术更新、传媒生产变迁以及媒介用户成熟等对高等传媒教育带来的挑战。"校政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校政企共建"等办学模式,将传媒主管部门、传媒业界纳入高等传媒教育体系,开拓了学校教育的视野,延展了传媒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与业界的对接,是我国高等传媒教育在全媒体时代的积极探索,反映了传媒技术发展与传媒生产变迁对高等传媒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2.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河北共商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办法【本刊讯】2016年11月5-6日,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全国各大高校和相关学术团体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河北传媒学院,共同参加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创新论坛,探讨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办法。此次大会由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主办,精英集团和河北传媒学院承办,亮点纷呈。各级各界领导、嘉宾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机制是为开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推出的战略举措。"部校共建"新路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造就道器兼具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部校共建"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后备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提供了机制保障,开创了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靳舍 《传媒》2018,(14):89-91
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每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中都存在着找不到合适工作或者脱离原有专业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媒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则是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业界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中存在着高校与传媒业间的壁垒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精"与"全"两难的矛盾.本文对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供给侧"思维下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左志新 《传媒》2016,(23):33-34
2016年11月5日-6日,由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主办、精英集团和河北传媒学院承办的"中国传媒与艺术在线教育联盟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教育创新论坛"在河北传媒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文化部、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有关领导,中国传媒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全国各大高校和相关学术团体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石家庄,共同就优质传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罗青  蔡静 《现代传播》2013,35(1):135-136
"传媒影响世界,教育引领传媒",面对新的传媒生态,如何集全球化智慧与资源共同应对挑战,把握机遇,2012年10月20日至21日,作为"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核心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秘书处承办的"2012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出席开幕式并指出:"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已经发展成  相似文献   

8.
李艳梅 《今传媒》2016,(10):12-13
媒介融合一方面驱动了传媒业态变革,另一方面也给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挑战,作为新闻传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实践教学的转型发展更是刻不容缓。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的新闻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应该努力挖掘自身优势,立足地域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对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彤 《传媒》2018,(14):84-86
传媒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但在产教融合方面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在"虚拟"与"案例"之间徘徊的现状.本文认为,要深化传媒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接真实项目",其核心突破口便是"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融合的改革.如何对照教育部"国标",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通过"强化一条主线""突破两个难点""搞好三项建设",并与"国标"中提出的"高质量、多样化"人才培养相呼应,主动促进"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的相互转化与谐动,从而形成协同的"融合工作室"机制,对于深化传媒专业落实"国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值得尝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欢 《传媒》2021,(21):88-90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传媒产业融合转型加速,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本文在分析融合型人才是传媒产业链重要支撑元素的基础上,基于"政校企"多元协同育人的视角,提出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建设给新闻人才培养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专家型"新闻人才因能在网络众声喧哗中提供专业化内容、有效引导舆论,而成为新闻教育的重点之一.但当前高校对"专家型"新闻人才的理解各异,在传媒教育中体现为不同的探索路径.本文梳理了专家型新闻人才的内涵,厘清"专家型"与"全媒化""复合型"之间的关系,认为高校中存在两种主流培养...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22,(3):31-32
新闻教育教学与业界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补齐新闻传播教育中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探索出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建立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常态化通道?1月6日-17日,《青年记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庖丁解news""传媒评论""传媒茶话会""新传学苑"等发布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顺势发展,然而,新涮教育却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新闻传媒在选用人才时宁愿选择法律、经济、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而不录用新闻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因而新闻传媒人才需求缺口与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缺口不能对接.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岗位需求对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求,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源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本文针对现状,提出在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推行双导师制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同推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红 《传媒》2017,(14)
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和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融合对传媒类专业高校新闻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业态的变化和新闻从业人员现状的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和实践经验,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院系动态     
广州大学与南方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共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本刊讯2005年12月27日,广州大学与南方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共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挂牌、聘任、签约仪式在广州大学举行,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向南方广播影视集团总裁王克曼颁发了广州大学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聘书。根据协议,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既是广州大学的学院,又是双方共建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双方将共同探讨有广东特色的新闻教育模式以及主流媒体介入高等新闻教育的路径、模…  相似文献   

17.
杨萌芽 《青年记者》2016,(31):62-63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不仅使媒体业界应接不暇,也向担负着媒体业后备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提出了挑战.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急需转变观念,建立适应媒体融合新格局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思路,校媒融合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媒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界和业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互补,更能够实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大大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邓若蕾 《今传媒》2023,(5):154-156
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产学研融合、新闻传媒资源整合、地方舆情中心建设、新闻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媒体单位以及学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现状,旨在为新时代新闻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22,(2)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近20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主设栏目为"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爽 《传媒》2021,(11)
"双一流"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转型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一战略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科建设,目的是加快国内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全面的发展型人才.在"双一流"建设发展中,高校要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逻辑,只有将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学习并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技能,研究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等有效地运用到传媒教育当中,才能推动传媒教育的"双一流"发展.由胡洪春、胡红英两位作者主编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传媒教育研究》一书,收集了很多高校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文章,为当前中国传媒教育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